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是點燃智慧的火把,是鋪就成功之路的基石。一個人知識的多寡,關鍵在於勤奮的程度如何。
卡萊爾說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努力。”
隻要我們不怠於勤,善求於勤,就一定能取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就,得到圓滿的人生。
1.成功的捷徑:勤奮
上帝是公平的,但是機遇卻垂青於勤奮的人。
傑克·倫敦在19歲以前,還從來沒有進過中學。可在他40歲時離世時卻給世人留下了51部巨著。
傑克·倫敦的童年生活除了貧困就是艱難,他整天無所事事地跟著一群惡棍在舊金山海灣附近遊蕩。說起學校,他不屑一顧,並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偷盜等勾當上。不過有一天,當他漫不經心地走進一家公共圖書館內開始讀起名著《魯濱遜漂流記》時,他看得如癡如醉入神了,並受到了深深的感動。在看這本書時,饑腸轆轆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來回家吃飯。第二天,他又跑到圖書館去看別的書。一個新的世界展現在他的麵前——一個如同《天方夜譚》中巴格達一樣奇異美妙的世界。從這以後,一種酷愛讀書的情緒便不可抑製地左右了他。他一天中讀書的時間往往長達10至15小時,從荷馬到莎士比亞,從赫伯特·斯賓塞到馬克思等人的所有著作,他都如饑似渴地讀著。當他19歲時,他決定停止以前靠體力勞動吃飯的生涯,改成用腦力謀生。他厭倦了流浪的生活,他不願再挨警察無情的拳頭,他也不甘心讓鐵路的工頭用燈揍自己的腦袋。
在他19歲時,他進入加州的奧克蘭德中學。他不分晝夜地用功,從來就沒有好好地睡過一覺。天道酬勤,他也因此有了顯著地進步,他隻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把4年的課程念完了,並順利通過考試,進入了加州大學。
他渴望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在這一雄心的驅使下,他一遍又一遍地讀《金銀島》、《基督山恩仇記》、《雙城記》等書,隨後就拚命地寫作。他每天寫5000字,這也就是說,他可以用20天的時間完成一部長篇小說。他有時會一口氣給編輯們寄出30篇小說,但它們統統被退了回來。
後來,他寫了一篇名為《海岸外的颶風》的小說,這篇小說獲得了《舊金山呼聲》雜誌所舉辦的征文比賽頭獎。但是他隻得到了20元的稿費。他貧困至極,甚至連房租都付不起了。
1896年——這是令人興奮和激動不已的一年。人們在加拿大西北柯勞代克,發現了金礦。
跟隨著像蝗蟲一樣的陶金者人流,傑克·倫敦踏上了柯勞代克之路。他在那呆了一年,拚了命似的挖金子。他忍受著一切難以想像的痛苦,而最後回到美國時,他的囊中卻仍然空空如也。
隻要能糊口,任何工作他都肯幹。他曾在飯店中刷洗過盤子;他擦洗過地板;他在碼頭、工廠裏賣過苦力。
後來,有一天——他饑腸轆轆,身邊隻剩下兩塊錢了——他決定再次放棄賣苦力的勞苦工作,獻身於文學事業。這是1898年的事。5年後的1903年,他有6部長篇以及125篇短篇小說問世。他成了美國文藝界的最為知名的人物之一。
無論是優裕的環境中,還是在窮困的環境中,隻要肯勤奮,就能實現你的夢想,因為付出了就會有收獲,因為天道酬勤。
比別人多一些努力就會擁有更多的機會。
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同時受雇於一家超級市場,開始時拿同樣的薪水。後來叫阿諾德的小夥子青雲直上,薪水提高了不少,而那個叫布魯諾的小夥子卻仍在原地踏步。布魯諾很不滿意總經理的不公正待遇。終於有一天,他到總經理那兒去發牢騷。總經理一邊耐心地聽著他的抱怨,一邊在心裏想著怎樣向他解釋清楚他和阿諾德之間的差別。
“布魯諾先生,”總經理開口說話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麼賣的。”布魯諾從集市上回來向總經理彙報說,今早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有多少?”總經理問。
布魯諾趕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後回來告訴總經理一共40口袋土豆。
“價格是多少?”
