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耕耘經理人心靈之魂(3 / 3)

經理人控製自己的情緒,要做到以下幾點:

(1)培養自我觀察能力。人的眼睛有盲點,人的個性也有盲點,有時人不知道自己的感覺,這就需要不斷地反省,如果經理人連自己都不了解,管理別人就勉為其難了。這種自我察覺是情感智慧的主要部分。對自己的情緒了解得比較清楚的人,相對而言就比較善於駕馭自己的人生。經理人培養自己的自我察覺可以從培養自己的預感和直覺入手,然後再培養自我控製的能力。有時經理人光是注意別人處於什麼樣的境地,而不知道自己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之中,往往需要別人的提醒才會恍然大悟。

(2)培養獨特的個性。人往往有一些從眾的心理,這種心理有時是無意識、潛意識的。經理人處在公司非常獨特的位置上,既要對老板負責,又要維護員工的利益,因而他需要自己獨特的個性。

(3)不要拘泥於小事。有研究發現,90%的爭端和不良情緒是由於瑣碎、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因而,經理人胸襟寬闊是減少不良情緒的可取辦法。太拘泥於細節,專注於無關痛癢的瑣事,會令經理人陷入小處而無力自拔,容易失去可貴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往大處想,有助於經理人成為成功的人物。因此經理人要有自我意識,時時注意到自己的使命,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最需要的地方,而不僅僅是拘泥在一些瑣碎的小事情上,這樣就容易獲得成功。

(4)跟上時代變化。在公司經營處於平和與順利的境況時,經理人需要保持覺醒,否則對一切事物和市場的變化會失去必要的敏感。有研究表明,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每天需要看一小時的書才能保持原先的水平,碩士生應該每天看兩小時的書才能保持原先的水平。經理人應當跟上時代的步伐,對新的知識和思想保持開明的態度和濃厚的興趣。

(5)不要愚弄自己。經理人不能躺在光環下生活,他需要實事求是地剖析自己,摒棄不真實的感受。驕傲使人落後,找出缺點並加以改正可以使你更富有人格魅力,也更趨於成熟和完整。這需要經理人不斷地反思和比較。虛幻的感受往往會變成真實的感受,經理人就容易對自己的評價有所偏差。隻要時刻進行自我察覺,就可以克服前進道路中的重重關隘,避開前麵的暗礁險灘,順利地達到成功的彼岸。

(6)學會排遣不良情緒。在問題麵前,自卑的人第一反應就是把問題誇大,把事情人為地看得過於嚴重,從而自設圈套,作繭自縛。情緒總是由某種刺激引起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自身是引起情緒的三個主要來源。有研究表明,在經理人不快的事情中,最難對付的是憤怒。研究人員發現勃然大怒會喚起腦部的“喚起係統”,有可能使人失去理智。經理人處理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是一個人走開或者散步。研究發現清教徒似乎很少發脾氣,起先有人認為他們清心寡欲,實際上是因為他們經常深呼吸和冥想。因而,對經理人來說,深呼吸和冥想是解決憤怒和其他不良情緒的辦法之一。

此外,由於麵部表情是最敏感的情緒發生器和顯示器,控製麵部表情也有助於消除不良的情緒。

10. 攤薄痛苦,等待機會來臨

問天下經理人誰不痛苦?

許多成功的經理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在決定做一件事情之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盡管沒有人逼著他非要去做完,這種自我挑戰、自己與自己較勁的心理品質,往往帶來難以排遣的痛苦。美國心理學家斯特爾對奧運冠軍、成功經理人、世界著名音樂家等傑出人才所做的研究表明,這些優秀人才的共同特點是執著、堅韌、永不氣餒,同時又不得不將難以對人言的痛苦深埋心底。

