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說:潛龍,勿用。就是當時機或力量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切忌鋒芒畢露,那樣容易招來猜疑和嫉妒,阻擋了自己成長的道路。朱元璋深知這個道理。他在羽毛沒有豐滿的時候,善於隱藏自己的誌向,能沉默,會隱忍。當不斷壯大的朱元璋引起了首領的猜忌,逐漸被排擠時,他能在忍耐中等待機會。忍耐的過程也不是完全的沉默,而是在忍耐的同時積極學習上進,提高自身素質,為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
一 大丈夫能屈能伸
朱元璋治軍有方,威信日益提高。
這時,有人在郭子興麵前講他的壞話。郭子興對這個女婿不放心了,尤其是他的兩個兒子常常表現出對朱元璋的不滿情緒,更導致郭子興對朱元璋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有一次,郭子興借故將朱元璋禁閉起來,不給飲食,馬夫人隻好偷偷給他送食物充饑。
朱元璋深知郭子興忌才護短的稟性,處處謹慎.不敢流露不滿。後來,一個姓任的將領又誣告朱元璋作戰不利。郭子興讓朱元璋同任某一同出戰,任某出城便中箭折回,朱元璋卻奮勇殺敵,凱旋而歸。
經過這次考驗,郭子興感到有點兒愧疚,認為自己不應該提防這個善於作戰的女婿。那時,將士出征歸來,都要向郭子興進獻掠奪的金銀珠寶。朱元璋不願掠奪財寶,每次回來都沒有財物可獻,郭子興對此很不滿意。
馬夫人知道這一情況後,就把自己的私房錢獻給郭子興的小張夫人。小張夫人常說朱元璋的好話,郭子興的疑忌之心才漸漸淡化。
就在朱元璋擴充自己的實力之時,發生了六合之戰。這次戰役使元朝從此再也無法抗拒農民軍的進攻,群雄逐鹿更加激烈了。
朱元璋很想抓住時機,向外擴張勢力,但他還不能獨行,隻好借助老丈人的力量,可以說沒有老丈人這塊牌子,他就無法辦大事。
有一天,他對郭子興說:“我們得向外擴大勢力,現在滁州城小,人口又多,不是久居之地。”
郭子興問:“你有何良策?”
“我們不出兵,別人就會來算計我們。不取城池,就談不上發展呀!”
“是的,我也在考慮此事,現在攻打哪個城好呢?”
“我認為目前應先攻和州,這雖是一個小城,但拿下它對我們很有利。”
“如何用兵?”
“我們可以先挑選三千勇士,穿上青衣,帶著裝載財物的駱駝向和州進發,另派萬名士兵相隔十餘裏尾隨而行,身穿紅衣。到城下後,青衣應聲稱是廬州派兵護送使者入城犒軍的,和州守軍就會開門。一旦城門打開,則舉火為號,紅衣軍急馳而進,必能破城。”
“此計高明呀!就按你說的出兵。”
在朱元璋的精心策劃下,兩路人馬朝和州開進,此役並沒有費什麼功夫,就大獲全勝。郭子興率援兵趕來時,朱元璋站在了城頭上。郭子興很高興,立即任命他為總兵官,鎮守和州。
論才幹,朱元璋在軍中是一流的,但他畢竟還年輕,資曆也較淺。郭子興升任朱元璋為總兵官,朱元璋感到會有人不服氣。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朱元璋讓人撤掉議事廳的公座,擺上幾條長凳。第二天開會時,他故意遲到,諸將果然都在上首就坐,隻給他留下個末位。他不動聲色,安然就座。
待到議事時,人們拿不出什麼計策。朱元璋卻侃侃而談,籌劃周詳,諸將才稍稍服氣。他和諸將商量修築城牆的事,建議分為十段,每人各負責一段,時間為三天。
沒有想到,到期驗收,隻有朱元璋負責的一段竣工。朱元璋很不高興地說:“身為軍人,有令不行,這怎麼能打勝仗?長此下去,諸位將軍豈不誤了軍機?”
沒有人敢說話。朱元璋望著他們宣布:“從今天起,違令者,以軍法處置!”
接著他又說:“得人心者得天下,這是古人的話。軍隊沒有嚴明的紀律不行。今後每攻取一個城池,不得掠奪婦女,不得搶奪財物。違紀者斬!”
因為他治軍有方,紀律嚴明,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他的威信也在軍中日漸提高了。
至正十五年,因濠州缺糧,孫德崖率兵到和州就食。朱元璋深知他圖謀不軌,卻又擔心兩軍發生火並,隻得暫且容忍。有人向郭子興進饞言,說朱元璋投靠了孫德崖。郭子興匆忙趕到和州問罪,朱元璋費了好多唇舌,才打消了他的疑慮。
孫德崖從前曾多次加害郭子興,知道郭子興不能容他,見郭子興來了,便與朱元璋商量,準備率軍離開和州。朱元璋怕軍隊移動引起摩擦,表示讓他殿後。孫德崖的軍隊陸續從城中撤出,朱元璋懸著的心逐漸放下。這時,有一個熟人邀他一道去送朋友,剛走了十多裏,有人追上來說城裏發生火並,孫德崖被郭子興逮住了。
朱元璋急忙策馬往回趕,半路上卻落入孫德崖的弟弟之手。孫德崖的弟弟提出用朱元璋換孫德崖,郭子興無奈,隻得放了孫德崖。
郭子興本想殺了孫德崖,因為朱元璋抓在他們手中,沒有辦法,隻能看著仇敵離去了。他本來氣量就小,根本不聽朱元璋的解釋,在生了幾天氣之後,老病複發,沒有幾天就去世了。
評析:
自古成大器者,以退為進,萬事容忍為上策。大丈夫闖天下,能伸能屈,方能過險關。沒有本錢,是難成大業的。成大業的資本,就是手中有權,有了軍權,見機行事,就有出頭之日。善於借勢,毫無怨悔,蓄勢持發,這是朱元璋成就霸業的一種長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