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仍從經濟上著手醫治戰爭帶來的創傷,對受戰爭影響比較嚴重的地區非常關心,常常減免租賦和賑濟。
據《明史?太祖本記》記載,明太祖在位31年,曾卜詔減免租賦和賑濟災民達30多次。
由於采取了上述措施,明初農業生產發展很快。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國墾田麵積達850多萬頃,比洪武元年增加了近4倍。黃淮流域大片荒蕪的土地,重新種上了莊稼,使元末農村殘破局麵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對於軍風軍紀問題,早在朱元璋起義之初就提到議程上來了,他對此非常重視。
他深深記得當年陶安、馮國用等人對他的一番教誨:“拔而取之以為根本,成有勢之強。然後命將出師,倡仁義,收人心,不貪子女玉帛,則為有德之昌,而後天下可定。”
作為一個以建立專製政權為目的的政治家,朱元璋深深懂得對於一個封建專製政權來說,從它的建立到發展壯大與軍隊密不可分。可以說,如果不仰仗於紀律嚴明的軍隊,專製製度將會寸步難行。由此他能夠認識到“興國之本,在於強兵足食”,“走王興伯,莫不由此”,時時處處注重對軍隊的建設。
有這樣一個故事,和朱元璋整頓軍紀有關。
浙江紹興新昌縣會墅嶺上的天姥山麓有座太平庵,這座庵本來叫清涼庵,後來為什麼改名叫太平庵了呢?
事情是這樣的:
朱元璋征討方國珍,經過新昌境內的天姥山。
天姥山山勢險峻,道路狹窄。山上有個一百多戶人家的村莊,因全村人都姓徐,所以叫徐嶴村。村前有幾十畝水田,是全村人的食物來源。
朱元璋不斷征討方國珍,可害苦了徐嶴村的人。因為朱元璋的部隊紀律散漫,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一聽說朱元璋的大兵要來,百姓不得不暫時躲起來。
因此,徐嶴村的人很恨朱元璋。
一次,朱元璋回兵路過徐嶴村,士兵們亂翻了一陣,一無所得,但是踩壞了莊稼。
他們隻好離開村子。
大約走了五裏路光景,突然兩邊山上喊聲大作,土銃、竹箭、石塊等像暴雨般傾瀉下來。士兵們早已走得筋疲力盡,再加上毫無防備,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朱元璋被打得十分狼狽,一想到自己身經百戰,竟被一群鄉民弄得如此狼狽,惱怒異常,殺性頓起,於是下令要殺盡天下姓徐的人。
朱元璋的得力大將徐達聽到軍令後,連忙去找朱元璋,說:“大帥,聞說要殺光……”
沒等徐達說完,朱元璋一想,要是把徐達也殺了,誰給我打天下呢?於是連忙更改軍令:殺盡徐嶴村人,並派徐達帶1000精兵去執行。
等徐達趕到徐嶴,隻見濃煙滾滾,原來徐嶴村人料定朱元璋一定會來報複,自己先放一把火燒了村莊,大家逃到深山荒野去了。
第二年,朱元璋又帶兵路過天姥山,正當部隊前進時,一個士兵忽然報告:前麵有個老和尚要見大帥。
朱元璋連忙策馬上前,隻見一個老和尚跪在路邊,見朱元璋來到麵前,老和尚說:“將軍遠道而來,貧僧有失遠迎,萬望恕罪。敝庵已備淡酒數杯,聊表寸心,敬請將軍光臨。”
朱元璋見老和尚一片盛情,於是傳旨:“全體士兵原地休息!”自己同徐達、劉基等人隨老和尚到庵裏去了。
原來在路旁綠樹掩映之中,有個小小的寺院,叫清涼庵,在這兵荒馬亂之際,人們都忙著逃難,誰還來燒香拜佛呀,寺院顯得很冷清,就連寺院的和尚,四個中走了三個。
朱元璋等人走進庵裏,隻見香味誘人的酒菜擺滿桌子,眾人落座,邊吃邊談,氣氛很融洽。
老和尚對朱元璋說:“我看將軍天子之氣籠頂,不日定能成帝王大業。”
朱元璋聽了,心中大喜,嘴上卻很謙虛。
老和尚又說:“其實成大業並不難,隻要將軍視天下百姓為父母,大業必成。”
軍師劉基也趁機說:“老師傅言之有理,古今成大事者莫不靠百姓相助。”
朱元璋聽了,明白了老和尚請自己的意思了,他也為自己以前的行為感到慚愧,馬上下了一道軍令:“百姓如我父母,全體將士不得任意傷害,違者嚴懲不貸!”
