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驅動能人去做事。當然,放權時要把握好一個“度”:放權過輕,達不到充分調動下屬的目的,壓製了下屬的積極性,不利於下屬盡職盡責;放權過重,就會令大權旁落,出現難以收拾的局麵。用權的關鍵是,主要權力不能放,事關大局的權力不能放。
領導須知名言
能用他人智慧去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是偉大的。
——旦恩·皮阿特(管理專家)
授權就像放風箏,部屬能力弱了就要收一收,部屬能力強了就要放一放。
——林正大(國際戰略管理顧問)
引 子
李嘉誠與他的18萬名員工
企業做大了,生意越來越複雜,領導人必須在經營管理方式上做出變革,適應新的競爭形勢。比如,長江實業完成規模擴張後,李嘉誠開始確立財務控製型的商業模式。對此,可以形象地表述為“有頭腦,沒手腳”。
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集團,員工超過18萬人,在全球45個國家經營港口及相關服務,地產和酒店,零售、製造及能源與基建業務也在集團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麵對如此龐雜的一個集團,李嘉誠坐鎮和記黃埔的總部,把這裏作為一個投資決策中心,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財務管理、投資決策和實施監控上。
也就是說,作為集團最高領導人,他主要關注下屬單位的盈利情況和自身投資回報、資金的收益,而對子公司的生產經營不予過問——它們隻要達到財務目標就可以。
雖然不再像以前那樣事必躬親,但是李嘉誠沒有放棄對公司的掌控力。表麵上看他不參與具體事務,但是通過“財務”這一手段,他把握著長江實業發展的航向,讓每個人都愛崗敬業、貢獻著自己的才智。管得少,又管得住,這才是李嘉誠真正厲害的地方。
1. 做“懶惰”的掌門人
在一個團隊裏,領導者就如同整個門派的掌門人一樣,掌控著組織的現在和未來。那麼,最高決策者如何以點帶麵,實現對全局的掌控呢?
對此,太平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嚴介和:“一流的老總每天工作三小時,二流的老總每天工作五小時,三流老總每天工作八小時。管理是管人、用人、育人、做人的藝術,無須事必躬親。”
這句話點出了領導用權的要害。領導和管理不同,管理要關注的是組織事務的方方麵麵,但是領導要關注組織的未來;側重點不一樣,導致領導方式的不同。作為掌門人,領導者要適時、適度的“懶惰”,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下屬的才能,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思考未來。
(1)對下屬適當地授權
領導者要懂得授權給下屬,讓他們忙碌起來,調動其積極性,讓每個人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有序做事。否則,領導者自己忙得焦頭爛額,而下屬無所事事,隻能說明領導是個外行。
(2)給予下屬意見和建議
領導者雖然不能替下屬做事,但是也不能袖手旁觀,一旦下屬遇到棘手的問題無法解決時,領導者還是要出麵給予一定的指導。這樣不僅有助於扮演好教練的角色,還能讓下屬得到鍛煉,提高抗壓能力。
(3)授權之後不要輕易幹涉,越俎代庖
領導者的“懶惰”之道就是凡事不必事必躬親,而是讓下屬去開創局麵。領導者要將權力和責任一同交給下屬,不能輕易幹涉他們的工作。
【領導工作法】 稱職的領導者除了要擁有遠見卓識和專業的技能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偷懶”,給下屬發揮才能的機會。讓下屬忙起來,自己做甩手掌櫃,才是領導的訣竅之一。
2. 既要管得少,還要管得住
領導是一門藝術,而管理是一門學問。有的領導者認為,“管人”就是利用手中的權力,讓別人聽從指揮。事實上,“管人”絕對不止這樣簡單,它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不是發號施令就能萬事大吉。
放眼望去,領導者每天都有繁重的工作,無論多麼精明能幹,也不可能麵麵俱到,事事親為。為此,必須學會將權力下放給部下,忽略可以忽略的小事,做到大事有為,小事無為。概括起來,領導者要把握好下麵兩點:
(1)隻需在開始階段表現“有為”
雖然領導者不必事事親為,但是在分派工作之初,或者頒布新的規章製度時,領導要表態或“拍板”,表現出“有為”來。通常,隻有領導開好頭,下屬就有了努力的榜樣和方向。但是領導者隻能在開始階段這樣做,不能一路跟著走,必須要學會取舍。
(2)隻需在重要環節上表現“有為”
領導者關注的是整個組織的大局和發展方向,當下屬上路後要做好監管,而非不聞不問。具體來說,就是分清輕重緩急,對關係大局的重要環節,領導者還需從戰略高度去把握,指導整個團隊協同作戰,奪取最後的勝利。因此,讓下屬去執行細節,領導把握關鍵點。
【領導工作法】 表麵看來,管得少就可能管不住,“有為”和“無為”似乎是不兼容的,但從工作方法來看,它們能夠殊途同歸,共同達到“治”的目的。
3. 大權獨攬,小權分散
為了實現有序管理,領導者必須要適當放權,把具體的事務交給下屬去做。但是授權不能過頭,對於影響前景的重大權力,領導必須要牢牢掌握在手中,絕不能輕易放棄。既要合理地放權,又確保大權獨攬,這就是用權的辯證法。
尤其是對那個規模龐大的組織來說,人員眾多,業務複雜,領導者更要處理好權力分散與集中的關係,確保組織的有序運行。
(1)層級幅度合理原則
領導者在權力分配時,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並且要根據自己的能力等因素全麵考慮,確立適度的層級與合理的幅度,以實施有效的領導和管理。
(2)掌握適當放權原則
領導者要從具體工作中脫出身來,給自己多留一些休閑和思考的時間。掌握適當放權的藝術,張弛有序地做好管理工作,有利於為下屬提供發展的舞台。
(3)權力責任平衡原則
權力與職責平衡是指有多大的權力就要承擔多大的責任。授權給下屬以後,領導者要督促其行使好權力,並承擔相應的責任與義務。
(4)及時變通原則
在權力分配的過程中,領導者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當用則用,當變則變,或因時而用,或因事而變。
【領導工作法】 組織規模擴大以後,領導者必須在管控思路上做出改變,學會放權和集權。“大權獨攬,小權分散”,善於授權的領導者才有水平,組織才能良性發展。
4. 把握好授權的尺度
授權是領導者抓好管理的重要手腕。但是授權也要講求方法和尺度,不能一味授權給下屬,這樣不僅容易讓對方養成居高自傲的習慣,還會造成放出去的權力收不回來,那就得不償失了。
對領導者來說,不可能麵麵俱到,為此必須尋找得力的幹將。具體到授權給誰,授權的幅度有多大,則有許多門道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