第九章 如何開辦股份有限公司(3 / 3)

3. 間接物質激勵 間接物質激勵主要是指期權激勵,也就是說給員工經營人員的不是直接的貨幣,而是與企業業績密切相關的企業股票。這樣迫使員工努力工作,經營人員熱心經營,企業上下團結一心。職工持股,會使企業上下結合成禍福與共的利益共同體,每個員工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明確了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提高了職工對企業資產、生產經營成本的關心程度和風險意識,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調動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也為職工收入來源多樣化開辟了多種途徑。

4. 企業精神激勵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運用“企業精神”激勵員工,把外激勵轉化為內激勵,實現激勵的最高境界。內激勵,就是企業精神可以依靠職工認同的目標、理想、信念等精神因素去強化自己的工作動機,激發自己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創造出人們意料不到的奇跡。企業精神包括企業的口號、目標,例如中國移動的“溝通從心開始”,就是激勵員工真誠為顧客服務;飛利浦的“讓我們做得更好”,既是企業的目標,也是鼓勵員工不斷前進的動力。

5. 外部激勵 企業領導者的個人魅力會對員工產生一定的影響,形成具有力量的激勵作用。所以企業管理人員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素質,加強個人魅力的修煉。以身作則,帶頭把優秀的品質和個人作風發揚開來,然後經一定的媒介傳遞給員工,與員工的需要相結合產生激勵效果。因此,企業管理者本身的品質作為外部激勵的第一環節,將對後續環節產生很大的影響。

6. 情感激勵 情感激勵法就是通過在企業內部建立起親密、融洽、和諧的氣氛來激勵職工士氣的方法。管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群體中占優勢的情緒是友好、友愛、滿足、諒解、愉快等,那麼它的心理氣氛就是積極的;相反,如果一個群體中占優勢的情緒是敵意、爭吵、欺詐、衝突等,那麼它的心理氣氛就是消極的。具有消極氣氛的組織必然是一群缺乏戰鬥力的烏合之眾。所以情感激勵,就是以個人與個人或者組織與個人之間的感情聯係為手段,建立起的激勵方式。它主要是通過調節人的情緒係統,實現激勵的目的。

7. 凝聚力激勵 凝聚力是指群體成員之間為實現群體活動目標而實施團結協作的程度,凝聚力外在表現於人們的個體動機行為對群體目標任務所具有的信賴性、依從性乃至服從性上。一個企業的員工當意識到自己是歸屬於某企業,並且每個人又具有在群體行動中實施行動的整體配合效能,那麼員工在企業成員共同目標利益的激發下便能產生出企業內部相應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一般會是群體成員在社會道德利益基礎上自覺自醒的結果;如果群體成員不能自覺自醒的情況下,這就需要通過行為榜樣和適當的教育來加以改變或形成,即通過一定的員工培訓和教育也能夠形成一種特殊的凝聚力,對員工進行激勵。

8. 參與決策激勵 鼓勵員工參與決策激勵,也可以讓員工對企業更加有歸屬感和擔當感,也就更加樂意為企業奉獻更多的智慧。一旦一家公司實行分權式管理,決策權的下放就可以重新激發多元化的觀點,為了獲取更廣泛範圍內的智慧創造機會。通過令員工聚焦於公司的目標,公司可以在目標一致的基礎上建立企業文化。要恰當地培養以目標為導向的公司文化,將它置於團隊精神以及個體競爭之上。這樣才能夠鼓勵多元化思考和知識共享,而這正是發揮集體智慧的先決條件。參與決策激勵可以極好地籠絡員工,使得他們真正把自己當做公司的主人,從而主動積極地為企業服務。

商品定價的八種策略

1. 撇取市場油脂定價策略 撇取市場油脂定價策略是企業對功效大和質量高的新產品製定較高價格的定價策略。高收入、支付能力強的消費者一般對多功能和高質量的新產品特別青睞,盡管高收入者在整個社會成員中的比重不大,但他們的支付能力強,形成高於社會平均支付能力之上的一層市場油脂。企業利用高收入階層願意支付更高價格購買對其有很大現實價值產品的情況(率先消費),製定一個高售價撇取漂浮的市場油脂,以此獲得高額利潤。

