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傾聽之時,采取積極的提問能夠有效挖掘更多有價值的信息,提升溝通的效率。除了能夠消除普遍化、刪減以及扭曲的語言,提問的功效還在於提升談話者溝通的興趣,刺激對方產生更為強烈的溝通欲望。因為在傾聽中提問本身就代表了傾聽得認真,代表了傾聽者對談話內容的關注。這是互動的一種重要表現,能夠讓彼此之間的溝通更加和諧。
那麼該如何進行提問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展示自己的好奇心。作為提問的一種常見表現形態,提問的方式可以有效借助一個非常實用的對話載體——采訪。也就是說,人們可以以采訪的形式進行提問,主動挖掘談話深度,引導對方透露更多的細節和有價值的內容。
比如當某人談論自己的創業經曆時,傾聽者可以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提問:“您剛才談到了創業的艱辛,那麼作為過來人,您現在會給後輩提供一些什麼建議?”“您剛才說到了三次創業,那麼第二次創業是什麼時候,當時有什麼經曆和感觸?”
當某人描述自己做出的正確決定時,傾聽者可以這樣提問:“你當時是如何做出決策的,你會不會產生情緒上的波動,是不是有過動搖?”“當初是不是有很多人反對你,你是如何應對的呢?”
傾聽中的提問往往具有很強的引導性,它更多時候展示了傾聽者強烈的交流意願以及專注的態度,有助於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因此是高效溝通中一個非常實用的方式。
當然,提問的作用遠不止於此。美國學者曾經針對心理學中“問題—行為效應”進行了一項聯合研究。他們發現在溝通尤其是傾聽中進行提問,往往可以影響人們的行為,幫助人們製定政策、做出決定、輔助市場營銷等。
當時,研究人員對一百多項關於“問題—行為效應”的試驗進行了綜合性分析。在研究的過程中,他們發現提問更容易產生心理反應。一個醫生在談論健身的好處時,患者可能並不會認真傾聽,其他人也覺得這是一個無聊的話題。可是當醫生詢問患者“你平時會健身嗎?”很多患者都在“問題—行為效應”的作用下產生了健身的想法。麵對他人的提問時,他們更容易產生不安的心理,而緩解和消除這種不安情緒的方法就是積極健身。
毫無疑問,提問往往比單純的陳述或者描述更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並且可以影響談話者的行為。“問題—行為效應”在傾聽中同樣會產生。通過提問,可以影響對方對事物的判斷和看法。如果傾聽者有意將話題引導到自己的思維方向上,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對方做出改變,引導對方采取配合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