布魯諾又第三次跑到集上問來了價錢。
“好吧,”總經理對他說,“現在請您坐到這把椅子上一句話也不要說,看看別人怎麼說。”
阿諾德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並彙報說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口袋,價格是多少;土豆質量很不錯,他帶回來一個讓總經理看看。這個農民一個鍾頭以後還弄來幾箱西紅柿,據他看價格非常公道。昨天他們超級市場裏的西紅柿賣得很快,庫存已經不多了。他想這麼便宜的西紅柿總經理肯定要進一些的,所以他不僅帶回了一個西紅柿做樣品,而且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麵等回話呢。
此時總經理轉向了布魯諾,說:“現在您肯定知道為什麼阿諾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布魯諾的臉紅了。
有的人之所以會取得好的業績,獲得成功,是因為他們做事努力,頭腦靈活,盡量追求精確與完美。事實往往會證明:誰比別人多一些努力,誰就會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勤奮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梁。
我們從小就讀過這樣一則古代寓言:《蜀之鄙有二僧》。
在四川的偏遠地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裕。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麼樣?
富和尚說:“你憑借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租條船沿著長江而下,現在還沒做到呢,你憑什麼去?!”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到過南海的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是一個簡單的道理:說一尺不如行一寸。
有人常常感歎世道不公,為何自己囊中空空,但想一想,如果給你換掉“腦袋”,你是否最終仍會回到原來的模樣。
是笨鳥,就先飛。如果你徹底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可能就會成為真正的富翁!
永不滿足於已有的成就,以更大的勤奮去獲取更大的成功,不斷地給自己加壓,永遠不讓發動機熄火,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之車駛至盡可能遠的奇境。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金。然而,他始終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不斷吸取曆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一生中,畫風至少變了五次!即使他已80高齡,還每日揮毫不已。有時,來了客人或身體不適,不能作畫,過後也一定補畫。正因為齊白石在成功之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了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生物遺傳工程著名專家童第周17歲那年考入寧波師範學校的預科班,第2年後,他又考入一所教會中學。這所中學對數理化、英語課的要求很嚴格,而這幾門功課童第周的基礎最差,有的課甚至根本沒學過。當時有人譏笑他說:我保證你不出3個月就得回家種地。果不其然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他的總平均成績是45分,按學校規定,總平均成績不及格的人必須退學或降級。
童第周本來比同班同學的年齡大好幾歲,再降一級怎麼行呢?他硬著頭皮去央求校長,校長最後勉強答應讓他試讀半年。自此,童第周每天天不亮就悄悄爬起來在路燈下朗讀英語;晚上,熄燈的鈴聲響了,別人睡下後,他又悄悄地來到校園的路燈下,複習當天的課程。監學被他的頑強的學習毅力打動了,破例地允許他在學校熄燈鈴打過以後在路燈下學習。就這樣,童第周贏得了時間,贏得了學習上的突飛猛進。第二學期的考試成績公布了:他的總平均分超過了70分,幾何還考了個百分。
童第周經過刻苦勤奮的學習,在28歲那一年終於以複旦大學生物係高材生的優異成績留學比利時。
梅蘭芳在剛學戲的時候,麵對許多很不利的條件——眼皮下垂、迎風流淚、眼珠轉動不靈活。“巧笑情兮,美目盼兮”,唱旦角的眼睛不好,那還成嗎?親戚朋友為他顧慮,他自己也常發愁。後來,他偶然發現觀察飛翔的鴿子可以使眼珠變靈活,於是他每天一早起來就放鴿子高飛,盯著它們一直飛到天際、雲頭,並仔細地辨認哪隻是別人的,哪隻是自家的,終於練就了舞台上那一雙神光四射、精氣內涵的秀目。
有人常討教學習好的學生或成功人士有沒有什麼捷徑。而電視上也常常播放所謂增長智力的特效藥廣告和走成功捷徑的圖書。殊不知,捷徑就在自己身上那就是——勤奮。
2.用百分之百的力量去追求成功
傑出人士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用足百分之百的力量,才有成功的可能。實際上,人們很少能將所有的心力發揮出來,特別是所有勤奮的精神潛力。同時也必須承認,我們很少積極地全力以赴地去解決問題。通常隻有在遭逢重大困難時才被迫如此。如果試著用全部心力去應付困難,也許你會對自身潛在的精神力量感到驚訝。
勤奮和不相信命運這條法則適用於各種失敗場合。下麵這個故事中的堅強女性便是以巨大力量,憑借勤奮的幫助,克服困難而達到目標的最佳例證。
我是一個60多歲的老太太。我要告訴你,我就是因為勤奮而產生了奇跡。很抱歉的是,我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也不太會寫字。但是,我會盡力告訴你,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大麻煩及我是如何運用勤奮的力量來克服一切的。
我生下來便是一個瘸子,胯骨錯位。醫生說我這輩子將無法走路。但是,當我慢慢長大,看見別人能走路時,我便在心裏祈禱上帝幫助我,我也要走路。我知道上帝很愛我。那年我已6歲,還不會走路。我的心碎了,但不相信命運的力量竟讓我扶著兩把椅子站了起來。但我一開步走,就會倒下去。我告訴自己,絕不可以放棄。我不斷地向上帝祈禱,一次又一次地嚐試,直到我能真正站起來好幾秒鍾。我無法形容內心的狂喜,不斷地尖叫要我媽媽來看,我站起來了!我能走路了!