2. 薄利定價策略 厚利適銷的高價策略隻是企業在一定條件和一定時期內采取的暫時的價格策略;薄利多銷的低價策略才是企業長遠有效的價格策略。所謂薄利多銷定價策略,是指企業在商品定價時有意的以相對低廉的銷售價格刺激消費需求,促進生產和銷量的增加。通過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途徑,降低單位商品成本,從而擴大市場占有率和獲取最大總量利潤的一種定價策略。實行薄利多銷策略雖然單位商品利潤額有所下降,但低價刺激銷量增長,多銷促進多產,多產導致單位商品成本降低,企業納稅後銷售收入增量大於成本費用增量,不僅彌補了因價低單位商品利潤的損失,而且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總量。

3. 滲透定價策略 滲透定價策略和薄利多銷策略有所類似,也是一種低價格策略。但是運用的時期不同。滲透定價是在新產品投入市場時使用,那時價格定得較低,消費者會願意嚐試,容易接受,能很快打開和占有市場。滲透定價和薄利多銷的主要差別在於,薄利多銷是一種著眼於在大量的銷售中獲得贏利而不指望在單位產品中貪圖高利的定位策略,它會長期維持這樣的低價策略以打造平民品牌的形象。而滲透定價主要目的在於打開和進入市場,搶占市場。等到市場穩定之後,價格會慢慢地回調到正常穩定的高度。

4. 滿意定價策略 滿意定價策略是一種介於撇脂和滲透之間的價格策略,所定的價格低,而比滲透價格要高,是一種中間價格,這種定價策略由於能使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比較滿意而得名,有時又稱“君子價格”或“溫和價格”。

5. 折價策略 折價策略是為了吸引顧客來商店購買商品而采取的一種策略。一般有以下四種形式:一是批量折扣,即當購買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對產品進行打折;二是季節折扣,在淡季對閑置商品進行促銷;三是內部折扣,對內部人員和員工家屬有一個優惠價格;四是團體購買折扣,這樣可以鼓勵大宗購買。對經營的商品實行有計劃的減價,可以提高顧客的購買欲望,拉動消費。現在店家每到節日或有重大社會活動期間都搞減價銷售,以此來刺激顧客的購買欲望,促進商品銷售。

6. 階段價格策略 階段價格策略是一種根據商品生命周期定價的一種策略。一種商品根據它的“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這四個階段組成。消費者對同一種商品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的效用評價有很大區別。因此,在一定時期內,對於某一特定商品要實行靈活的區別。

7. 競爭價格策略 競爭價格策略是一種因競爭需要而采取的策略,西方國家一些大型商店設有價格調查員,專門調查了解市場和同行業的價格變動情況。發現有的商店降價出售商品對自己有威脅時,立即研究對策,把價格降下來,防止顧客流向其他商店。

8. 討價還價策略 討價還價策略也是針對消費者心理製定的一種定價策略。大部分消費者都會有貪便宜的心理,總希望能夠買到更便宜的商品。所以定價的時候,不妨在標準價格上抬高一點,給消費者留下一點還價的空間,這樣會讓消費者誤以為自己占到了便宜。殊不知所砍掉的不過是浮在真實價格上的一層泡沫。

招募人才的七種常見渠道

在公司人力資源管理中,人員招聘是其中的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招聘過程中,公司有不同的渠道可以選擇。通過不同渠道招聘的員工由於本身存在不同的特點,可能在將來的工作表現中也會出現較大的差異,實際操作中可根據公司的崗位特點有所偏重地采用相應的渠道。下麵對常用的各種招聘渠道的效能進行簡要的比較分析。

1. 校園招聘會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大學生從大專院校畢業,現在企業越來越重視校園招聘這一重要渠道。校園招聘上的應聘者普遍是年輕人,學曆較高,工作經驗少,可塑性強。這類員工進入工作崗位後能較快地熟悉業務、進入狀態,所以這個招聘渠道一般適用於招聘專業職位或專項技術崗位人員,如果招聘企業重在員工知識結構的更新和人力資源的長期開發,則校園招聘是首選。當然,校園的應聘者由於缺乏工作經驗,公司在將來的崗位培訓上成本較高,且不少學生由於剛步入社會對自己定位還不清楚,工作的流動性也可能較大。

