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傾聽(1 / 2)

《鬼穀子》有這樣一段話:“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這段話的大意是,一個人在與人對話時,應該先默默地傾聽,不要輕易打斷別人。通過他人的談話,可以了解對方背後的想法。如果聽到了前後矛盾的地方,就要想辦法詢問清楚,從對方那兒獲得更精確的答案。這種反反複複的問答形式有助於深入溝通和交流。按照《鬼穀子》中的說法,有效傾聽包含了兩個部分的內容:第一要認真傾聽,聽出別人話裏的意思;第二要善於發現話裏的矛盾,善於探求。

其中,探求的最佳形式就是提問。很顯然,按照《鬼穀子》的說法,在溝通中應該注意傾聽,並在傾聽的時候采取提問的方式強化和深化溝通。傾聽中有一種“乒乓效應”,是指人們在傾聽的過程中可以適當提出一些有水平的問題,或者針對他人的表達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來響應這些談話。這種效應往往可以進一步推動彼此之間的對話。

其實,提問是一種有效的語言組織方式,可以達到信息交換的目的,同時還可以改進自己的溝通技巧。通常情況下,當人們進行提問時,可以對信息進行精準分類,有效去除那些普遍化、刪減以及扭曲的語言,從而以創造性、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溝通。

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一旦現實信息刺激到個人的感官係統,大腦就會對感官係統接收到的刺激進行編碼、分類和整理,這時人們會依靠個人經驗來理解現實,並直接導致現實問題發生各種各樣的改變。這些改變並不都是良性的,有可能出現信息的普遍化、扭曲以及刪減現象。

比如很多人會說“這些天我很擔心”,這句話其實並不完整,有很多重要信息被隱藏起來了——“擔心什麼”“為誰擔心”。人們可以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提問——“你究竟在擔心什麼?”“看你這麼憂心忡忡,你是在擔心某個人嗎?”

某個人說:“我今天問過幾個人,沒有人支持我。”這句話可能就是一種普遍化的現象。事實上,他隻問了兩三個人,而其他人並沒有給予任何表態。其背後的邏輯可能在於他希望獲得某個人的支持,而這個人並未表態。因此人們可以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提問:“你希望獲得誰的支持?”

有人會說:“看看我現在所做的事情,看看他們的表情,他們都認同我的做法。”但問題在於這隻是他主觀上的想法,隻是他扭曲了他人的想法,其他人並未進行支持。因此提問者可以這樣做出回應:“據我所知,那些人都在背後議論這件事,你覺得他們都會支持你嗎?有沒有具體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