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溝通效率決定了溝通的效果 為什麼我們常常難以和別人進行溝通?(2 / 2)

具體來說,這種低效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麵引起的:

一、信息傳遞不完整

信息傳遞不完整是指溝通者在傳遞信息的時候,將一些重要信息或者關鍵信息隱藏起來,或者認為某些信息不重要而遺漏,結果導致接收信息的一方無法獲得全麵的信息,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或者陷入困惑。

比如有個管理者給下屬下達指令,讓下屬務必盡快整理好會議記錄。這個指令看上去沒什麼問題,但卻沒有給出必要的信息提示,是這周的會議記錄,還是這個月所有的會議記錄?“盡快”是多久,是兩天,還是三天?

又比如有人給妻子發去一條信息:“明天出去旅遊,晚上準備一下。”對於妻子來說,這條信息很不完整,去哪裏旅遊?和誰一起旅遊,是否帶上父母?什麼時候出發?這些信息都不確定。

信息傳遞不完整,會導致很多不確定因素出現,這樣一來信息接收者隻能再次詢問,這樣就增加了溝通的時間成本。溝通反反複複,自然降低了效率。

二、信息衰減

信息衰減指的是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不斷減少,難以一次性將所有信息傳遞給接收者。比如,很多人有很多信息要告知他人,可是由於表達不好,導致信息丟失了一部分,而他人在接收信息並向外界轉述的過程中又遺失了一部分信息,最終使得信息傳輸大打折扣。一般情況下,在組織內部,由於溝通層級過多,信息溝通會在傳遞過程中逐層遞減,這樣信息接收的一方可能就無法理解信息發布者的真實意圖,以至於雙方不得不重新開始交流。

比如總經理針對某個項目提出了二十個指示,到了部門經理這兒可能變成了十八個,到了部門主管這兒變成十四個,而主管傳給執行者時隻剩下十二個指示了。執行者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就可能遺漏了很多重要指示,導致工作難以達標。

三、信息謬誤

信息謬誤是指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出現的異變情況,某一方發布的信息是A,但是在傳遞的過程中發生了異變,到達接收者那兒時變成了B。引發這種情況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信息發布者表達能力不行,或者信息編碼能力不行,導致信息出現歧義,信息接收者無法理解;信息接收者理解能力不行,或者信息解碼能力不合格,導致自己產生了理解上的偏差;信息傳遞過程中出現了中間階層,而中間的傳達者扭曲了信息發布者的意圖。

信息謬誤是引發低效溝通的一個常見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遭遇過類似的問題。由於信息傳遞過程中產生了表達或理解上的偏差,整個對話出現了偏移,信息接收者無法和信息發布者保持一致。

信息不完整、信息衰減、信息謬誤等情況往往和個人的表達能力、接受理解能力有關,也和個人的溝通態度有關。有的人溝通時不認真,或者對溝通不抱太大希望,又或者不喜歡與某人進行交流,就會在主觀上排斥溝通,導致表達不用心,或者接收信息時產生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