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什麼時候,老實人永遠是人們稱讚的對象,也是經常“挨宰”的對象。因為老實人對人誠懇,不會算計人,所以人人都願意與之交往;但反過來,聰明人“宰”不得,“宰”不著,還會報複。所以,人們就把手、腳伸向了老實人,因為老實人好“宰”,“宰”了還不自知,知了也不會報複。因此,老實人永遠吃不開,無出頭之日。我們倡導“做個聰明的老實人”。
南北朝時,平西將軍崔慧景作亂,率兵圍攻建康。崔慧景久聞處士何點大名,早就想與他交往,以壯己之聲譽,而何點從來不肯稍加應酬。及崔慧景兵圍建康,派人把何點硬請到軍中。何點自知崔慧景必敗,懼怕受其牽累,見到崔慧景之後,終日所談,不過禮義而已,未嚐有一句話說到軍事。不久,崔慧景兵敗,何點被俘。東昏侯打算殺死何點,蕭暢為其開脫,說:“何點與崔慧景所談,隻是禮義二字。況且何點與其談禮義,使賊兵無暇思考戰局,若非如此,建康城早已陷落。由此看來,應當給何點加封!”東昏侯聞蕭暢之言,於是赦免了何點。
何點自知崔慧景必敗無疑,無奈已身陷泥沼,勢必要步步為營,以求自保。於是立場堅定,既不得罪崔慧景,又不談正題,日後申辯也有了證據。果然禍臨之時蕭暢為其開脫,得以赦免。
《紅樓夢》中,最會辦事,最擅長辦事的,要數八麵玲瓏的鳳姐了。一天,邢夫人把鳳姐找來,悄悄向鳳姐兒道:“叫你來不為別的,老爺因看上了老太太屋裏的鴛鴦,要她在房裏,叫我和老太太討去。我怕老太太不給,你可有法子辦這件事麼?”鳳姐兒聽了,忙賠笑道:“依我說,竟別碰這個釘子去。老太太離了鴛鴦,飯也吃不下去哪裏就舍得了?太太別惱,我是不敢去的。明放著不中用,而且反招出沒意思來。老爺如今上了年紀,行事不免有點兒背晦,太太勸勸才是。邢夫人冷笑道:“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們就使不得?我勸了也未必依。就是老太太心愛的丫頭,這麼胡子蒼白了又做了官的一個大兒子,要了做屋裏人,也未必好駁回的。我叫了你來,不過商議商議,你先派了一篇的不是。也有叫你去的理?自然是我說去。你倒說我不勸,你還是不知老爺那性子的,勸不成,先和我鬧起來了。”
鳳姐兒知道邢夫人稟性愚弱,隻知奉承賈赦以自保,次則婪取財貨為自得,家下一應大小事務,俱由賈赦擺布。兒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聲不聽。如今又聽邢夫人如此的話,便知他又弄左性子,勸也不中用了,連忙賠笑說道:“太太這話說的極是。我能知道什麼輕重?想來父母跟前,別說一個丫頭,就是那麼大的一個活寶貝,不給老爺給誰?依我說,要討,今兒就討去。我先過去哄著老太太,等太太過去了,我搭訕著走開,把屋子裏的人我也帶開,太太好和老太太說。給了更好,不給也沒妨礙,眾人也不知道。”邢夫人見她這般說,便又喜歡起來,又告訴她道:“我的主意先不和老太太說。老太太要說不給,這事便死了。我心裏想著先悄悄的和鴛鴦說。她要是害臊不言語,就妥了。那時再和老太太說,老太太雖不依,擱不住她願意,常言‘人去不中留’,自然這就妥了。”鳳姐兒笑道:“到底是太太有智謀,這是千妥萬妥。別說是鴛鴦,憑他是誰,那一個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頭的?”邢夫人笑道:“正是這個話了。你先過去,別露一點風聲,我吃了晚飯就過來。”
風姐兒暗想:“鴛鴦素昔是個極有心胸氣性的丫頭,雖如此說,保不嚴她願意不願意。我先過去了,太太後過去,她要依了便沒的話說;倘或不依,太太是多疑的人,隻怕疑我走了風聲,叫他拿腔作勢的。那時太太又見應了我的話,羞惱變成怒,拿我出起氣來,倒沒意思。不如同著一齊過去了,她依也罷,不依也罷,就疑不到我身上了。”想畢,因笑道:“才我臨來,舅母那邊送了兩籠子鵪鶉,我吩咐他們炸了,原要趕太太晚飯上送過來。我才進大門時,見小子們抬車,說太太的車拔了縫,拿去收拾去了。不如這會子坐了我的車,一齊過去倒好。”邢夫人聽了,便命人來換衣裳。鳳姐忙著服侍了一會兒,娘兒兩個坐車過來。鳳姐兒又說道:“太太過老太太那裏去,我若跟了去,老太太若問起我過來做什麼,那倒不好;不如太太先去,我脫了衣裳再來。”
邢夫人聽了有理,便自往賈母處。
王熙鳳是《紅樓夢》裏的的人精。若是有好事兒,她肯定是百米衝刺跑在最前頭;要是估著沒什麼好兒,她則施展一招絕活,將“皮球”踢給別人。
