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常見的錯誤溝通方法(1 / 1)

在所有的溝通障礙中,溝通方式的不合理往往是溝通低效最重要的原因,幾乎有一大半的不合理溝通和失敗溝通都源於錯誤的溝通方法。當一個人的溝通方式不夠成熟的時候,他在試圖說服和影響他人的過程中就容易落入陷阱之中。人們通常都會說,“一個好的溝通並不在於人們說了什麼,而在於怎麼去說”,“怎麼說”指的就是說話的方式和溝通的方式。在溝通中,溝通方法往往占據了最重要的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使用一些錯誤的溝通方法,這些錯誤的方法也成了影響溝通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充當好人,不敢直接抗議和表達

在溝通中,人們都渴望擁有良好的溝通氛圍,都希望讓對方擁有一個比較舒適的溝通環境,良好的溝通情緒,但是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並不意味著人們對於他人的一些錯誤行為視而不見,並不意味著人們對於他人的不良表現作壁上觀。作為溝通的參與者,人們應該保持積極的互動意識,在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也要注意對他人的想法進行評價,要注意糾正他人的一些不當行為。在一些企業中,管理者會要求所有參加會議的人必須發表自己的觀點,或者提交一份計劃書,闡述自己的想法,並主動指出他人想法中不合理的地方。

如果害怕發生衝突,而維持一個虛假的“平衡”狀態,反而喪失了溝通的真正意義。比如在會議中,有的人明明說錯了話,可是傾聽者中沒有人敢於指正,結果可能就會走向錯誤。

二、把直接表達當成攻擊

與不敢說話、不敢提出反對意見不同的是,有些人樂於對他人進行指責和糾正,但是他們會將自己的批評當成一項富有攻擊性的工作來對待。在批評他人的時候,他們並不是為了完善彼此之間的交流,並不是為了糾正錯誤,而是單純地發泄內心的不滿,因此他們會表現得過分情緒化。這種情緒化的表達容易讓人覺得“批評者對人不對事”,是在有意製造爭端和難堪,因此雙方之間的溝通常常會從糾正錯誤轉變為相互爭吵。

三、不能做到就事論事

每一次溝通都會有一個特定的主題,通常溝通者會針對這個主題進行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對他人的觀點給予必要的反饋。可是有些人在溝通中會人為地擴大主題,將話題擴散到一些不相幹的事情上去。尤其是當他們準備給予一些負麵反饋的時候,常常將對方在其他方麵的不合理行為也翻出來討論,這樣就突破了原來的溝通範圍,形成了越界行為,不僅容易出現跑題的情況,而且還會引起他人的不滿。

四、探聽別人的私生活

在談到溝通邊界問題的時候,人們在溝通中還容易出現另外一種越界行為,那就是談論他人的私生活。他們非常關心他人的情感生活,非常關注他人的理財情況和家庭收入等私密話題。也許這些人本身樂於同他人分享自己的私密生活,但是別人未必對這些事情感興趣,也未必願意分享自己的私生活。如果貿然打聽他人的私密信息,恐怕會引起他人的不快,而且雙方的關係也必定會受到影響。就像不是很熟悉的兩個人在一起交流時,一方突然問道:“你結婚了沒?”“你去年的收入是多少?”“你在銀行卡裏存了多少錢?”這一類私密問題容易引發他人的反感。

五、不要盲目揣度他人的真實想法

在溝通中,及時了解他人的想法至關重要,這樣可以提前製訂針對性的溝通措施。但是了解他人想法需要出色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需要對他人的相關信息有充分的理解,最好經由對方的嘴直接說出來。可實際上,在日常溝通中,很多人會本能地猜測他人的意圖,“我覺得你一定會這麼做”“我以為你已經同意了”“我以為你會做出讓步的”,這一類猜測往往沒有太多的根據,僅僅隻是自己主觀臆測,而這種臆測可能會錯誤地理解他人的做法和想法,並導致溝通陷入僵局。在必要的時候,人們可以征求他人的意見,可以詢問他人的想法,而不是盲目地自作主張。

六、不要總是想著壓製和戰勝他人

許多人將溝通當成自我展示的機會,將溝通當作一種競賽的模式,認為自己一定要比對方說得更好一些,一定要比對方更占優勢,從而在溝通上碾壓對方。他們常常會提醒自己“我要說服對方”“我要讓對方放棄他自己的觀點”“我要證明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可實際上溝通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地讓對方臣服自己,而是實現互動交流,保證雙方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完善,人們所說的每一個觀點都是基於討論本身的。這是一種交流,而不是一種鬥爭,如果總是想著壓製別人,那麼整個溝通對話就容易陷入相互拆台和相互爭吵的不利局麵之中。

總而言之,溝通的目的是實現相互交流,將相關的話題描述清楚,並盡量和溝通對象達成一致。在達成一致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克服分歧,需要相互補充和完善,需要給自己和他人創造更好的溝通氛圍,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良性溝通的一部分。如果有人試圖打破這些規則,製造新的對立和話題,就會破壞溝通參與者最初建立起來的默契和協議,這個時候,溝通本身也就失去了意義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