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觀點,避免相互指責(1 / 2)

心理學教授詹姆士·哈維·羅賓森曾經寫過一本《下決心的過程》,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有時會在毫無抗拒或被熱情淹沒的情形下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說我們錯了,反而會使我們遷怒對方,更固執己見。我們會毫無根據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們的想法時,反而會全心全意維護我們的想法。顯然不是那些想法對我們珍貴,而是我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我的”這個簡單的詞,是做人處世關係中最重要的。妥善運用這兩個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論說“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親,“我的”國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備相同的力量。

我們不但不喜歡說我的表不準,或我的車太破舊,也討厭別人糾正我們對火車的知識、水揚素的藥效或亞述王沙岡一世生卒年月的錯誤……

我們願意繼續相信以往慣於相信的事,而如果我們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懷疑,我們就會找盡借口為自己的信念辯護。結果呢,多數我們所謂的推理,變成找借口來繼續相信我們早已相信的事物。

很多人在與他人溝通交流的時候會這樣說,“你的想法是錯誤的”“我不認為你是正確的”“我覺得你應該采取我的方法”“你的建議讓人難以接受”“我反對你這麼做”。在這一類對話中,溝通者常常隻看重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並沒有給予他人應有的尊重。當溝通對象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時,人們更加專注於自己,尤其是當雙方之間產生分歧時,往往會直接否定對方的觀點,會指責和批評對方的想法。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人們為了突顯出自己的價值,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會想方設法貶低他人。

在溝通中,任何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這種表達上的自由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胡亂說話,可以隨意抨擊和指責他人的觀點,可以忽略對他人立場的尊重。高效溝通的一條基本準則就是“永遠不要讓別人討厭你”。這也是整個溝通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為了贏得他人的好感,或者至少不讓人覺得那麼討厭,人們可以嚐試著尊重他人的觀點。這種尊重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內心不認同對方的觀點,但是仍舊耐心地傾聽他人講話,並且保持專注,願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說話。比如告訴對方“你會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任何人遇到類似的事情時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或者“換作是我,我大概也會像你一樣去做”“我覺得有必要先聽聽你的看法”。

第二種,覺得對方和自己的想法存在分歧,但是願意找出對方談話中正確合理的觀點,願意看到對方身上的閃光點和優勢,並進行適當的讚美。比如他們會說“聽了你的話,我覺得你在某些方麵可以稱得上是我的老師”,或者“你的某些觀點對我的觸動很大”。有時候可以拿出交流的誠意:“我看過你的方案,有些內容很不錯。我這兒也有一份方案,希望和你探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