2. 職業中介機構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才流動現象越來越普遍,越來越活躍,為了適應這種需求,人才交流中心或職業介紹所應運而生。這些機構扮演著雙重角色,既為企業、單位選人, 同時也為求職者選工作單位。通過專業機構推薦的人員一般都經過篩選,因此招聘成功率比較高,上崗效果也比較好。公司一般通過這一渠道招聘公司的中高層職位,在一些行業集中度較高的地區,該地區的職業介紹所也會儲備大量的求職的一般工人。通過獵頭公司招募的人員特點是工作經驗比較豐富、在管理或專業技能上有著特殊之處,在行業中和相應職位上是比較難得的人才。

3. 現場招聘會 現場招聘是公司招聘中常用的一種方式,在招聘會上,用人企業和應聘者可以直接進行接洽和交流,節省了企業和應聘者的時間,還可以為招聘負責人提供關於應聘者的不少有價值的信息。

4. 內部推薦 內部推薦也是公司招募新員工時的渠道之一,在現實生活中也很常見。這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渠道,主要表現在新員工進入公司後離職率低,工作滿意度較高,工作績效較好。一方麵這類應聘者多數是公司內部員工熟識的親人或朋友,所以他(她)們對公司內部信息和崗位要求也有比較清楚準確的認識,而另一方麵,公司內部員工對被推薦者較為熟悉,會根據崗位的要求考慮他(她)們是否具備相應的條件;加之進入公司後也可能更快地融入公司內部關係網絡,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指導,因而在短時間內工作可能會有較好的表現。但采用該渠道時也應注意一些負麵影響:一些公司內部員工也許純粹為朋友親人爭取一個職位機會而沒有考慮被推薦人是否合格,更有甚者則是有些員工或中高層領導為了培植個人在公司的勢力,在公司重要崗位安排自己的親信,形成小團體,這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組織架構和運作。

5. 媒體廣告 在報紙雜誌或電視上刊登、播放招募信息受眾麵廣,一般會收到較多的應聘資料,同時也可以宣傳企業的形象。通過這一渠道應聘的人員分布廣泛,但高級人才很少采用這種求職、應聘方式,所以在招聘中基層和技術職位的員工時比較適用。同時該渠道的一個缺點在於對應聘者信息的真實性較難辨別,人力資源部門在這方麵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6. 網上招聘 網上招聘是近幾年來新興的招聘方式,目前主要有兩種類型:由人才交流公司或中介機構完成網上招聘,企業直接網上招聘。網上招募渠道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出了三大特點:一是成本較低廉,據專業人士介紹,一次招聘會的費用可以做兩個月的網上招聘;二是網絡本身是一層屏障,通過網絡的應聘者一般在計算機使用、網絡,甚至英語上都具備一定的水平;三是網上的招聘廣告不受時空限製,受眾時效強,招聘信息還可以發布到海外。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渠道對於招聘IT行業人才有著很好的效果,這也與IT人員經常使用網絡密切相關。

7. “走進來”的方式 “走進來”的方式——應聘者直接找上門求職。這一渠道在實際中還較少。但隨著市場的發展,這種渠道也會漸漸成為公司的招聘渠道之一,由於“走進來”的應聘者一般對公司有較深的了解及對應聘職位有了係統的準備,這類人員在入職後的工作中也會有較好的表現。

招募人才的五個步驟

1. 材料選擇 根據企業的招聘條件和要求,通過求職者填寫的職位申請表進行初選。

2. 麵試 由招聘主管對求職者進行麵試,以確定求職者的基本素質條件是否符合企業的招聘條件和要求。

3. 專業測試 由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組織公司內專業的人員對求職者進行深層了解和測定,並對其有關的應聘材料、證件的真實性進行核對、調查,以及教育程度與經曆的核實與評價。

4. 就業測驗

A .智力測驗:指對應聘者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變與適應能力的測驗。

B. 技能測驗:指對應聘者從事具體工作所需的特殊技能的測驗。

C.個性測驗:指對應聘者性格特征、事業心、價值觀、自信心、耐心等的測驗。

D.職業傾向:指對應聘者職業興趣和取向的了解。

5. 建立勞資關係

A. 建立並妥善保管應聘人員的分類工作資料和檔案。

B.為了保護雇用雙方的合法權益,參照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法律和政策簽訂勞動合同。

