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10���盡管你已經在領導崗位上摸爬滾打了許多年,但是不能說,你已經深諳其中的要領了。許多英雄豪傑經曆了大風大浪,結果被小人拉下馬,可悲可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領導者必須明辨忠奸,不做功敗垂成的屈死鬼。
領導須知名言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俗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論語·述而》
引 子
朝昭侯識破奸詐的侍從
戰國時期,韓國有一位非常厲害的國君——朝昭侯。有一天,他故意把一片剪下的指甲握在手中而假裝遺失,然後傳下命令:“剪下的指甲如果丟失是不吉利的征兆,無論如何也要給我找到!”
頓時,身邊的侍從們亂作一團,紛紛四處搜尋,翻遍了房間的每個角落。結果,查找了幾遍也沒有收獲。這時,站在一邊的朝昭侯催促道:“絕對不能丟失,你們一定要給我找到,否則就要統統論罪!”一名近侍悄悄把自己的指甲剪下來,然後驚喜地跑過來:“找到了,我找到了,在這兒!”韓昭侯立刻斷定這名侍從是一個喜歡說謊的人,馬上把他辭退了。
這個世界上,人心難測。對領導來說,每天那麼多人圍著你轉,有多少人說的是真心話,又有多少人想從你這裏謀取私利,恐怕沒有人能說得清。為此,領導人要提防那些奸詐的小人物,可以通過設計、實施某種情節,考察眾人的道德素質優劣,往往能夠最大程度上看清人的真相,辨明對方的善惡、忠奸。
1. 要明辨賢愚,別表達好惡
領導者選用人才時,首先就要明辨賢愚,學會識人。有些領導者容易被主觀的好惡影響,根據個人喜好對下屬產生感情上的親疏遠近,這勢必引發員工的心理抵觸,降低團隊的協作性和戰鬥力。
在團隊裏,誰是賢人,誰是小人,防止小人的詭計,這才是領導關注的焦點。為此,可以從賢人和小人的特點入手,加以區別。
(1)賢人的特點:賢人首先是忠誠的,對上級分派的任務一定會積極努力地完成,而不是一開始就計較自己的得失;其次,賢人是低調的,越是大智若愚的人越不會沽名釣譽,而是不卑不亢,奉行中庸之道;最後,賢人心懷坦蕩,能吃苦,敢吃虧,不計較一時的得失。
(2)小人的特點:小人最明顯的特點首先是唯恐天下不亂,善於讓局勢混亂,渾水摸魚,從中漁利;其次,小人善於挑撥離間,暗箭傷人,扭曲團隊中正常的人際關係;再次,小人阿諛奉承,兩麵三刀,討好上級而不實幹;最後,小人善於拉幫結派,收買人心,為謀取私利而糾結成一幫勢力,唯利是圖是其處事原則。
真正優秀的領導者,一定是嚴明公正的,他們不會輕易表露出自己的喜好,更不會將個人喜好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他們隻是根據管理工作的需要找到賢能的人,並給予機會讓他們發揮才幹。
【領導工作法】 要明辨賢愚,別表達好惡,這是領導者在用人上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為此,要尋找能夠幫助你大展宏圖的賢臣;別外還要學會觀人察心的本領,識別出身邊的小人。
2. 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
“旁觀者清”,這句古語揭示了置身事外才能看到真相的道理。領導管人理事,也需秉承這一原則。旁觀者之所以能夠看清真相,是因為沒有利益的衝突就不會被牽製,思路是清晰的,因此對局勢更能有效掌控。
而在明辨忠奸、識別人才上,領導者更要置身事外看問題,尤其是識別那些似是而非的人,識別出真假,這樣才能選好、用好有真才實學的人,避免被蒙蔽。一般來說,似是而非的人有以下幾種:
