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弱水三千,隻取一瓢——專注(3 / 3)

耶穌曾說:“不要煩惱明天的事,明天自有明天的安排,隻要把全副精力集中在今天就行了。”

許多人或許覺得這句話太不實際,太難以辦到,因為人有大腦,有大腦就會思考,一思考就會想到將來。他們說:“我們不能不打算明天的事。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而不得不辦保險,也不能不為老年存錢,不得不為出人頭地而努力,不得不為將來的生計有所準備。”我們是應該為美好的明天而細心計劃,但是絕不應該浪費時間去作無謂的擔心。

積極性的思考,能夠看透因果關係,能把握好現在,腳踏實地,大踏步往前邁進;消極性的觀念,則往往會陷入緊張及神經衰弱裏。

在美國,幾乎有一半醫院的病床被精神病患者所占據。他們是大部分因為無法承受過去及未來的重擔而垮下來的。由此可見,真正導致死亡的,往往不是疾病,而是思想的重壓。

史蒂芬遜曾說:“任何人都有能力承擔一天的壓力,不論誰都可以快快樂樂地、堅強地、親切地、真誠地活下去。這就是人生。”

人性最大的失誤在於隻會憧憬地平線那端神奇的風景,卻不知道回過頭來看一看自家窗外正盛開著的玫瑰花。為什麼我們常常愚蠢到這種地步而不自知,多麼可憐而又可悲的人啊!

小孩們成天說:“如果我長大多好。”一旦長成大人時又會說:“如果我結婚了多好。”但結婚之後想法又突然變成:“如果退休了多好。”而一旦退休,腦中又浮現出昔日生活中的情景:“這種日子真是孤苦單調,為什麼會錯失過去那美好的一切?”於是,又開始懷念過去的一切。然而太遲了,逝去的一切是再也不可能從頭來過了。

底特律的艾維斯先生從一個送報童開始,到雜貨店員、圖書館助理,他節省微薄的薪金再加上55美元的借款,成為他第一筆生意的本錢。最後建立起令他自傲的年收入二萬美元的事業。但不幸突然發生了,他為朋友的支票擔保,而這位朋友不久卻破產了。“屋漏偏逢連夜雨”,他不僅變得身無分文,甚至又背了一萬六千美元的債,他完全倒了下去。

他這樣追憶道:“我因失眠、食欲不振而變得像死掉了一樣,滿腦子除了煩惱,還是煩惱。甚至有一天在街上突然昏倒在人行道上。我被扶上床時,渾身冒汗,痛苦不堪,日複一日衰弱下去,最後連醫生也說我活不了多久了。我聽後眼前一片昏暗,便寫好遺言,回到床上,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等待死亡,不再憂慮、不再掙紮。而在這種平靜的情況下,反而心情輕鬆地睡著了,像個繈褓中的嬰孩般安然入睡。結果後來,食欲恢複,體重也逐漸增加到原來的水平。”

“幾周後我便能扶著拐杖走路,一個多月後我便回到工作崗位,給自己找了份周薪30美元的工作。這個差點讓我死亡的教訓使我不再追悔過去、恐懼未來,而把所有時間、精力、完全傾注在今天的工作上。”

後來,他再度奮起,數年後他成為艾維斯·普洛達克公司的董事長。艾維斯之所以得到如此的成功,關鍵在於他走出了回憶的誤區,開始懂得認真地把握住了今天。

法國哲學家蒙田也犯過這種錯誤。他說:“一段時間裏,我的生活充滿災難性的恐慌,然而其大部分並未真正發生,而是莫名的焦慮幻想使我困惑與不知所措。”

但丁說:“切記,今天是永遠不會重來的。”是的,“今日”是我們惟一能把握的有價值的東西。

因此,為古人擔憂,為不可知的未來擔憂,不如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目前的生活中,把當前最要緊的事情做好。一切順其自然,不是很好嗎?

6.把精力集中在一個焦點上

無論手頭上的事是多麼不起眼,多麼繁瑣,隻要認認真真地去做,就一定能逐漸靠近你的理想。

波爾格德,23歲時就已成為擁有40家石油公司的富翁。

1914年,他20歲大學畢業,躊躇滿誌地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卻發現公司裏有那麼多局限性,而領導分配的工作又是一個誰都能勝任的辦公室日常事務性工作,對於一向自視清高的他,別提多麼失望。

有一天,他認識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開始他並沒有注意到這位老人,隻是後來由於工作的需要,接觸了幾回。經人介紹說,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卡普爾先生,他是公司總裁的父親,他沒有因為特殊的身份而講究太多。竟然是那麼平常,那麼不起眼,每天與大家一樣上班下班,風雨無阻。

實在讓人難以想象!

