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輕機槍(2)(1 / 2)

20世紀70年代初期,北約各國的主流班用支援武器仍然是7.62×51毫米彈藥,後來為了推廣公司新研發的5.56SS109彈藥,使其成為新一代北約製式彈藥,所以在加入美國陸軍舉行的班用自動武器(SAW)評選時,將Minimi將成了5.56×45毫米口徑。

1980年5月,Minimi勝出美軍SAW的評選,其後又進行了改進。1982年2月1日,美國陸軍及海軍陸戰隊正式裝備Minimi輕機槍,並命名為M249gyt用自動武器。其後,受美國及北約的影響,世界上多達數十個國家陸續用勝出Minimi或M249作為製式班用機槍。FN的5.56毫米SS109彈藥因為效能優異,也成了北約甚至其他國家的製式彈藥。

Minimi采用5.56×45子彈所製的可散式金屬彈鏈或北約標準(STANAG)的20/30發彈匣供彈,彈鏈從機匣左麵的彈鏈供彈口進入時,在彈鏈供彈口下麵的彈匣供彈口活門會封閉以防止錯誤操作,而當采用彈匣時需手動打開活門。Minimi在槍托下裝有折合式兩腳架,配有可快速更換及自動歸零的長或短重槍管,而由於采用小口徑彈藥,Minimi的重量比7.62×51毫米口徑的通用機槍輕得多,總重量不過7.1千克,可靠性良好,所以更適合作班用支援武器。

七、比利時FN Mk46 MODO輕機槍

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USSOCOM)裝備了M249以後,海軍特種作戰部(NSW)根據自身需要對其進行了改進,2001年定型後改名為Mk46 MODO(Mk即Mark,由於此槍是海軍定型的,因此名稱以Mk開頭;MODO即O型的意思)。

與M249相比,Mk46 MODO在外觀上最明顯的改進就是槍管上方的隔熱罩頂部加了一段MIL-STD-1913導軌(即皮卡汀尼導軌)。原來M249的提把被取消,背帶的後連接點連接點前移。傘兵型槍托換成了固定塑料槍托,這種槍托能在戴防毒麵具時實瞄準射擊,不過使用者也可以改用傘兵型槍托。

Mk46 MODO的槍管上刻有散熱槽,既可延長槍管壽命,也可減輕重量,槍管可快速更換。Mk46 MODO的大多數內部零件與M249完全相同,槍機和槍相框除外。它的槍機和槍機框表麵進行了化學鍍鎳處理,可以在不塗潤滑油的情況下連續發射1000發子彈。通常,一名特種部隊成員可攜帶600發子彈,不更換槍管情況下能在2分鍾內發射完這些子彈。

Mk46 MODO換上了SOPMODM4的QD消焰器,同樣可以使用KAC的濕式消聲器。此外還取消了氣體調節係統,改為一個“整塊”式的導氣係統,這種設計的優點是射手在拆卸時簡潔方便,不會丟失零件,擦拭時也不需要進行分解,隻需從外部擦拭就行了。

八、比利時FN Mk48 MODO輕機槍

Mk48 MODO是應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的要求,以MK46放大口徑來發射7.62×51毫米NATO彈藥的版本,軍方定名為“輕量化機槍”(Light Weight Machine Gun,LWMG),以取代Mk43 Mod0/1及M60E4。

20世紀90年代,美國陸軍以M240B全麵取代了M60(該槍服役時間過長、設計缺陷導致可靠性差),但是美國海軍特種部隊覺得M240B偏重(12千克)偏長(1245毫米),仍然不願輕易放棄已經提高機動性的M60E4(配“突擊型”短槍管,重10.2千克,全長957.6毫米)。因此,海軍特種部隊在2001年提出了新的輕武器計劃(LWMG),具體要求是:提供給海軍特種部隊,以增強其火力;1000米內命中指定目標區域;通用SOPMOD配件;使用DOD7.62毫米彈鏈;最大重量為9.5千克。

2001年3月21日,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批準了該計劃。Crane中心在同年9月27日正式向FN公司提出要求,於是FN是美國子公司把5.56毫米MK46 MODO輕機槍放大,最終改進成了Mk48 MODO。2003年,該槍開始裝備特種部隊。

Mk48 MOD O比同為7.62毫米口徑的FNMAG/M240更輕、零部件可以和M240、Mk46 MOD O通用(80%與M249/Mk46通用),加上皮卡汀尼導軌,能配備各種不同的瞄準具和SOPMOD全部配件。總體說來,Mk46 MDO O比Mk46 MOD O和M249火力更強,比M240更輕,比Mk43 MOD O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