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則故事則說的是柯立芝的另一麵:當他競選麻省省議員連任時,在選舉即將進行的前夜,他忽然無意中聽到了省議會議長的職位正虛位以待的消息。於是,柯立芝拎著他那“又小又黑的手提袋”,大踏步地趕到諾坦普頓的車站去。兩天以後,當他從波士頓回來時,手提袋裏已經裝上了大多數議員親筆簽名推舉他為議長的聯名信。就這樣,柯立芝順利地出任麻省議會議長,從而邁開了自己走向政壇的第一步。
這位以謙遜著稱的人,在人生關鍵時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主動出擊,當仁不讓地拿走了他應得的東西。在這兩則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柯立芝身上的一對矛盾:一方麵是真誠的謙遜;另一方麵卻是主動為自己抓住升遷時機的才幹。實際上,這種矛盾在每個人身上都有體現。
我們再來看一位以謙遜著稱的人——“石城”傑克遜。他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聯盟的一員虎將,和另一位李將軍一同被今天的人們推崇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人。
托馬斯·傑克遜似乎具有一種“天生的謙遜”。在西點軍校,他就以謙遜著稱。在墨西哥戰爭中,總司令斯科特將軍曾對他的英勇善戰給予了公開的盛情稱讚,但傑克遜後來從未提及此事,甚至在他的至親好友跟前都隻字不提。直到他彌留之際,他還是堅持認為“石城”這一美譽不應當僅僅屬於他個人,而應歸他所率領的整個部隊共同享有。
但是,就在墨西哥戰爭剛剛開始爆發時,在傑克遜寫給他姐姐的信中,滿紙都是他想要建功立業的勃勃雄心。而在當時,他隻不過是擁有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副官的虛銜而已。信中,他還冷靜地分析了完成這種目標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這位勇敢而謙遜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曾有過一次聰明的舉措,即主動要求從常規部隊轉到炮兵部隊裏去。因為他相信,在那裏,“長官們更容易把整個部隊的功績歸功於某一個人”,這樣無疑有利於自己的升遷。果然,他獲得了斯科特將軍的親口讚賞,直接幫助了他隨後的幾次升遷。幾年以後,因為預先就看到當上弗吉尼亞陸軍大學的教官必將“聲名卓著”,我們又看到他用盡渾身解數去爭取這個位置。
在傑克遜身上,我們又看到了類似柯立芝的矛盾:真誠的謙遜和敏銳的上進心共存。同樣的這種表麵上的矛盾,我們還能從其他的傑出人物那裏找出很多。實際上,這裏麵根本沒有什麼矛盾。這些人隻是一時在那些一定會被人們所注意到的事情上默不作聲,而一旦他們引以為榮的功績將要被人們忽視的時候,他們就會立刻采取迅速的行動。
例如,洛克菲勒在向別人解釋自己成功的策略時,就總是說自己不過是找準了適宜的時機罷了,他並不認為自己知道得很多。
鐵路建築專家哈裏曼也一直都是這樣的謙遜。他的一個很要好的老朋友甚至在他取得了自己事業上最輝煌的幾次成功之後,還一直以為他不過是幾百個有點成就的經紀人之一,因為哈裏曼從未炫耀過自己的成就。直到後來,他才無意中從別人那裏了解到真實的情形。真正偉大的人物,一般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這種類似的謙遜。
隻有那些膚淺而又短見的人,才會喜歡在大家麵前粉飾、吹噓自己。他們總是陶醉在自我營造的一種淺薄、自命不凡的感覺中,自己的所作所為都受其支配,因此,他們的團體才會不厭其煩地提醒別人自己做了多少事情,提醒別人自己的知識多麼淵博,生怕別人把自己給忽視了。
偉大的人物往往能從這種淺薄的虛榮中解脫出來。他們懂得保持謙遜的態度才能贏得人們的尊敬,他們總是能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恰到好處地表現自己的謙遜。事實證明,這是博取聲譽的最好辦法。