招募人才的五個要點

1. 對症才能下藥——招聘渠道要精選 人才市場並不是一個專門型人才聚集的地方,而是龍蛇混雜、層次不等的場所。一個企業需要的是特定一種人才,但是要想從人才市場中找到合適的人選,往往如同大海撈針,數次下來也隻能無功而返。在企業的招聘實踐中,發生這種情形的頻率太高了,其一方麵嚴重地影響了企業的招聘效率和招聘質量,另一方麵也加大了企業招聘的隱性成本和顯性成本。從源頭上講,此問題解決方案的關鍵在於招聘渠道的精選。必須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的選擇,特別是要在遴選的第一階段就擺明條件,進行限定,更好地確定適合自己企業的人才。

2. 重點要突出——信息發布要講技巧 多“逛”於人才市場的人,也許都會有這樣一個印象:所有招聘海報的格式幾乎都是一樣的,而且各個招聘職位的排版也幾乎沒有什麼差異。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招聘信息發布工作沒有得到重視。那麼企業應該怎樣重視信息發布工作呢?應該是在選擇了合適的招聘渠道後,企業在信息發布方麵要做好兩方麵的工作:一要明確招聘重點。招聘信息對外發布時,企業需要根據不同職位人員需求的輕重緩急來確定每次招聘活動的重點,從而為招聘活動確定一個核心;二重點職位要突出顯示。企業發布招聘信息的第一層目的就是吸引求職者的眼球。要使這些職位信息能夠達到突出、個性、差異的效果。

3. 誰也不願意等待——等待地點要費心 在招聘實踐中,麵試等待是不可避免的,這就需要招聘者在等待地點上花費一番工夫。一是等待地點的選擇。有的企業可能會安排在前台,有的企業可能安排在部門會議室,有的企業可能安排在培訓室,不管選擇哪裏作為等待地點,企業始終要把握兩個原則:其一,不能將等待地點安排在人員來往較為頻繁之處,如前台就不是一個合適之處;其二,要能夠彰顯企業“尊重人才”的氛圍,地點的選擇直接反映著企業的用人理念,如果企業要營造一種“尊重人才”的氛圍,則就需要在地點上進行慎重選擇。二是等待地點的設置。其實任何人員都可能是企業的“服務對象”,通過等待地點的合理設置不僅有利於提升企業的服務形象,企業文化的對外傳播,而且也有利於增強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當然也可以有效緩解麵試者焦慮的等待情緒,對此企業就可以嚐試在等待地點上擺放公司的一些文化宣傳手冊、企業發展史、外界宣傳和評價等,以便於在構建優良企業形象,緩解等待情緒的同時,增強企業的人才吸引力。

4. 寒暄,誰都喜歡——麵試發問要鋪墊 寒暄這個基本的禮儀,也許很多人都比較注意,比較喜歡,尤其是初次見麵時,真摯的寒暄不僅有利於緩解彼此“陌生”的心理環境,更可以營造一種輕鬆的溝通氛圍。除了可以讓應聘者對公司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時,寒暄也會解除應聘者的心防,讓他們更能表現出性情流露的那一麵,有利於麵試官更加真實、更加準確地了解對方,衡量對方的能力,作出判斷。

5. 策馬不忘揚鞭——招聘評估要及時 招聘評估也許是一個很容易被遺忘的角落,因為就通常情況來講,企業對招聘關注更多的是原定的招聘目標是否完成,這是一種結果導向式的評估,同時也應該要對過程進行評估。在過程評估方麵,要關注是否有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是否得到了合理解決、計劃與實際是否有差異之處、是否存在明顯的差異等,而在招聘結果方麵,主要是鎖定三大關鍵指標:一是成本核算,二是實際到位人數,三是應聘總數。

二次創業的十個原則

二次創業指的是企業的轉型和再發展。時至今日,行業市場早已從原始的生產型時代過渡到市場型、營銷型時代,隨之而來的,是生產型企業、外銷型、廣告型、依靠某一個或幾個產品發展起來的企業的再跨越。這種跨越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於創業,因為都麵臨著新理念的塑形,新製度的建立,新項目的誕生。

1. 產業規模化 在市場操作過程中我們常發現,很多麵臨轉型的企業至今仍停留在生產型企業的層麵,這類企業麵臨二次創業問題時,常會因長期對生產的重視,使其延展了諸多分支的產品,對產品市場控製權卻遠遠小於產品的生產研發能力,甚至出現零散不係統的產品自然發展狀態,最終導致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產品線過於分散,無從割舍,企業市場競爭力無法集中。對此,企業再二次轉型時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在市場上的核心定位,並將產品線在核心定位的基礎上產業規模化。隻有產業更集中,企業實力才能更集中。