我們雖然不提倡做王熙鳳一樣奸詐狡猾,心狠手辣。但她的領導才能,尤其是口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做個象王熙鳳一樣的“聰明人”。
8.石高於岸,浪必湍之
中國有句古話,叫“衣錦還鄉”。不論大小官員,在賺得功名利祿後,必要回鄉“光宗耀祖”,這本無可厚非。然而,中國人講求低調和含蓄,若非如此,必要“槍打出頭鳥”了。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國王出遊,帶了一大批兵士和隨從,一行人過了江,進入一座樹木繁茂、景色迷人的大山,山上住著很多小猴子。
國王與隨行人員剛一踏上山來,山上的小猴子們紛紛四處躲藏起來。然而,有隻小猴子不但不逃走,而且跟著國王他們,從這棵樹上蹦到那棵樹上,在招引國王的注意。
國王沒注意到會小猴子跟著他們,隻管往前走。走著走著,國王突然來了興致,決定在此打獵助興。國王拿出弓箭來,拉滿弓,一箭射了出去,想不到小猴子竟跳了起來,朝著國王射出的弓箭衝了過去,腳剛站在一棵樹上,手裏已經接住了那支箭。
國王吃了一驚,他又拿出一支箭,搭到弓上,這一次國王選了一個離猴子遠的目標,那是樹上站著的一隻紅鳥。
國王的箭“嗖”地一聲射了出去,猴子的反應相當靈敏,幾乎是與箭同時騰空而起,向國王射的方向迅速飛躍過去,不偏不倚,一下子又把箭抓到了手裏。
小猴子手裏舉著國王的那支箭,搖著腦袋,吱吱叫著一臉的得意相,仿佛在說:“怎麼樣?你的箭再快再準,也不如我的眼睛準,也不如我的腿快吧。”
國王看著樹上的小猴子,很生氣。但是,他沒有喝斥猴子,而是召集他的士兵們,讓大家都準備好弓箭。
國王一聲令下,士兵們萬箭齊發,小猴子哪能抓得過來,連躲避都來不及,終被亂箭射死了。
國王看了看落在地上的死猴子,語重心長地說:“這隻猴子本來很有靈性,靈巧、敏捷。多修練幾年必成大氣,隻是太愛炫耀自己了。沒有多少本事就總想炫耀自己,其結局一定是可悲的!”
聰明做人,再好不過,但真正聰明的人,不會處處顯示自己比別人有能耐,特別是關鍵時刻,他都會故意裝傻,以避樹大招風,麻煩事纏身,這叫做“大智若愚”。
商代末期,商紂王終日“酒池肉林”、“聲色犬馬”,忠臣直言者一律處死。王叔比幹就被紂王剖腹取心而死。有一次紂王宴飲數日而忘記了當時是什麼日期,問左右的人,都不知道,於是派人去問箕子,箕子聽說此事,心想:“身為一國的主人,而讓一國的人們都忘記了月日,國家就很危險了。一國的人都不知道,而隻有我一個人知道,我也就很危險了。”於是對使者推辭說自己喝醉了酒,也記不清是什麼日子了。
齊國的隰斯彌去見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麵眺望。三麵的視野都很暢通,隻有南麵被隰斯彌家的樹遮蔽了。田成子當時也沒說什麼,隰斯彌回到家裏,叫人把樹砍倒,沒砍幾下,隰斯彌又不讓砍了。他的家人問:“您怎麼又這樣快改變主意了。”隰斯彌答道:“諺語說,知道深水中有魚是不吉祥的。田成子是有篡位野心的。如果我表現出能夠在精微處察覺事情的真相,那我必然會有危險了。不砍倒樹,未必有罪。而知道了別人的隱秘,那罪過和危險就不得了。所以我才決定不把樹砍倒。”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石高於岸,浪必湍之;行高於人,人必非之。裝糊塗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技巧,一種人生的大智慧。裝糊塗不等於真的糊塗。應該謂之為:精明內斂,大智若愚。既可以使自己免受傷害,又可以在條件成熟時,一舉成功,讓敵人防不勝防。所以,一個人活在世上該裝糊塗時就裝糊塗,這樣才不會吃虧。
9.做人要方,處世在圓
“做人要方,處世要圓。”這句話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聰明,它並非老於世故、老謀深算者的處世哲學,而是任何普遍人都適用的生存智慧。
“方”,讓人想到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說的是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主張和原則,不要為他人左右。“圓”,就是圓滑世故,成就老練,說的是做人做事要講究技巧,能夠認清形勢,靈活多變,使自己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人的智慧雖然應圓融無礙,但在具體的作為上卻不能模棱兩可。也就是說,做人必須遵守一定的法度和規則,以便立足於社會之中。這就是“行欲方”的含義。