可惜,我一走動,便又跌了下來。我無法忘記當時我的父母有多喜悅。當我再嚐試時,母親遞給我一把掃帚,她抓著另一頭,叫我一步一步朝前走。她的鼓勵加上我自身的毅力,我居然能走醫生所謂的鴨子步了!
自此,我生活非常快樂。
3年前,一場意外讓我的左膝蓋受傷。送進醫院後,照了X光。然後醫生來到我身旁,問我說,你以前是怎麼走路的?他們認為,這是奇跡,因為我的臀部沒有關節,也沒有大腿窩,怎麼能站得起來?過去的事又回到眼前,我活了60多年,竟然到現在才發現自己臀部沒有關節和大腿窩!
醫生們擔心,我左膝蓋再次受傷,加上年事已高,大概無法再走路了。但是我沒有相信命運,如同幾年前一樣,我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令所有人驚訝的是,我竟又站起來了!我現在還在工作,替一位上班的寡婦照顧四個小孩。我自己也失去了丈夫,為了撫養小孩,不得不辛苦地工作。我丈夫在1919年患流感去世了。當時兩個女兒還小,一個兒子在先生去世後兩個月才出世。我跪在地板上擦地擦了17年,可是這輩子沒生過病,我也不知道什麼是頭痛。
“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吧!”這就是勤奮的含義。這意味著,一直堅持下去,直到問題解決為止。找到問題,努力嚐試,再找出問題;堅持不懈,最終能戰勝失敗。
倘若你遇到困難和挫折,你是全心全意去對付它?或三心二意?或僅僅點到為止?你是否真誠而竭盡全力去解決?這句話無論重複多少遍也不嫌多:隻要你不斷地一試再試,便能逐漸克服你的困難。
你自己努力過嗎?你願意發揮你的能力嗎?對於你所遭遇的困難,你願意努力去嚐試,而且不止一次地嚐試嗎?隻試一次是絕對不夠的,需要多次嚐試。那樣你會發現自己心中蘊藏著巨大能量。許多人之所以失敗隻是因為未能竭盡所能去嚐試,而這些努力正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當約翰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學校裏有一位令他難忘的好老師。他常常會突然無緣無故地停下講課,走到黑板前寫下兩個好大好大的字:“不能”。然後轉過頭來,笑問全班同學:
“我們該怎麼辦?”
