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乘人不備,強行索求,使熟人認為你太無理、霸道。
當你有事需求人時,熟人當然是第一人選,可你事先不作通知,臨時登門提出所求,或不顧熟人是否情願,強人所強,或許他表麵樂意而為,但心中就有幾分不快,認為你太霸道,不講道理。以後便開始強迫你。所以,你對熟人有求時,必須事先告知,采取商量口吻講話,盡量在熟人無事或情願的前提下提出所求,同時要記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5.隨便反悔,不守約定,使熟人對你產生不信賴感。
你也許不那麼看重熟人間的某些約定,對於熟人們的活動總是姍姍來遲,對於熟人之求當時爽快應承,過後又中途變卦。也許你認為熟人間應當相互諒解寬容,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孰不知熟人會因你失約而心急火燎,掃興而去。雖然他們當麵不會指責,但必定會認為你為人不可靠,是在逢場作戲,是反複無常之輩。所以,對熟人之約或之托,一定要慎重對待,遵時守約,要一諾千金,切不可言而失信。
6.過於散漫,不拘小節,使熟人對你產生輕蔑、反感。
熟人之間,談吐行動理應直率、大方、親切、不矯揉造作,方顯出自然本色。但過於散漫,不重自製,不拘小節,則使人感到你粗魯庸俗。也許你和一般人相處會以理性自約,但與熟人相聚就忘乎所以。或指手劃腳,或信口雌黃,或在熟人言語時肆意打斷,譏諷嘲弄,或顧盼東西,心不在焉,也許這是你自然流露,但熟人會覺得你沒有風度和修養,自然對你產生一種厭惡輕蔑之感,改變了對你的原來印象。所以,在熟人麵前應自然而不失自重,熱烈而不失態,做到有分寸,有節製。
7.過於摳門,斤斤計較,使熟人認為你是慳吝之人。
你可能在擇友交友時,認為熟人以友情勝於一切,何必計較經濟得失,金錢不能使友情牢固。這種思想使你與熟人相處時顯得過於拮據,事事不出分文;或患得患失,唯恐吃虧。對熟人所饋慨然而受,自己卻一毛不拔,這會使熟人感到你視金如命,是個慳吝之人。
8.用語尖刻,亂尋開心,使熟人突然感到你可惡可恨。
有時你在大庭廣眾麵前,為炫耀自己能言善辯,或為嘩眾取寵逗人一樂,或為表示與熟人之“親密”,亂用尖刻詞語,盡情挖苦嘲笑諷刺熟人,大出其洋相以博人大笑,獲取一時之快意,竟不知會大傷和氣,使熟人感到人格受辱,認為你變得如此可恨可惡,後悔誤交了你。也許你還不以為然,會說熟人之間開個玩笑何必當真,殊不知你已先損傷了熟人之情。所以,熟人相處,尤其在眾人麵前,應和藹相待,互敬互慕互尊,切勿亂開玩笑,用惡語傷人。
7.知人要善用,辦事須求人
許多人認為求人辦事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而且這說明自己無能。其實自己不能辦到的事妥協他人,或把別人的想法和建議納入考量,這不但能提升自身能力,還能改進成果,成就自己的事業,達到自己的目的。
美國一出版商有一批滯銷書久久不能脫手,他忽然靈機一動:給總統送去一本書,並三番五次地征求意見。忙於政務的總統不願與他多糾纏,便敷衍了一句:“這本書不錯。”出版商便借總統之名大做廣告,“現有總統喜愛的書出售。”於是,這些書一搶而空。不久,這個出版商又有書賣不出去,他又送一本給總統,總統上過一回當,想奚落他,就說:“這書糟透了。”出版商聞之,腦子一轉,廣告詞又新鮮出爐,“現有總統討厭的書出售。”不少人出於好奇爭相搶購,書又售盡。第三次,出版商將書送給總統,總統接受了前兩次的教訓,便不做任何答複,出版商卻又大做廣告,“現有令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欲購從速。”居然又被好奇的人們一搶而空,總統聞之哭笑不得,商人卻借總統之名大發了三筆橫財。
項羽是有膽識,懂戰略戰術,又英勇善戰的將軍,但是劉邦卻能打敗他而得天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劉邦知人善用,並能在勝利後,與全體將士共同分享果實,而項羽卻嫉妒立功的將領,他不喜歡有頭腦、有能力的人,打了勝仗也不封賞,得了土地也不肯賜與部下,人心向背是項羽的失敗之處。劉邦得人心故而勝利,項羽失人心故而失天下。
