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geV輕機槍采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回轉閉鎖方式,同樣開膛待擊,能夠使用彈鏈和彈匣兩種方式供彈。NegeV機槍可以迅速分解成6個大部件,柱形準星和覘孔照門都可根據高低與風偏進行調節,並帶有氚光照明的折疊夜視瞄準具。
十二、捷克ZB-26輕機槍
ZB-26式7.29毫米輕機槍是前捷克斯洛伐克ZB公司的哈力克兄弟於1924年主持研製的。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輕機槍之一,曾有24個國家裝備。ZB-26輕機槍有許多改型,如ZB-27、ZB-30、ZB-33,著名的英國布倫式輕機槍即是由ZB-33改進而來。1939年德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後,曾繼續生產ZB-26式和ZB-30式機槍裝備德軍,並改稱為MG26和MG30式。
1920年,捷克布拉格軍械廠的槍械設計師哈力克開始設計一種新型的輕機槍。第一支樣槍名為PragaI,使用馬克沁機槍的帆而彈帶供彈。在前捷克國防部的測試中,它的性能與著名的勃朗寧、麥迪森和維克斯不相上下,於是國防部要求布拉格軍械廠在樣槍的基礎上繼續研發。
1923年,捷克國防部征集自動步槍式輕機槍以供捷克陸國使用。哈力克以Praga II A參加測試,結果僅次於麥迪林輕機槍。隨後繼續改進出Praga I-23,采用了伸縮槍托、兩腳架、可迅速更換的槍管等功能。該槍不但射擊精確,而且連續射擊數千發後,精度沒有太大變化。加上又是捷克本國設計,很快被捷克國防部選中,成為捷克軍隊的製式武器。
此時布拉格軍械廠已經瀕臨破產,已無力生產。哈力克及大部分技術人員均已先後離職。1925年11月,布拉格軍械廠與設在布爾諾的國營兵工廠簽署了生產合約合作生產。哈力克隨後加入了設在布爾諾的捷克國營兵工廠,協助完成了生產藍圖的繪製。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是布拉格26型輕機槍,樣槍於1926年4月經捷克國防部驗收合格,同年開始正式量產,定名為布爾國營兵工廠26型(Zbrojovka Brnovzor 26,即ZB-26)。
ZB-26的工作方式為活塞長行程導氣式,閉鎖方式為槍機偏轉式,即靠槍機尾端上抬卡入機匣頂部的閉鎖卡槽實現閉鎖。
該槍槍管外部加工有圓環形的散熱槽,槍口裝有喇叭形消焰器,膛口裝置上四周鑽有小孔,沒有氣體調節器,因此不能進行火藥氣體能量調節。槍托後部有托肩板和托底套,內有緩衝簧以減少後坐力,兩腳架可根據要求伸縮。槍管上靠近槍中部有提把,方便攜帶和快速更換槍管。
該槍采用彈匣供彈,容彈量為20發。後來的型號采用30發彎彈匣,抗戰末期甚至出現加長型40發裝彈匣。彈匣位於機匣的上方,從下方拋殼。
該槍采用由普通準星和蝸輪式缺口照門組成的機械瞄準具。由於彈匣在槍身上方,因此瞄準具向左偏移。
ZB-26輕機槍結構簡單,動作可靠,在激烈的戰爭中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也不易損壞,使用維護方便,隻要更換槍管就可以持續射擊。二人機槍組經過簡單的射擊訓練就可以使用該槍作戰,大大提高了機槍實戰性能。
十三、日本96式輕機槍
96式機槍是日本在昭和天皇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936年研發的一款輕型機槍,因當年為日本神武紀元2596年,所以該機槍被命名為“96式”。
96式輕機槍由於在建造時采用了氣冷式和氣動式設計,所以該槍幾乎和十一年式(就是我們常說的“歪把子”機槍)相同,其口徑為6.5毫米,使用6.5毫米有阪子彈。
“拐把子”機槍(也就是96式)相當於是“歪把子”機槍和“捷克式”(ZB-26)機槍的結合體。
96式和“歪把子”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彈匣,96式使用的是上方安裝容納30發子彈的彎曲式彈匣,讓該槍使用起來更加可靠,並且降低了槍支重量。而且它的槍拐還擁有側翼,在長時間射擊後可以非常快速地更換。
96式的瞄準裝置為機械式瞄準具,由刀鋒狀前準星和葉片形後準星組成,可以對風偏進行修正。而且該槍還可以在機匣上方安裝瞄準鏡。槍管末端有一個提把,槍托為魚尾形,拉機柄在槍機左側,在上方有退殼裝置。此外,該槍還可以在活塞筒前麵安裝刺刀。
雖然96式采用的是和“捷克式”相同的上方供彈,但是96式的彈匣容量為30發,而“捷克式”的供彈匣容量為20發,所以在火力持續性上,96式更勝一籌。而且該槍相比“歪把子”而言在重量上要輕1.1千克,大大地提高了機槍的機動性。但是,由於該槍的口徑僅為6.5毫米,所以在殺傷力和侵徹力上有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