2. 隊伍正規化 正所謂一次創業靠老板,二次創業靠團隊。由於當時當地的市場環境,很多具有創業激情和個人魅力的老板在諸侯紛爭的時代憑借其過人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將企業扶上正軌。然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市場速度的提高和競爭對手實力的擴充和增強,致使原本依賴個人能力發展起來的企業漸漸遭遇瓶頸,而隊伍則在此時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可以想象,如果牛根生時至今日仍沒有一直能征善戰的隊伍,也不會如此瀟灑的作投資,搞社會公益事業了。重視人才,建設一支忠誠強勢的隊伍,對於二次創業比什麼都重要!

3. 體製人性化 企業發展壯大後,市場對企業的要求也會有所變化,譬如企業二次創業的目標是要上市,那就要早做好準備,如何劃分企業股權,如果想要從生產型企業轉向股份製公司,那就要考慮誰來領導改革後的企業,誰來分擔利益和風險,如果是要合資或兼並,那就要考慮原本打下江山的元老們如何安置?體製的人性化、專業化、科學化、提前預知處理化解改革後有可能出現的矛盾和衝突,不僅要能夠減輕企業的改革成本,同時,還要能夠減少轉型的風險。籠絡人心,縮短改革後的市場磨合期。

4. 資源整合化 很多企業在轉型後常會出現不知所措的現象,一時間,各種認證過了,人員名頭也換了,可是企業看起來還是和原來沒什麼根本區別,反倒壓力更大了,問題就在於此時的企業所麵臨的問題不再是簡單的生產和供應的問題,而是一個龐雜的資源整合問題。從生產研發到市場操作再到合作機構,都對企業提出更高的資源要求,譬如聯想在收購IBM後,無論是從資金鏈還是企業的國際化形象,對外窗口和合作都有了根本性的調整和改變。無法想象對於一個沒有任何資源圈的企業,沒有忠誠的經銷商圈,沒有更強的資金圈,沒有過硬的研發圈,企業如何實現再跨越?

5. 信任最大化 企業轉型最普遍麵臨的問題就是人才的引進,而從原本的老總一品獨大的時代到空降兵和內援提升時代,信任是擺在各方麵麵前最緊迫和嚴重的問題。企業老總試圖通過一個或幾個職業經理人改變企業的命運,在具體操作上卻不放權,事無巨細的過問,或者原本建立的企業是純粹的家族化企業,內部利益紛爭嚴重,派係居多,企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內部鬥爭就已經把人心搞垮。彼此之間的信任和支持成為考驗二次創業企業的重要門檻。

6. 思維創新落地化 要麼急於求成,企業各方麵的資源實力尚未成熟就試圖走國際路線,卻沒有具體的實踐步驟,過早的夭折在國際化的大浪淘沙中,要麼過於謙卑,步步謹慎,既不敢投入,邁出戰略性的步驟,要麼過於沉迷投入,無計劃,無方向,最後胎死腹中。正確麵對企業轉型後的操作思路,務實的操作態度,堅定的操作信念,既不過度一味的創新,也不故步自封,同時在策略和戰略路線確定後,要有堅持下去的信念和要求,是企業在二次創業路上能夠一直走下去的基礎。

7. 聯合營銷化 現代市場流行的一個詞彙“酷越”無疑已經成為很多企業學習和實踐的標板,究其根本不過是行業和行業交叉,產品和產品之間的雜交。這一思想在企業二次創業的過程中尤其適合新產品選項上。譬如索尼和愛立信合並後的二次創業,選擇了音樂手機作為突破口就是最好的成功案例,不僅為雙方實現了品牌提升,並在短期內快速提升了銷量,實現了雙贏。而很多企業往往卻會忽略借鑒其他行業操作經驗,或者與其他行業融合的力量。