劉邦曾說過:“論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論鎮國、愛民、策劃軍需供給,蕭何有萬全之才,我自知不如他;論統率百萬大軍,攻無不取,戰無不勝是韓信的專才,我甘拜下風。”劉邦能善任這三位豪傑,讓他們各自發揮才能,這是他得天下之道。而項羽既不懂用人又不能客人,部下缺少有才之士,連惟一的賢臣範增他都事事猜忌,處處防備而棄之不用,最後全得範增怒罵:“豎子不與為謀。”於是,棄之而去。所以項羽失天下。可見,漢高祖劉邦是個會求人辦事,知人善用的高手。
清初,清太宗皇太極打算留下明將洪承疇為己效力,便派範文程去勸洪承疇投降。洪承疇當時跺腳大罵,範文程心平氣和地與他交談,內容涉及古今之事。房梁上的塵土偶然落下,沾到洪承疇的衣服,洪承疇忙用手撣出灰塵。範文程回去將這些情況告訴皇太極,他說:“洪承疇肯定不會求死,連衣服尚且那麼珍惜,更何況他的性命?”皇太極親自去看望洪承疇,解下自己身穿的貂皮大衣給洪承疇穿上說:“先生是否覺得不那麼冷了?”洪承疇瞠目而視許久,歎息道:“這真是老天選定的明主啊!”於是叩頭請求皇太極接受他投降。皇太極異常高興,不僅當天的賞賜不計其數,還設置了酒宴,擺上了戲台。將領們有的對此大為不滿,說:“皇上待洪承疇太好了!”皇太極勸他們說:“我們這些人櫛風沐雨幾十年,是為了什麼?”將領們答道:“那誰不知,是為了入主中原!”皇太極聽後笑道:“這就譬如行路,我們都是盲人,如今好不容易得到一個向導,我怎能不高興?”
範文程是漢族的大學者,是一位極有見識之人,洪承疇更是明朝的大官,總督薊遼軍略,學識也有過人之處。這兩人為清軍入關,尤其在製訂統治方略方麵,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說,滿清政府正是借了像範文程這樣的一大批漢族知識分子幫助製訂策略,從而立足中原。皇太極算是為兒孫們立了一個好榜樣。獨木不秀,獨枝不春。一個人本事再大,也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因為能力、精力都有限懂得求人辦事,知人善用,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辦成所有的事情。
8.小人難養,妥善對待
“小人難養”是一句古訓。而且曆史上因得罪小人,尤其是得勢的小人,而枉送了性命的文人賢士不計其數。小人有時是不期而遇,不可避免的,所以妥善對待之,使自己免受“橫禍”是必須掌握的一門學問。
但是“小人”沒有特別的樣子,臉上也沒寫上“小人”二字,有些“小人”甚至長得既帥又漂亮,有口才也有文才,一副“大將之才”的樣子,並且還很聰明。
不過,隻要留心觀察,用心研究,“小人”還是可以從行為上分辨出來的。
大體言之,“小人”就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目的的人,所以他們的言行有以下的特色:
1.喜歡造謠生事
小人的造謠生事都是有目的的,並不是以造謠生事為樂,說謊和造謠是小人的生存本能。
2.喜歡挑撥離間
為了某種目的,他們可以用離間法挑撥朋友間、同事間的感情,製造他們的不合,“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小人等的就是這個。
3.喜歡拍馬奉承
這種人雖不一定是小人,但這種人很容易因為受上司所寵而趾高氣揚,在上司麵前說別人的壞話,隻要一有機會就會以損毀他人來抬高自己。
4.喜歡陽奉陰違
小人典型的行事風格,因此小人對任何人都會表裏不一,這也是小人行徑之一。
5.喜歡追隨權貴
誰得勢就依附誰,誰失勢就拋棄誰,這是小人的“交友原則”。
6.喜歡踩著別人的“屍體”前進
也就是用你當“肉盾”為其開路,而犧牲你是“毫不足惜的”。
7.喜歡落井下石
隻要有人跌跤,他們會追上來再補一腳,在小人眼裏,看別人跌跤是最快樂的事。
8.喜歡找墊背的
明明自己有錯卻死不承認,硬要找個人來背罪。即使迫不得已承認錯誤不要拉上“同黨”。
總而言之,凡是不講法、不講理、不講情、不講義、不講道德的人都帶有“小人”的性格。
那麼,該如何妥善處理和“小人”的關係呢?