從此,士兵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百姓重返家園,安居樂業。
後來,朱元璋登上了皇帝寶座。一天,朱元璋想起清涼庵的老和尚,派人去請。可是老和尚卻失蹤了。
朱元璋便賜金兩萬,把小庵重修一新,並禦題“太平庵”三個大字,“清涼庵”就變成了“太平庵”。
有了皇帝的親筆題名,新昌“太平庵”身價倍增,就出了名了。
老和尚的話是真理,打天下,搞建設,都離不開百姓。
既要開源,又要節流。作為窮苦人出身的朱元璋,此時已經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了。作為皇帝,可以說是錦衣玉食,但他深知錢財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因而在用度上特別注意節儉。
朱元璋在應天府當上皇帝後,每遇天災,看見百姓生活困苦,達官貴人們卻依然過著花天酒地的日子,出身貧寒且討過飯的朱元璋對此十分惱怒,決心予以整治。
據說,現在我們所說的“四菜一湯”,就是朱元璋發明的。
明朝洪武年間,全國鬧災荒,百姓生活艱苦,可是一些達官貴人仍然花天酒地。朱元璋很看不慣這種作風,決定自上而下整治一番揮霍浪費的“吃喝風”,隻是一時難於找到合適的時機。
朱元璋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
皇後生日那天,滿朝文武官員都來祝賀,宮廷裏擺了十多桌酒席。
大家都到齊了,朱元璋就吩咐上菜。
首先端上來的是一碗蘿卜,朱元璋說:“蘿卜、蘿卜,勝過藥補。民間有句話說‘蘿卜進了城,藥鋪關了門’,願眾愛卿吃了這碗菜後,‘官府進了城,壞事出了門’。來,來,來,大家快吃。”
朱元璋帶頭先吃,其他官員不得不吃。
第二:道菜端上來了,大家一看,是韭菜。
朱元璋說:“小韭菜,青又青,長治久安得民心。”
說完,朱元璋又帶頭吃起韭菜來,其他官員也隻好跟著吃。
接著,宮女又端上兩碗青菜,朱元璋說:“兩碗青菜一樣香,兩袖清風好臣相。吃朝廷的俸祿,要為百姓辦事。應該像這兩碗青菜一樣清清白白。”
還是朱元璋帶頭吃,眾官仿效,一時風卷殘雲吃完後,宮女們又端上一碗蔥花豆腐湯。
朱元璋說:“小蔥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寅是寅來卯是卯,吾朝江山保得牢。”
朱元璋動筷後,眾官也就搶著吃了。
吃完後,眾官員想:這下可要上山珍海味了,可是等了好久,沒看見山珍海味的影子。大家都覺得納悶。
這時,朱元璋說話了:“今後誰要請客,最多隻能‘四菜一湯’,皇後的壽筵就是榜樣,誰若違反,定嚴懲不貸。”
接著宣布散宴。
據說自那次宴會後,文武眾官宴會還真的無一敢違例,廉儉之風盛行一時。
1366年,在南京建宮室時,朱元璋把圖紙上雕琢考究的部分都砍掉,完工後,叫人在壁上畫了許多曆史故事作為裝飾,目的在於警戒自己。
當時有個官兒想討好他,說某處出產一種很好看的石頭,可以用來鋪設宮殿的地板,被朱元璋狠狠地訓了一頓。
別看朱元璋才疏學淺,但是他深知“玩物喪誌”的古訓,他心裏明白,元朝破滅的真正原因就是過分追求身外之物,過分貪婪,最終導致分崩離析,人民紛紛起來反抗。
為了倡仁義、收人心,朱元璋在根據地建設上采取了一係列得民心的措施,不僅顯示了自己與當時元朝和各地方勢力政治上的不同之處,還把這塊根據地當作未來政權的實驗田來管理、建設。
評析:
“得民心則昌,失民心則衰”,朱元璋對這一點的理解是非常透徹的。
朱元璋也是這方麵最大的受益者,他贏得了民心,贏得了軍心,也就贏得了天下。無論是打天下,還是守江山,朱元璋從來沒忘記“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道理。他需要的是眾人一心的境界和團隊協作精神,百姓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誰贏得了百姓,誰就能贏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