巴拿馬運河的建造者哥薩爾斯將軍,在建造運河的過程中,當別人對他的事業提出批評時,他常會這樣說:“我們以後會回答這一問題的——用運河本身。”果然,當巴拿馬運河順利完工時,哥薩爾斯便達到了他個人聲望的頂峰。然而,麵對那些公開的慶祝活動,他卻幾乎統統回絕了。當第一艘輪船駛過這條運河,人們朝穿著襯衣站在佩德羅·米格爾水閘上的哥薩爾斯發出熱情歡呼的時候,他卻飛快地逃跑了。和許多英雄一樣,哥薩爾斯對自己的成績從來不會大肆聲張,而寧願讓成績自己說話。正因為他們的謙遜,這些成功的傑出人士才會贏得赫赫聲名。
謙遜不代表唯唯諾諾,更不是退後的借口,謙遜是一種美德,是為了不讓虛幻的光芒來幹擾自己向更大的成功進發,也不是為賺得美名而謙遜。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謙遜的定義,掌握住謙遜的尺度,使之與積極上進並行不悖。
8.不知最親切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意思是世上的知識太多了,是學不完的。所以,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這時,許多人采取的方法是誇誇其談,不懂裝懂。殊不知,這樣更容易露出自己的淺薄與無知。佛家宣揚:“禪門宜默”。倡導“沉默是金”就是為了使人在聆聽時長知識,在沉默中思考。所以,如果你真的不懂,但又要顧及麵子,不妨保持沉默,這也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從前,有一個和尚,因為聽說開悟的人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崇拜,有一天,就對外宣稱自己開悟了。
古代的出家人有雲遊參訪的習慣,因此,許多遊方的僧人不遠千裏來拜訪、請教於他。
他擔心會露出馬腳,經常一言不發,裝出莫測高深的樣子,自稱“沉默大師”。然後把一切的問題交給兩個能言善辯的徒弟去回答。
有一天,兩個弟子都出門去辦事,正好一位行腳僧來向“沉默大師”請教佛法,沉默大師隻好親自接待他。
雲遊的和尚問道:“大師!什麼是佛?”
沉默大師不知道要怎麼回答,隻好保持沉默,一邊還東張西望,尋找兩位能言善辯的弟子。
雲遊的和尚覺得沉默大師的左右顧盼充滿了禪機,於是繼續問:“大師!什麼是法?”
這一次,沉默大師對尋找弟子已經絕望了,隻好避開雲遊僧銳利的眼光,抬頭看看天、再低頭看看地,依然一言不發,保持沉默。
雲遊的和尚深感受到很大的啟發,又問:“大師!什麼是僧?
沉默大師隻好閉上眼睛,不做任何表示。
雲遊的和尚內心充滿了喜樂,再問:“大師!什麼是幸福快樂?”
沉默大師感到頭痛了,隻好雙手一攤,表示再也不能回答問題了。
雲遊的和尚深深地鞠躬,興高采烈地離開了,他覺得沉默大師果然名不虛傳、深不可測。
他離開沉默大師不久之後,在路上遇到沉默大師那兩位能言善辯的弟子,他不知道他們和沉默大師的關係,興致勃勃的告訴他們自己的心得:
“沉默大師是個真正的悟道者!我問他什麼是佛,他把頭先轉向東邊、再轉向西邊,意思是說,人人到處在找佛,其實佛就在心中,不必東找西找。我又問他什麼是法,他先看看上麵、再看看下麵,意思是說,法是完全平等的,並沒有高低之分。我問他什麼是僧,他閉上了雙眼,意思是說,閉門苦修的才是僧!”
“最後我想不出什麼問題了,就問他:什麼是幸福快樂?他攤開雙手,意思是說能放下一切就是幸福,能幫助別人就是快樂!呀!沉默大師的悟道多麼深切!教導也是如此的深刻!你們兩人應該趕緊去拜望他啊!”
雲遊的和尚說完,再度走上參訪的旅程。兩位弟子聽得目瞪口呆,心想:師父怎麼在轉眼之間就變得這麼高深呢?趕緊回到沉默大師的身邊。
沉默大師看到兩個徒弟回來.不禁生氣地抱怨他們:“你們跑到什麼地方去了?剛剛有一位好問的和尚,差點把我問倒了,還好我一直沉默到底,他才走了。”
沉默大師成功地保住了他的麵子,他的成功在於沒有不懂裝懂。
我們是否也應該從中得到這樣的啟示: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不懂裝懂,否則,難堪的隻能是自己。
9.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
世間還有什麼能比心浮氣躁與自以為是更愚蠢的了,無論什麼樣的人,窮人、富人、官人、百姓,不管從事什麼職業,經商、務農、做工、寫字,都不能有馬馬虎虎、浮躁不踏實的心態。
有一位農人,把一個裝滿醋的瓶子和一個半瓶醋的瓶子掛在騾車邊,到遠地去趕市集。
騾車一開始走動,半瓶醋就興奮得不得了,開始唱起歌來。
半瓶醋的歌喉雖然不好,但唱歌的興致一來,就唱個不停,就好像在卡拉OK搶到麥克風一樣,愈唱愈起勁。
半瓶醋唱了半天,得意的問滿瓶醋:“嘿!朋友!我的歌聲怎麼樣啊?”