圓為靈活性,隨機應變,具體事情具體分析;方為原則性,堅守一定之規,以不變應萬變。
乾隆帝晚年,和珅位高權重,幾乎一手遮天,大小官吏趨炎附勢,奔走門下。紀曉嵐卻始終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堅決不與他們同流合汙。
一次,和珅新造了一座府邸,並在花園中建了一座涼亭,建涼亭當然要題匾,和珅便求紀曉嵐為之題寫。紀曉嵐雖不願輕易得罪和珅,但又看不慣其所作所為,便想暗中嘲弄他一下。
紀曉嵐謙和地接待了和珅,鄭重其事地為和珅題寫了兩個大字:“竹苞”。這“竹苞”二字本是《詩經·小雅》中的詞語,其原句是“如竹苞矣,如鬆茂矣”,所以人們常以“竹苞鬆茂”代表華屋落成,預示家族興旺之意。和珅見紀曉嵐隻寫“竹苞”二個,以為文簡意豐,別有韻味,便製成金匾,端端正正的掛在亭上,還時常向別人炫耀。
一天,乾隆來到和府遊玩。到了花園,乾隆看見亭上的匾額,便問和珅是何人所書。和珅奏過後,乾隆說道:“是啊,也隻有紀曉嵐才能寫出這種詞兒來……”說罷居然哈哈大笑,和珅聽皇上笑得弦外有音,心中疑惑不已,卻又不敢多問。同時陪乾隆遊玩的還有大學士劉墉,他見和珅一臉茫然,就對和珅笑道:“和中堂,鄙人之見,這個紀曉嵐在和你開玩笑!”
和珅更加不解。劉墉笑道:“您把‘竹苞’二字拆開來看,豈不是‘個個草包’嗎?”和珅這才恍然大悟,心中又羞又惱。
當對手非常強大或十分難纏時,當自己處於不利的地位時,不防轉換一下思維采取另類行動。
一位身著便服的偵察員走進列車上的廁所。冷不丁,一個妙齡豔裝的女郎一閃身也跟著擠進廁所,反手將門鎖上:“先生,把您的手表和錢包給我。否則,我就喊你侮辱我!”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場麵,偵察員清楚地知道,廁所裏沒有其他人,辯解是毫無意義的;稍有遲疑,女郎就會反咬一口,立即使自己陷入困境。思維敏捷的偵察員急中生智,張著嘴巴不停地“啊,啊”,一個十足的聾啞人,表示不懂女郎說的是什麼。
女郎趕緊打手勢,偵察員仍然窘急地“啊啊”著,見此情景,女郎失望了,真倒黴,怎麼碰上這麼個主!她轉身正想離去,這時,偵察員一把抓住女郎,拿出鋼筆,打著手勢請她將剛才說的話寫在手上。女郎欣然接受,接過鋼筆就在偵察員的手上寫道:“把你的手表和錢給我。不給,我就喊你侮辱我!”偵察員立即翻轉手掌,抓住女郎說:“我是便衣警察,你犯了搶劫罪,這就是鐵的證據!”女郎目瞪口呆,乖乖被擒。這位便衣警察就是靠勇敢和機智戰勝了犯罪分子。
遇到緊急情況,應盡量隨機應變,千萬不能墨守成規,執著不放。否則僵持下去,隻能導致更為難堪的局麵。具體問題具體對待,融方圓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為一體,事情就好辦多了。
“方”與“圓”是一種柔韌的智慧,是君子生活必遵的法則。如果一個人能夠真正領悟並運用好這一處世良,那麼任何新環境都不難適應,任何複雜的人際關係也不難料理。
10.水清無魚,人察無徒
自從周成成為董事長的特別助理,各單位的主管都緊張了起來。因為隨時一通電話,就可能忙得雞飛狗跳,稍稍反應慢一點,周成自己便衝了下來。
畢竟是留美的企管博士,雖然年紀不過三十出頭,周成的辦事效率卻高的出奇,進公司沒多久,把每個部門都弄明白了。
當然弄明白也就有了麻煩,不見那胡經理、方主管,都卷鋪蓋走人了嗎?前一天周成才在他們的部門轉一圈,第二天就貼出了免職通知。
從周成進來,原來已夠精明的董事長,更是如虎添翼,事事能洞察先機了。
周成跟董事長非親非故,為什麼能提升這麼快,權力這麼大?董事長的道理很簡單:“時代不同了!需要用現代方法與觀念來管理,才能經得起考驗,聘個外來的年輕人,沒有舊的瓜葛,做事放得開手,也顯得客觀。”
幾乎每次主管會議,董事長都要當著大家誇周成,說要由周成幫他,為公司做一次全麵的整頓,完善公司的體製,衝得更高更遠。
周成的評估計劃終於出爐了,所有的主管都屏息以待,看看要怎樣“變天”……
“在了解每個部門的作業之後,我覺得公司需要全麵電腦化、透明化,把所有的資料全部輸入電腦。要查哪批貨、哪筆帳乃至估價的細節,一按鍵就清清楚楚地出來,既增加了效率,減少了人情幹擾,又可以防弊!”