一個人的悲觀或樂觀是否是先天的,科學家未置可否,但是事實證明,一個人是悲觀還是樂觀是可以改變的。蕭伯納對悲觀和樂觀曾經作了一個較好的比喻。他認為一個人看到半瓶子酒說,“隻有半瓶酒了”,那麼這個人就是悲觀的人,如果他說,“還有半瓶酒”,那麼他是一個樂觀的人。經理人在遇到困難時進行自我激發或者暗示,對事業成功有很大影響。悲觀的人遇到挫折會自暴自棄、自怨自艾,他們把失敗擴大化了。而樂觀的人善於自我解脫,從而激勵自己繼續前進。馬斯洛說過,人比現實的自己更偉大。人的身心創造力是無限的,通常表露出來的僅僅是冰山的一角。如果經理人能夠下意識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時刻激發自己的創造能力,就可以做出比預期大得多的成績來。

在中國公司的經理人中,由於受製於知識能力的缺陷,往往在決策中隨大流,一擁而上。20世紀90年代,許多經理人看到別人一夜暴富就眼紅,看到別人炒房地產發財就坐不住了,紛紛攜帶巨款南下,搶著去做房地產生意,結果賠得一塌糊塗。商海布滿陷阱和圈套,經理人如果遇事急躁、沉不住氣,處理棘手問題時不加以細細分析和推理,很容易鑄成大錯,感情用事往往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小不忍則亂大謀”,輸掉一次戰役卻獲得全麵戰爭的勝利比贏得一次戰役而輸掉全麵戰爭要強。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說,她在政壇叱吒風雲的成功秘訣是“樂觀,忍耐,等待機會來臨”。

11. 以堅忍的個性勝出

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夠被打敗!

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差別往往不是天賦,而是勇氣與毅力。苦難能夠鑄就輝煌的成功,有意識地磨煉自己的吃苦精神,可以鍛造堅強的人格與意誌。

當人們對成功的經理人進行評價時,經常會說他有經濟的頭腦、有聰明的智慧、有良好的機遇,而實際上,更重要的是勇敢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意誌。曆盡磨難以後沒有垮掉潦倒反而振奮崛起的人,無疑是強者。

因磨難而富有,這是著名公關經理人吳興海從自身的體驗中得來的。由於時代的錯誤,身為記者的吳興海因冒犯了一方霸主而被錯誤地送進監牢,開始了長達20年的牢獄生活。20年的煉獄,將一具血肉之軀煉成了鋼鐵,出獄後的他,情依舊,壯誌未改,麵對著波瀾壯闊的市場競爭大潮,毅然投入其中,去追求新的人生價值。

創業之路,坎坷異常。初始,吳興海籌資40萬元成立了新天地廣告代理公司,不到3個月就被人騙了個精光。艱苦奮鬥4個年頭,紅紅火火辦起了《市場信息彙萃》雜誌,終因刊物內容的原因被取締,一夜間30多萬元積累全部化作煙雲。抖抖身上的塵土,接著再來。勇敢與無畏在此時的吳興海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僅兩年時間,他創辦的以提倡使用國產精品、引導轉換消費觀念、促進民族工業為己任的“中華國產精品推展會”,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並創造了轟動效應。

如今,吳興海創辦的公關策劃與谘詢公司已由當初的幾十人,發展成了一個擁有8家子公司和10多個直屬業務部門的集團公司,他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在上海、廣州、深圳、昆明、成都等大城市都設有辦事機構。

當有人詢問這位公司總裁:“如果你再失敗了,將會怎樣?”他的回答是:“或者政策有變,或者一場大火燒毀了全部積蓄,但隻要我的生命還在,我的精神不倒,我在3個月內又會在中國市場上崛起!”

這是強者的回答,這也是當代經理人們的心聲。麵對各種曲折與困難,首先要具備的就是勇敢與無畏的精神。勇而不凶,敢而不惡,這是當今社會對新一代經理人提出的要求。

12. 獨辟蹊徑爆冷門

經理人的素質要求並非取決於自己,而是取決於社會,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取決於經理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身為各公司的經理人,肩負著振興公司、推動公司發展所不可推卸的重擔。經理人有責任帶領公司的全體員工努力拚搏,去壯大事業,並提高員工的生活水平。而對於社會,經理人又有義務維護並促進整個社會的經濟持續而穩定發展。

曆史賦予了當代經理人特殊的使命,於是也對經理人應當具有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獨特的個性就是一項非常基本而又非常重要的內容。