(1)貌似專家的人。現在的“專家”數不勝數,但是有真才實學的卻非常少。領導者要對這些“專家”進行核實,不要被所謂的名氣蒙蔽。
(2)貌似博學多才者。真正博學的人,並不會急於表現自己,而是洞察對方,看時機做事,而不是光喊口號卻做不出成績。
(3)貌似創新者。創新,不僅僅是一種設想,而是能夠真正轉化為實際的成果。對於那些總是有想法卻沒有考慮過可行性的人,領導者一定要多加觀察,不能每次都給予支持。經驗表明,一個貌似創新者,給組織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
【領導工作法】 置身事外,不是讓領導者撒手不管,而是站在公正的角度,明確真正的利益衝突所在。在認清真相的基礎上,領導者自然可以將各方利益處理清楚,而不會被小人的讒言蒙蔽。
3.“正話反說”是試探人的良策
每個領導都希望下屬對自己忠誠,但這種忠誠應該是一種發自肺腑的真心誠意,而不是一種虛偽的迎合。在一個企業或組織中,人際關係是複雜的,處於利益的考慮,人們都會將自己的真實想法隱藏起來。領導要想聽到真心話就要采取“正話反說”的方法來試探人心,明辨是非。
(1)“正話反說”要不動聲色
領導者在與下屬交流時,要表現出推心置腹的一麵,贏得對方的信任,不要隨意透露真實的用意。作為一種統禦術,“正話反說”的時候,一定要沉住氣,這樣才能探測到下屬的本來麵目。同時,就算試探的結果是失望的,也不能意氣用事,直接表露出不滿、焦躁等情緒,應自始至終不驚動對方,日後再做統籌安排。
(2)識別出真相後要進行相應的懲罰
試探出下屬的忠奸後,可以視輕重進行對待。對於那些阿諛奉承的下屬,可以遠離他,不給予擔當重任的機會,並且做好監督檢查。對於那些立場明顯有問題的下屬,則要棄之不用,選擇時機予以開除。對給企業或組織帶來巨大損失的人要進行嚴懲,對他人起到應有的警示作用。
【領導工作法】 古往今來,機變的掌權者都是運用“正話反說”“正事反做”的方法達到明辨忠奸的目的。領導者要分辨出什麼樣的人是可以培養的賢才,才能找到可以倚重的人才。
4. 從隱蔽的角度發現他人行為漏洞
在選拔人才時,對能力和知識技術的考察相對簡單,但是對人的道德素質卻不能僅僅通過試卷或談話就加以判明。事實上,一個人的道德素質決定了其工作態度,以及對組織的忠誠度。因此,領導者要善於挖掘、識別下屬的道德素質。
通常,可以采用隱藏測試法來考察人才的品質。具體來說,就是通過設計某種情境,讓考察者自然顯露其道德素質優劣狀況,以達到客觀甄別、考察人才的目的。由於暗中考察人更能了解被考察者的真實麵目,因此其結果更有可信性。
領導者從隱蔽的角度觀察他人行為,發現其中存在的漏洞,掌握真實的情況,需要把握好以下兩點:
(1)警惕被對方的假象迷惑
領導者在從隱蔽的角度探知員工的行為時,要注意對方的戰術欺騙。比如,他們假裝傳遞出虛假的信息來迷惑人,領導者如果信以為真就上當了,這樣就會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反而受製於下屬。
(2)透過現象看本質
現象能夠反映本質,卻不是本質。領導者要在觀察對方行動的基礎上分析、獲取有利的信息,善於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才能了解和掌握他人真實的情況,從而獲得正確的判斷。
【領導工作法】 在識別人才、辨明忠奸的過程中,領導者要學會先躲在暗處,看看對方的來意,再做處理,這是高明而周到的識人之法。
5. 考核下屬的言行是否一致
人心最不容易把握,尤其是麵對形形色色的下屬,領導者要想明辨出賢才和庸才,卻是要下功夫。在此,可以運用權謀之術,通過交談、觀察判定下屬的言行是否一致,進而明確其忠誠度、人格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