滿瓶醋沉默不語。
“喂!我在叫你啦!你會不會唱歌呢?”半瓶醋說。
滿瓶醋依然沉默不語。
半瓶醋鄙夷地說:“真是笨呀!自己不會唱歌,又不懂欣賞別人唱歌!”
半瓶醋又繼續開唱,這時,騾車經過了一個小山坡,半瓶醋停止歌唱,開始跳起舞來,他跳呀跳、轉呀轉,為了表示自己的舞技高超,甚至還翻筋鬥。
“哇!真過癮!”半瓶醋大聲嚷嚷,又問滿瓶醋:“嘿!你會跳舞嗎?你看我的舞姿美不美?”滿瓶醋還是沉默不語。
半瓶醋長歎一口氣:“唉呀!真是沒輒,不懂唱歌也就罷了,連跳舞也不會欣賞,你的人生還有什麼意思呢?”
就這樣,一路上半瓶醋又跳又唱,甚至因為太衝動,把瓶塞都衝掉了,不但潑灑在地上,還進了許多塵土。
滿瓶醋仍一言不發。
到了市集,農人把兩瓶醋拿下來,他看見了半瓶醋:“糟糕!怎麼瓶塞掉了,隻剩一點點醋,又進了塵土,幹脆倒掉罷!”
於是,他把半瓶醋倒在泥地上,正要被塵土吸幹時,半瓶醋還猛力地跳了幾下,大聲向滿瓶醋呼救:“嘿!兄弟,救救我呀!”
滿瓶醋終於說話了:“作為醋,隻要把調味的事情做好,就完成了生命的意義,唱歌跳舞的事應該留給別人做呀!”
半瓶醋沉默不語,消失在塵土中。
占據一個職位,就好像搭上騾車的醋瓶,可以大聲地說話,甚至可以得意地唱歌、忘形的跳舞。問題是,沒有智慧的人並不會因為有了權位變得有智慧,正如半瓶醋上了騾車也不會變滿一樣。
作為年輕人,擁有很多優勢,所以年輕人最不習慣放低姿態,麵對眼前五光十色、流金淌銀的社會,他們認為索取是最重要的,於是,越是不滿足,越是得不到想要得到的東西。其實,江河川流不息,成汪洋之勢,是因為它“善下”,所以保持一顆平常心有時是很必要的。
生活中經常出現意料之外的事,往往在不經意時發生,過了許久才會讓人出乎意料,驚訝不已。
多年前,小米在一家公司打工,公司有個規定,不準相互打聽誰得多少獎金,否則“掃地出門”。雖然很不習慣,但員工們還是一直遵守著,努力克製著好奇心。有一個月,員工們都發現自己的獎金少了一大截,開始都敢怒不敢言,但情緒總會流露出來,漸漸地大家都心照不宣了。那天中午,吃午餐時,大家見老板不在公司,就有人摔盆碰碗的發脾氣,這一做法很快得到眾人響應,一時怨聲四起。有一位來公司不久的中年婦女,一直安安靜靜地吃飯,與熱熱鬧鬧的抱怨太不相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其他員工問她,難道你沒有發現你的獎金被老板無端扣掉一截?她有些吃驚地回答說沒有啊!其他人比她更吃驚了,整個飯廳一下子安靜下來,每個人都一臉疑惑,後來才知道她是被扣得最多的一個。但不久她被提升了,小米和同事們又嫉妒又羨慕,她的工資會高出一大截來,還有獎金。
很久以後,她向小米描述了當時自己的心情,她的確沒有裝蒜,她是這樣想的,這個月我一定做得不好,所以才隻配拿這份較少的獎金,下個月一定努力。為何別的人沒有這樣的想法呢?
