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改變觀念和方法,讓團隊高效溝通 給自己一個清晰明確的定位(1 / 1)

眾所周知,在溝通中,人們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培養更多的默契,才能把溝通推向高效、和諧、平衡的狀態。不過這種高效、和諧與平衡往往建立在明確而清晰的溝通定位上。這種定位不是身份的定位,而是個人在溝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比如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溝通中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去做。由於定位不清楚或者定位錯誤,他們的溝通水平以及溝通效果也一直受到影響。有些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發現那些不善於溝通交流的人往往會出現三種常見的錯誤定位。

第一種是“追捕者”,這種人在麵對問題時,隻會埋怨和指責,並且貶低他人的存在;第二種是“犧牲者”,這樣的人缺乏獨立性,對他人的依賴性很強,常常會產生罪責感,害怕承擔責任;另外一種是“拯救者”,這類人常常非常自信,喜歡擅自做主,沒有經過他人同意就提供各種建議和安慰,替人解決問題,並且聲稱沒有自己就無法解決問題。

“追捕者”就像是一個矛盾和錯誤的追蹤者一樣,他們總是將目光鎖定在其他人身上,認為正是別人的失誤才導致錯誤的出現,正是別人的不配合,才導致溝通失敗。無論何時何地,隻要出現了問題,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尋找“元凶”,而這個“元凶”永遠都不會是他們自己。對於“追捕者”來說,自己永遠都是清清白白的那個人,但從整個團隊來說,“追捕者”往往是一個責任逃避者,也是團隊溝通氛圍的破壞者。當他們將身上的責任和錯誤推得一幹二淨時,也就意味著內部溝通的協作機製遭到了破壞。

“犧牲者”則是那些缺乏獨立意識的人,他們始終依賴其他人,在溝通時也是一樣。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隻懂得迎合別人,跟在別人身後發表意見。通常情況下,別人說了什麼,他們也會跟著說什麼。正因為自己缺乏主觀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他們常常充滿了罪責感。

這一類溝通者往往缺乏默契和配合的精神,盡管他們可能會迎合溝通對象來說話,但這並不是真正的配合,因為任何缺乏主見的表達都是對他人的一種不尊重。比如在會議中,很多人希望人們可以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觀點,來補充和完善自己的觀點,如果其他人什麼也不說,一味地采取迎合態度,那麼整個溝通也就失去了意義。

在團隊中,“犧牲者”通常是那些地位比較低的人,他們缺乏強烈的表達願望,缺乏足夠的信心。在麵對一些議題時,他們更多地在想:“我隻是一個小角色,我的想法無足輕重,而且我也不想惹上麻煩,因此不如直接跟著別人的意見行事。”這樣消極的想法無疑會讓他們喪失更多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會導致他們更加害怕參與討論。

“拯救者”是那類非常自信狂妄的人,他們對於自己的能力和所扮演的角色缺乏自知之明。在很多時候,他們缺乏團隊合作意識,遇事不喜歡和別人商量,常常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行動,將他人的建議和意見棄之不顧。對他們來說,自己天生就是救世主,天生就是來幫助別人解決困難的。表麵上他們非常熱心,而且充滿了奉獻精神,但從溝通的本質來說,這類人完全將其他人排斥在溝通之外,不僅溝通的效率低下,而且違背了溝通的基本原則。

一些團隊內的獨裁者就常常扮演“拯救者”的角色,他們會給團隊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所遭遇的問題,提供各種建議和意見,會按照自己的主觀理解來處理相關事務,並且不歡迎也不接受他人的插手。從一開始,他們就將相關的事情作為自己的分內之事來做,但過於獨裁的做法無疑會傷害其他人。作為一個團隊,本身就需要共同麵對、共同解決困難,如果變成了一言堂,變成了一個人的工作,那麼相關的工作可能會越來越糟。

無論如何,人們需要糾正錯誤的定位,重新認識自己在溝通中應該發揮的作用,以及在溝通中扮演的角色。定位者首先確認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員,而不是認為自己掌控著一切,或者抱著事不關己、一切隨大流的想法。他們應該將整個溝通定義成大家一同參與的活動,定義成一個需要大家彼此交流互動的活動。

正因為如此,一個出色的有責任感的溝通者,更加注重與他人的互動、配合,也更加懂得尊重他人的觀點。他們會明確自己在溝通中、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明確自己的定位,明確各自的責任。當問題出現的時候,他們會努力找出責任人,但更加善於自我反省,他們不是那種逃避責任的人。不僅如此,他們擁有自己的主見,能夠和別人進行交流,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同時又懂得尊重和接納他人的想法。如果對這些角色進行總結,那麼溝通者真正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合作者。他們必須將自己當成一個願意配合他人溝通,願意提供建議並分享自身想法的合作者。這樣無疑會強化彼此之間的互動性,有助於提升溝通的效率,強化溝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