8. 控製集權化 由於產品長期的放任自流導致企業往往在市場銷售了多年依然搞不清楚產品流向,譬如某藥品企業在市場銷售了近十年,年銷售額高居百億元,到頭來問其企業甚至回答不上其主要消費者在哪裏,產品都流向哪裏了。在這背後反映出來的就是多年來企業對終端控製力的薄弱,尤其是對於依賴批發商發展起來的企業更是如此。而對於如今這個經銷商、市場、消費者高度變化的時代,抓不住終端無疑就是抓不住市場,加強企業對市場的控製權,同時,將經銷商有效管理融合,真正做到收放自如。

9. 不管更新的專項創新化 市場的高速運轉,對企業要求也日益提高,此時,曾一竿子打天下的企業不能再依賴純粹的產品力來贏得市場,細分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途徑。企業可以多元化,可以多分支,但必須要有核心競爭力和專項突出的產品,以拳頭產品來贏得市場,帶動企業係列產品線發展,同時,要處處將消費者放在首位,利用獨有的突出的專項影響力占據市場。培養企業的撒手鐧,並不斷地在營銷更新的過程中,將其真正培養成市場上不落的明星。

10. 營銷方式量身化 二次創業所麵臨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企業的經營模式問題,顯然,原本的經銷商訂貨,企業坐在家裏發貨的模式行不通了,掙來搶去的訂貨會也越來越不景氣了,所謂的招商市場也日益低迷,如何根據企業的戰略產品量身打造適合企業的經營模式,真正為企業找到一個未來長久走下去的方向,應該是企業轉型和二次創業的最終目的!在這過程中,企業可以學習成功轉型的企業和優秀案例,但絕對不能照搬照抄,畢竟中國市場,中國的地域環境,中國的消費者都具有其特殊性,隻有量身打造,紮實的執行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擴大市場的十個準則

1. 站在宏觀角度上規劃企業發展 做事情往往要視野闊而起點高。起點高,才能讓視野更加廣闊。現在做企業做產品,如果仍然隻是盯住國內的市場、身邊的市場,那麼你的企業、你的產品要想做大做強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因為現代經濟競爭,區域的乃至國界的概念都在慢慢淡化,企業家如果沒有市場競爭的國際眼光,你的產品就無法走向國際市場。所以企業家應以國際眼光,必須看到國際市場的需求。如果一開始就能夠以國際眼光和走向國際的標準來規劃企業的擴張計劃,並且按照這些規劃產品的設計、生產和宣傳,企業才能有充足的蓄積和動力向海外市場開拓、發展。

2. 積極尋求海外合作夥伴 積極尋找海外合作夥伴,通常有兩種途徑:一是企業直接在海外尋找經銷商或代理商進行合作;二是企業在取得一定出口銷售經驗之後,直接在海外市場尋找當地合作夥伴。在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上,積極尋找海外合作夥伴不僅能夠開拓國際市場,而且能使自己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尋找海外合作夥伴,是私營公司實現進入國際市場的一個較好的途徑。但是與海外企業合資經營,如果當地合夥人的利益與外國投資商的利益相衝突,則合資經營會使外國投資商的戰略規劃落空。為了維持合資企業的生存,外國投資商就不得不遷就當地合夥人的利益。因此,對於私營公司來說,合資經營成功的最關鍵因素就是選擇一家合資企業的目標與觀點一致的合夥人。

3. 直接在海外建立銷售公司 企業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之後,就逐步開始脫離合作夥伴,建立自己的海外銷售公司,營造海外銷售網絡,以提高經營自主性並且通過控製促銷、宣傳等活動來體現其經營意圖和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我國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主要采取兩種方式:一是產品出口,二是對外直接投資,即直接在海外建廠,設立銷售公司。

4. 依靠產品質量打入海外市場 積極分析國際市場動態,研究其長期發展趨勢,靠發展優質名牌產品打入市場,是企業成功躋身於國際市場的重要戰略。知名企業的國際化市場戰略包括設計研發國際化,采購供應國際化,還有營銷網絡和服務網絡國際化。隻有做到這三方麵,才會使之成為世界名牌有了堅實的基礎並獲得強有力的支持。不同企業有不同的進占國際市場的途徑,但是我國企業起步晚,不一定起點就要低,而是仍舊在各個方麵都按照最高的國際標準去做,這才能夠憑借優質可靠的名牌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勝。