學生就會高高興興地對他說:“把‘不’字去掉。”
老師拿起板擦,把“不”字擦掉,“不能”就變成“能”了。人人都需要這樣的教導,人們必須隨時提醒自己,把“不”字去掉,就隻剩下“能”了。這就是我們真正去想的方式,想自己遠離失敗。如果“不能”這個字在心中紮根,就會招致許多煩惱。
如果你常采取一種“不能”的態度,你會驚訝地發現,即使是很成功的事業,也會漸漸衰敗。
約翰·托馬斯曾列過一張成功的清單。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勤奮”。第二位的是積極而不是消極,這意味著不認命。用百分之百的力量去追求成功,不理會失敗和困難。腦子裏盤算的不是可能失敗,而是有可能成功。這樣的話,任何人都有理由相信,一切困難者是可以戰勝的,一切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3.抓住現在,而不要沉迷於過去
從哲學的觀點看來,根本就沒有純粹的“現在”可言,因為時間本身是一個不斷推移的尺度。不是過去,就一定是未來,沒有什麼現在可言。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你可以發現許多生活在“過去”的人,他們認為過去的生活是多麼的美好,物價是多麼便宜,一元錢就可以買到幾十個雞蛋,大肉幾毛錢就可以買到;過去的空氣多麼的清新宜人,人們生活得簡單而愉快,過去的愛情很美好,過去沒有孩子惱人等等。
說這話的人可能忘記了,一元錢就可以買一大堆雞蛋,但你一個月能掙多少個一元錢呢?大肉幾毛錢就可以買到,但有多少人能買得起大肉呢?過去的已經過去,即使要留戀,再回憶,也隻有現在和將來可以麵對和得到。
人們有這種想法的原因在於,因為生活在現在,因而過於誇大了現在世界的陰暗麵,久而久之,在他們的心目中,就會形成一種這個世界是越來越糟糕的觀念,而對社會的進步視而不見。
退一步說,即使你在“過去”風光無限,可你能讓時間倒流,再回到過去的輝煌之中嗎?這種心態也直接影響到他們“現在”的生活,直接影響他們對未來成功的追求。
成功的秘訣在於:抓住現在,不要沉迷於過去。
心理學家發現了一種極其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那些經常提到“我曾經做過那種事”“我過去曾經如何”的“過去式”語句的人,一直在回想著他們過去的“榮耀”。這些人都不是具有成功導向的人物,他們都是“過去式”的庸才。你若是個有一定球齡的足球迷,你就肯定了解我們國家隊至今仍在“過去我們幾次都曾差點衝出了亞洲”,這原因就是我們現在距離“差點”還差點,所以隻好沉迷於過去那不是輝煌的輝煌之中。
而那些成功的人物,對於過去他們的種種作為不太有興趣談論,卻對將來所要做的事情,不但興趣濃厚,還努力刻意經營。就如一個好的運動員,他不會總沉醉於我過去某一場拿了金獎,卻曾經拿過多少獎,而是想“我如何在下一屆的大賽中有更好的表現”。真正的好演員,也不會被過去自己曾得過“金雞”或“金鴨”獎衝昏了頭,而不再追求演技的提高。
千萬不要活在過去的榮耀之中!
換個角度說,你也千萬不要活在對過去的懊悔之中。
這兩種“活法”,都不利於你的人生。隻有你抓住今天,你才可能成功。
人都是有惰性的,惰性就具體表現在做事拖拖拉拉和貪求安逸上。做事拖拖拉拉,既包含製訂了成功的計劃不去采取行動,也包括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而不去改變。安逸則是事事與己無關,什麼者不想做。
做事情拖拖拉拉,就是指把不愉快或者已經成為負擔的事情推遲到將來再做的行為,更嚴重的是,久而久之,拖拖拉拉就成為了習慣。不管做什麼,如果不拖拖拉拉,反而不習慣了。所以,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從今天開始,你就應該意識到,這樣做是在浪費你的生命。
做事拖拉的人,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要花很多時間思考要做的事情,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找借口推遲行動,同時,又因為自己沒有完成任務或者沒有改變某個缺點而懊悔。本來,在這段時間裏,他們完全有時間把自己擔心沒有做的事情做完,或者把沒有改變的缺點改變過來。
麵對著日漸增長的開支,他們會對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說:“我們非得要節約開支不可。我們隻能這樣做,此外別無選擇。”
養成節約的習慣當然好,但如果我們能把用於考慮“如何能夠節約開支”的時間,用來考慮“如何增加收入”,即采取積極的行動的話,效果可能要好的多。
治療所有問題的法寶就是:立刻采取行動。
確定一項任務是否非做不可。如果這項任務真的不重要,就幹脆把它取消好了,而不是擱置起來以後又後悔。
把任務委托給其他人。你不喜歡做,就把它委托給一個更適合做、更樂意做的人,你和他就都成了贏家。
弄清楚到底有什麼好處,然後行動起來。從你的目標與理想的角度去分析這個任務,如果事關重大,對你的大目標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你就拿出你全部的幹勁去做。
養成今日事今日做的好習慣。重新訓練自己,用好習慣來代替壞習慣。這一方法屢試不爽。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把握今天,抓住今天,行動在今天,成功也就會在今天。
4.一勤天下無難事
曾有記者問李嘉誠的成功秘訣。李嘉誠講了一則故事:
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在69歲時的一次演講會上,當有人問他推銷的秘訣時,他當場脫掉鞋襪,將提問者請上台,說:“請您摸摸我的腳板。”
提問者摸了摸,十分驚訝地說:“您腳底的老繭好厚呀!”
原一平說:“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
提問者略一沉思,頓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