有一次他同老人聊天,老人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始終如一,你就會得到你所想的東西。”

他記住了老人的教誨,開始投入地做任何一件事情,無論自己如何地不情願,都盡心盡力地做好。

後來,他離開了這家公司,1915年10月,他著手創立了自己的小公司,憑著他踏實努力的精神,公司不斷壯大。

凸透鏡為什麼能把火柴點著,是因為它把所有的陽光都彙聚在一點上,產生強大的熱量,同樣如此,如果我們能在工作上、學習上也象凸透鏡一樣利用時間,還愁成不了大器嗎?

法布爾是世界著名昆蟲學家。

法布爾年輕時愛好非常廣泛,有一天他的老師對他說:“法布爾,我覺得你是個有誌青年啊!”

“是啊!我愛科學,可我也愛文學,對音樂和美術我也感興趣。我把時間都用上了。可仍然一無所成。”法布爾苦惱地回答。

他的老師從口袋裏掏出一塊放大鏡說:“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試試,就像這塊凸透鏡一樣!”

法布爾恍然大悟,他從此開始專心致誌地學一門,為了觀察昆蟲的習性,常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終於學有所成,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

無論目標多麼難實現,隻要你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終究會有實現的那一天。

楊振寧是國際物理大師,諾貝爾獎獲得者。

楊振寧小時並不是特別聰明的孩子,上小學時甚至跟班都有困難,用墨水寫字,常常弄得滿紙都是,因此常挨老師和父母的批評。

中學時,他的成績也不過是第五第六的樣子,但老師發現他對物理很感興趣,於是就對他說:“上帝是公平的,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天賦,你的天賦就在物理方麵。你要記住幾十年如一日地照著一個方向走,這就是你成功的訣竅。”

於是,楊振寧上大學時就選擇了物理係,並且一輩子都沒再離開物理。他在回答如何取得成功的問題時說:“這應該感謝我中學時的一位老師,是他教給我從頭至尾隻朝一個方向走的道理,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無論目標多麼難實現,隻要你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終究會有實現的那一天。

楊振寧是國際物理大師,諾貝爾獎獲得者。

楊振寧小時並不是特別聰明的孩子,上小學時甚至跟班都有困難,用墨水寫字,常常弄得滿紙都是,因此常挨老師和父母的批評。

中學時,他的成績也不過是第五第六的樣子,但老師發現他對物理很感興趣,於是就對他說:“上帝是公平的,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天賦,你的天賦就在物理方麵。你要記住幾十年如一日地照著一個方向走,這就是你成功的訣竅。”

於是,楊振寧上大學時就選擇了物理係,並且一輩子都沒再離開物理。他在回答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問題時說:“這應該感謝我中學時的一位老師,是他教給我從頭至尾隻朝一個方向走的道理,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7.衡量自己,量力而為

格萊斯是美國維斯卡亞公司的總裁。他18歲時有一次在集市上看見一個老人擺了個撈魚的攤子,向有意撈魚者提供魚網,人們可以隨意地從盆中撈魚,而撈起來的魚歸撈魚人所有。當然世界上沒有如此便宜的事情,那個魚網很容易就破碎了。

格萊斯也蹲下去撈起魚來,他一連撈碎了3隻網,一條小魚也未撈到,心中十分懊惱。他見老人眯著眼看自己,似乎在竊笑自己的愚蠢,便不耐煩地說:“老板,你這網子做得太薄了,幾乎一碰到水就破了,那些魚怎麼撈得起來呢?”

老人回答說:“年輕人,你怎麼不想想?當你想要撈起魚時,你打量過你手中的魚網是否真有那能耐嗎?有追求不是件壞事,但是也要懂得了解你自己有沒有那個實力!”

“可是我還是覺得你的網太薄,根本就撈不起魚。”

老人沒有說話,接過他手中的魚網,一會兒就撈起來一條活蹦亂跳的小魚。

“年輕人,你還不懂得撈魚的哲學!這和人們追求事業、愛情和金錢是同一個道理。當沉迷於一個目標的時候,要衡量自己的實力!不要好高騖遠。”

當你看不見前路的光明時,不妨換條路試試,也許轉彎處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理·霍斯是著名的建築大師,年輕時他曾一度苦悶自己無法突破前輩們出色的建築設計,隻能跟在大師後麵亦步亦趨,這使他感到十分沮喪。

他的一個朋友對他說:“你的思路現在是被阻塞了,不如暫時放棄,換一種方式也許能突破自己。”

於是,他暫時告別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帶上所有的積蓄準備遊覽全世界的著名建築。

當他跋山涉水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城市,遊覽了一個又一個國家的雄偉建築,最後來到一個無與倫比的輝煌建築——聞名世界的泰姬陵時,他被這絕無僅有的建築迷住了。

他的靈感頓時泉湧般噴泄而出,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出色的建築設計。成了知名度頗高的建築設計師。每個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有大有小。當你計劃去做一件事時,最好先去衡量一下自己的實力,當發現自己無法突破或不能有所建樹時,不妨轉變思路,將自己的長處——而不是短處——全部發揮出來,這樣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