周成把一份厚厚的計劃書,交給了董事長:“上麵寫得很詳細,連電腦的容量、機型,都做了評估,花不了多少錢。您隻要交給采購部門,找人估價就成了,到時候我會協助安裝,並教大家使用……”
“好!好!好!我來看看!”董事長頻頻點頭,又轉過身:“蔡副總,你也研究研究!”
一個月就能辦妥的事,居然拖了近半年。難道董事長和蔡副總要研究這麼久嗎?不過每次開會,他必定豎起大拇指,大聲說:“周博士這個計劃真是太偉大了。我愈看愈佩服,一定要做!一定要做!”
大家都猜到周成很快會升到一級主管,果然董事長在會議上宣布了這個消息:
“周博士留美多年,我們公司應該積極借重他的長才,以開拓海外市場,所以我決定設立美國辦事處,請周博士擔任駐美代表。同時為了使他能無後顧之憂,公司要為他在美國買一棟房子,全家的機票、搬家和子女的教育費,全由公司負擔。”
多麼優厚的待遇啊!人人都露出羨慕的眼光。
隻是公司的全麵電腦化,要由誰來負責呢?
“我正在研究!”每次有人問,董事長都這麼說:“一定要做!一定要做!”
許多人知道此事時,都會說周成功高震主,董事長為了讓他遠離權力中心,所以把他外放。
曆史上許多幫助草莽出身的皇帝,打天下的臣子,後來沒有好下場。不見得因為他們可能奪權,而是因為當“主”成為了所謂“真命天子”時,在萬民眼中,他是龍;在當年穿同一條褲子的老夥伴眼中,仍然是普通人。
做了龍的主,是無法忍受被看為凡人的,所以那些不知道跪在地上的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老朋友,便要被一一除去。
這種情況也常發生在夫妻之間,許多由貧苦環境中奮鬥出頭的夫妻,不能白頭偕老,是因為當昔日的貧賤小子,成為眾人偶像時,在他老婆的眼中,卻仍然是個平凡人。當世人都認為他高高在上,神秘無比時候,在妻子的眼中,他卻像個“透明人”。當他在餐桌上高談闊論時,坐在旁邊的妻子卻心中暗笑,丈夫談話的內容,她已經聽了幾百次。
於是當有一天那成功的男人,遇到崇拜他的女子,再與常冷言冷語,傷他自尊心的妻子相比時,糟糠之妻就該下台了。
二是因為做事的方法太直,可能對主造成傷害,以致震主。譬如一個草莽英雄革命成功,為了建立秩序,他需要良好的司法製度;也為了表現興利除弊,去除舊社會的腐敗,他必須整肅貪汙。
這時候,他要麵對許多困難。其中包括幫他革命的老朋友,這些老朋友很可能正是貪汙者,他們自然成為阻力。為了表現大公無私,做“主”的常不得不對老朋友開刀。
接著的問題,是“主”本人,或他的家族,也可能有不法的事,當司法和監察製度真正建立時,他自己也難逃被調查的命運,這時做主的,便不得不放緩原有的步子,甚至到頭來成為改革的阻力。
周成的功高震主,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改革。起初雖然對董事長有利,但到後來,卻可能因為使公司太“透明化”,造成對董事長有害,而遭到“外放架空”的命運。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人人都有缺點,如若都像周成一樣抓住別人錯誤而全盤否認,大概他自己最終也要被自己否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