1.不得罪他們
一般來說,“小人”比“君子”敏感,心眼小如針尖,因此,不要在言語上刺激他們,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們。自古以來,君子常常鬥不過小人,因為小人為惡。
2.保持距離
別和小人們過度親近,保持淡淡的同事關係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過疏遠,好像不把他們放在眼裏似的,否則他們會這樣想:“你有什麼了不起?”於是你就要倒黴了。
3.小心說話
說些“今天天氣很好”的話就可以了,千萬不要談別人的隱私,談論某人的不是,或是發些牢騷不平,這些話絕對會變成他們興風作浪和有必要整你時的把柄。
4.不要有利益瓜葛
小人常成群結黨,霸占利益,形成勢力,千萬不要妄圖靠他們來獲得利益。因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們必會要求相當的回報,甚至如鼻涕般,貼上你不放,想脫身都不可能!
5.吃些小虧無妨
“小人”有時也會因無心之過而傷害了你,如果是小虧,就算了,因為你找他們不但討不到公道,反而會結下更大的仇。所以,原諒他們吧。
當然,如果能遠離,最好躲得遠遠的,千萬不要跟他們一般見識。
9.玩笑切莫開過火
玩笑,是幽默的一種。它可以調節氣氛,烘托熱烈,可以化解尷尬,也可以顯示說話者的魅力。玩笑隨意性很強,幾乎任何事物都可以拿來開玩笑,但開玩笑也要有分寸,用語要恰當,切莫損人過度,以免出口成刀,傷人害己。
一家出版社裏的一位男職員新婚不久,大概是心情愉快,生活穩定吧,人漸漸胖起來,和婚前差了很多。
有一天,一位女職員的先生來,他和那位日漸發胖的職員是舊識,大家聊了一會兒,女同事的丈夫突然對新婚的同事說:“你怎麼搞的?胖得這個樣子,滿臉橫肉,像肥豬一樣。”大家聽了笑了起來。
那位職員一時變了臉色,一句不吭。等笑他胖的那人走了,他才爆發開來,大罵他說話惡心。
人們談心、聊天,開個得體的玩笑,可以鬆弛神經,活躍氣氛,創造出一個適於交際的輕鬆愉快的氛圍,因而詼諧的人常受到人們的歡迎與喜愛。但是,開玩笑開得不好,則適得其反,傷害感情,因此開玩笑要掌握好以下“規則”:
1.內容要高雅
笑料的內容取決於開玩笑者的思想層次與文化修養。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笑料,不僅給對方啟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對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鋼琴家波奇一次演出時,發現全場有一半座位空著,他對聽眾說:“朋友們,我發現這個城市的人們都很有錢,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二三個座的票。”於是這半屋子聽眾放聲大笑。波奇無傷大雅自我調侃不僅使他魅力大增,還避免了尷尬。
2.態度要友善
開玩笑的過程,是感情互相交流傳遞的過程,如果借著開玩笑對別人冷嘲熱諷,發泄內心厭惡、不滿的感情,那就顯得毫無水平了。也許有些人不如你口齒伶俐,表麵上你占到上風,但別人會認為你不尊重他人,從而不願與你交往。
3.行為要適度
開玩笑除了可借助語言外,有時也可以通過行為動作來逗別人發笑。有對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開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擺弄鳥槍,對準妻子說:“不許動,一動我就打死你!”說著扣動了板機。結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傷。可見,玩笑千萬不能過度。
4.對象要區別
同樣一個玩笑,能對此人開,不一定能對彼人開。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對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一般來說,後輩不宜同前輩開玩笑;下級不宜同上級開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開玩笑。在同輩人之間開玩笑,則要掌握對方的具體情況。
對方性格外向,能寬容忍耐,玩笑稍微過大也能得到諒解。對方性格內向,這種人一般自卑心理強,開玩笑就應慎重。對方盡管平時生性開朗,但正恰好碰上不愉快或傷心事,就不能隨便與之開個玩笑。相反,對方性格內向,但正好喜事臨門,此時與他開個玩笑,效果會出乎意料地好。
5.場合要分清
美國前總統裏根一次在國會開會前,為了試試麥克風是否好使,張口便說:“先生們請注意,5分鍾之後,我將對蘇聯進行轟炸。”一語既出眾皆嘩然。裏根在錯誤的場合、錯誤的時間裏,開了一個極為荒唐的玩笑。為此,前蘇聯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
不會開玩笑的人,沉悶而死板,讓人對之毫無興趣;玩笑開大了的人,讓人避之不及,唯恐成為其玩笑的對象,所以,玩笑是要開的,但要開得恰到好處,不足和過火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