5. 通過宣傳推廣產品或企業形象 宣傳是進占國際市場的必經之路。出色的宣傳能夠推廣產品,在消費者心中打造產品形象和企業形象,任何企業所圍繞的中心是營銷,而營銷的窗口就是廣告宣傳,廣告運用的好壞直接牽涉產品的推廣效果及廣告的成本控製。所以巧用廣告宣傳是企業決策者與企劃人員重點研究的大事。廣告宣傳如過於誇大其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而太平淡則可能缺少衝擊力度。

曾經變形金剛在美國熱銷過一段時間,為了進一步開拓市場,他們把目標鎖定為擁有3億兒童的中國市場。在進行了一年的市場調查之後,變形金剛的生產公司開始實施一係列的推銷戰術,他們先將美國自拍的《變形金剛》動畫片無償贈送給中國的大中城市播放。這一係列動畫片果然起到了非常出色的推銷效果,給中國小朋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之後,大量變形金剛玩具從屏幕上走下來,進入了中國市場,從此暢銷不衰。

6. 創造消費需要,打開消費市場 過去的營銷觀念是迎合消費者的需要,為了滿足空缺的市場需要而進行產品營銷。但是更新的觀念應該是創造消費需要,引領消費市場,製造空缺,刺激消費者消費。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俗文化習慣,很多風俗甚至是當地獨有的,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人從來沒有接觸過。麵對新產品,他們很可能抱著懷疑甚至是抗拒的心態。所以當引進一個新產品到外國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產品的宣傳和推廣,主動創造消費需要,引導消費者感興趣並且購買,最終打開消費市場。

7. 使出口產品融入當地消費習慣 當產品被引進一個新的地區或者國家時,不能隻是保持原來的產品特色和風格,而更要考慮到新地區的消費習慣,使得原有的產品能夠符合新地區消費者的需要,從而更便於被接受和喜愛。就像是每個地區的菜係如果要被引進另一個地區,就一定要進行口味的改良。川菜推向其他地區,都會或多或少地降低辣的程度,並使口味更加柔和,容易被接受。同時,考察當地的消費習慣,也能夠便於市場營銷人員製定銷售策略。因為不同地區的人消費的時間和消費心理也都各不相同,根據當地的喜好製定銷售策略,也是使產品容易推銷出去,打開新市場的重要手段。

8. 實施CI戰略展現企業形象 隨著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國內外市場接軌,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已經是大勢所趨。而CI(Corporate Identity)直譯為企業形象識別係統,意譯為企業形象設計。CI是指企業有意識、有計劃地將自己企業的各種特征向社會公眾主動地展示與傳播,使公眾在市場環境中對某一個特定的企業有一個標準化、差別化的印象和認識,以便更好地識別並留下良好的印象。CI導入是企業追求內在美和外在美和諧統一的過程,而同時企業的CI戰略實施是一個不斷運動發展的係統工程。它要求企業根據自身各個時期的不同情況加以修正、補充與創新,這樣企業才有可能長久保持和發揮CI的強大作用與優勢。

9. 企業本土化,發展二級銷售商 要想打入國外市場, 應該更大範圍地選擇你的競爭對手, 不要總是和中國的同業競爭, 而要學會和外國公司競爭。如果通過一個平台向外國展示自己的公司和產品,那麼在同一個平台上,外國客戶也能搜尋到很多中國公司,這樣你不可能把價格抬得太高,甚至還要受到被其他公司挖走客戶的危險。所以應該主動到海外尋找客戶和開拓市場,二級經銷商通常是非常本土化的外國公司,他們對中國的市場不是很了解,對最低價也沒有心理價位,他們是最適合開展業務的, 他們甚至會教你一些當地的文化知識和產品知識。隻有發展好一批二級銷售商,這樣才能夠最終實現企業本土化。

10. 借助綜合商社開拓國際市場 綜合商社是日本企業在進占國際市場中創造的一種方法,就是在進占國際市場的初期,通過商社代理來出口自己的產品,並借助商社獲得所需信息和貸款。這種辦法也稱出口進入模式。日本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進程中,綜合商社是其借助的最主要的外部力量。從日美的成功經驗來看,國際化經營的主題主要是綜合商社和跨國公司,這是因為企業跨國經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實質就是經濟實力的競爭。為了增強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就必須大力培育和發展海外投資的主力軍——企業集團。要發揮其技術、資金和整體優勢,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本國企業之間的競爭,改變海外投資交叉重複設點、互為削弱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