後來,小米離開了那家公司,跳了幾次槽,至今都沒有跳到一個滿意的地方。幾年後,在一次商務坐談會上小米又碰到她。她認出了小米,而小米已認不出她來,不僅是因為她胖了些白了些,那身合體的米雪兒職業裝和與臉型非常相稱的發型,把她烘托得雅致且老道,那神態有一種閱盡人世變遷的沉穩與平易,讓人一見就會產生想與她打交道做生意的感覺,此時,她已做到了經理助理的位置。
認真做事,認真做人,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尤其需要年輕人身體力行,更不能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無論做什麼事,都應盡心盡力,一絲不苟。因為在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也許就藏著成功與失敗的契機。
10.炫耀是淺薄無知的表現
淺薄的人內心總是躁動不安,充滿了表現的欲望,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學問。而淵博的人則不然,他總是在思考問題,他不屑於賣弄,也無須賣弄。所以淺薄的人好發議論,而淵博的人則好沉思。
在一次的學術研討晚餐中,一位年輕化學博士研究生的論文提綱得到教授的通過,他表現得甚為得意忘形,大發議論。
隻見他說這說那,口中一大堆方程式,似乎頗有見地。他更以悲天憫人的神態,去批評科學的誤用,為人類前途帶來潛在的危機問題等等。
坐在這位小夥子對麵的,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小夥子每說一句話,他都會細心聆聽,不時點頭以示附和。
小夥子終於發現這位“知音”,視線逐漸轉移到他身上。他向老人詳細解釋很多化學現象,他怕老人不明白,更不厭其煩地舉出例子作解說。
最後,小夥子詢問老人年輕時修讀哪一課目,老人答曰化學。小夥子愕然,再問他畢業後幹哪一行。老人說:“我畢業後留在學術界發展,就在劍橋這裏,直至五年前退休之前,我所擔任的是化學係主任。”
老人一個又一個字把他個人的背景吐出來,小夥子漸感尷尬,他剛才在老人麵前班門弄斧,難得老人耐心細聽,沒有點破。
自我膨脹是人性的弱點,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更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多一分沉著,少一分浮躁,是我們應恪守的處世之道。
淺薄的人比比皆是,因為他們知道的太少,所以喧嘩;淵博的人並不多見,因為他們知道的太多,所以靜默。我們的一生,都在淺薄與淵博之間泅渡,前也無岸,後也無涯。
一天上午,父親邀我一同到林間漫步,我高興地答應了。
父親在一個彎道處停了下來。在短暫的沉默之後,他問我:“除了小鳥的歌唱之外,你還聽到了什麼聲音?”
我仔細地聽,幾秒鍾之後我回答他:“我聽到了馬車的聲音。”
父親說:“對,是一空馬車。”
我問他:“我們又沒看見,您怎麼知道是一輛空馬車?”
父親答道:“從聲音就能輕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馬車。馬車越空,噪音就越大。”
“馬車越空,噪音就越大。”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麵對這句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低下頭檢討一下自己。做一個虛懷若穀的人,其實很不容易,我們有了一點兒小成就之後,不知不覺就會飄飄然了,這是我們人性的弱點啊!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克服。
太優秀了,必然要招來忌妒,尤其是你的待遇明顯地高出大家的時候,必然要引起大家的非議。這是很正常的。麵對這種情況,你一定要置之不理,你越平靜,你越占有主動地位。隻要你確實能力出眾,大家會慢慢認同你的,並且你的寬容也會讓大家感到慚愧。
1929年,有件事轟動了全美的教育界,來自全美各地的學者紛紛擁到芝加哥去做證。早幾年前,一位名叫羅伯特·霍金斯的年輕人,半工半讀讀完了耶魯大學。他當過侍者、伐木工人、家庭教師和曬衣繩推銷員。8年以後,這位年輕人被號稱全美第四富有的芝加哥大學宣布擔任校長一職,當時年齡30歲,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那些年長的教育界人士無不搖頭歎息,各種批評紛紛落在這位“神童”身上——太年輕了,缺乏經驗,教育主張荒唐可笑等等,甚至報紙都加入攻擊的行列。就任當天,有人對霍金斯的父親說:“看到今天報紙社論對你兒子的批評了嗎?真令人震驚。”
霍金斯的父親平靜地說:“沒有人去踢一隻死狗。”當我們麵對別人的攻擊和誹謗時,是否能像旁觀者一樣去看待這件事情。無人挑戰的挑釁是無意義的,而且是淺薄的,而這位不應戰的當事人更能從他的沉默中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並體現出他的涵養和大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