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高效溝通不僅靠方法,更要靠態度 真誠是高效溝通的前提(1 / 2)

心理學家包約翰在《為什麼我不敢告訴你我是誰》中曾經提到溝通的五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陳腔濫調打招呼——“最近還好嗎”“你準備上班去嗎”“好久不見了,最近在忙些什麼”;

第二個層次是關於他人的事實陳述和報道——這些報道是從別人的談話中引申出來的事實,並不涉及談話者的個人觀點,通常不會引發矛盾和衝突。比如“我聽×××說你從前做過這類生意”“他們都在背後評價你,說你做得很棒”;

第三個層次是意見和判斷——人們雖然有權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但需要懂得主動迎合對方的立場和需求,爭取做到求同存異。例如“我覺得您的想法很有趣,我的想法和您不太一樣,但大致也差不多”;

第四個層次是感受與情緒——溝通者可以主動分享隱藏在意見和判斷內部的感受、情緒,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感情,並且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傳遞出來的信息;

第五個層次是坦誠溝通、形成默契——溝通者可以主動告訴他人自己的想法,並利用真誠的表現來打動和影響別人。需要注意的是,在溝通過程中,雙方可能會存在分歧,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時回歸到事實層麵。

許多人在表達的時候,喜歡充分運用情感的力量,運用各種技巧性的修飾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了渲染氛圍或者強調某個要點,有時候會故意增加過多的情感投入。可是過多的修飾會破壞個人最真實的表達,而一旦內容失真、情感表達失真,整個談話就會失去吸引力和影響力。

溝通的魅力並不在於說話多麼流暢,不在於那些充滿禮貌的語言,不在於那些富有技巧的修飾,而在於真誠。真誠是表達的一個基本原則。那些最擅長表達和溝通的人,可能口若懸河,可能擁有出色的語言技巧,可能擁有強大的藝術手法,但是最終都會回歸本質,那就是利用自己的真誠來打動人心。想要做到真誠表達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麵:

一、實事求是的表達

真誠的表達首先就要做到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或者說真實本身就是真誠的第一要素。說話的內容應該真實可靠,應該描述具體發生的事情,是什麼就說什麼,沒有必要將問題進行修改或者過分掩飾,相關的內容和主題不能依據自己的主觀想法進行改造和加工。

比如在談話中,人們通常都會談論對自己有利的信息,有些人會少談論一些內容,或者隻談論一些容易引發爭執的內容,又或者對事實進行歪曲和添油加醋,這樣做隻會讓溝通變得更加困難,更加不和諧。

有個人準備去說服客戶,見麵後他直接談到了公司目前的發展狀態和未來的規劃,並且承諾如果雙方之間順利進行合作,那麼每年都將會為對方創造五百萬元的分紅。而事實上,客戶對這家公司的發展早就有所了解,在他看來這樣一家小公司每年的創收不會超過四百五十萬元。即便未來幾年的合作有很大的進展,恐怕也不會突破七百萬元,有關分紅五百萬元的說法根本不現實。在客戶看來,這個人在談判時顯然不夠真誠,沒有將相關情況如實相告,所以他思考再三,最終拒絕了這次的合作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