由於各種經濟、技術、設備等條件的限製,公司麵對的競爭異常激烈,想站穩腳跟並有所發展,確實是任重而道遠。公司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去硬碰硬地參與競爭,隻能是另辟蹊徑,靠獨特和新奇來取勝。因此,無論是在投資決策、經營管理方麵,還是在推廣銷售、廣告宣傳方麵,經理人都必須要具有獨特的創意與個性,並發揮出神奇的功效來獲取整個經營活動的成功。

北京某房地產公司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該公司總經理始終將“力爭行業第一,全國一流,世界先進”作為公司的奮鬥目標,以真抓實幹、鍥而不舍作為公司經營的根本宗旨。

在明確了奮鬥目標和經營宗旨以後,公司的一切活動沒有循規蹈矩,而是從實際出發,按照經濟規律辦事。隻要有利於公司的發展,看準了就堅決幹,至於別人的各種冷熱態度,公司總經理始終是坦然處之。張揚獨特的個性,不因外界影響而改變自己,是該公司走向成功的根本保障。1996年,當全國都在清理整頓公司的時候,該公司卻成立了分公司;在其他公司大力壓縮基本建設規模時,該公司卻又興建了第三產業的基礎設施;而當人們將瀕臨倒閉的公司視為包袱、不敢問津之時,他們卻視之為財富,張開雙臂去擁抱。

眾多難於按照常規理解的事情,在該公司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麵對別人的“好意相勸”,公司總經理隻是微笑聽之。而當外界傳聞該公司負債過多,資不抵債;產值大,效益小,好大喜功,攤子過大難收拾等時,總經理依然是一笑了之。

麵對各種議論、各種態度,公司的管理決策層者始終把握住自己的分寸,以行得正、立得穩的自信的心態帶領著公司的全體員工不斷努力、奮鬥,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創出了輝煌的業績。

13. 敢冒風險的心理素質

風險機製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機製,風險意識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意識。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經濟主體都麵臨著贏利、虧損、破產的可能性,都必須承擔相應的利益風險。正是風險以利益和財產增加的誘力與破產的壓力作用於公司,從而督促公司經理人改善經營管理,更新技術。隻有不懼怕競爭、敢於冒風險的經理人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獲得生機,贏得先機。

“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這是對冒險心理最準確的描述。要競爭,要發展,就必須有風險意識。當前,我國的許多市場被外國商品搶占,都是由於本國缺乏敢於冒險先期投入的公司而造成。如無繩電話早在1980年就由郵電部上海第一研究所研製成功,但由於缺乏轉化成果的科技投入,無繩電話隻能“囚禁”在科研所裏,不少公司怕投入巨資生產無繩電話虧本,而外國人則瞅準機會搶占了市場。這樣的教訓迫使我們重新認識冒險和魄力在市場競爭中的價值。

在全民健身的熱潮中,隨便走進一個健身場所,都能看到英派斯公司的運動器材。當今中國最著名的體育器材生產廠家青島英派斯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是國內目前幾百家健身器材公司的龍頭老大,按人均營業額、人均利稅、人均創彙額排列,英派斯已經連續幾年居國內首位。從創業至今,200萬美元的投資贏得了如今年均過億元的銷售額。公司的總經理張愛國女士就是一個絲毫不懼怕競爭,樂於競爭的人。在與實力雄厚的國外體育器材生產廠家和大量國內健身器材公司的競爭中,英派斯始終處於優勢地位,這與公司總經理敢於競爭、時刻不忘競爭的“競爭心態”是直接相關的。因此,英派斯形成了在市場上推出新產品的快速反應能力,他們在英派斯的廣告中敢於理直氣壯地宣稱:英派斯與歐美同步流行。

作為一個經理人,應該敢於冒險與追求超越,因為責任和能力是承擔風險的根基和力量。日本最負盛名的實業家土光敏夫曾經擔任日本著名的東芝公司的總經理,因成績顯著,被譽為“財界總理”,27年的總經理生涯和連續3任長達6年的“經團聯”會長資曆使得他在日本聲名顯赫,他的“挑戰式經營管理法”也因曾使東芝重現活力而令人折服。土光敏夫擔任麵臨困境的東芝公司總經理時,日本經濟處於蕭條之中,他在上任就職時的第一句話就是:“要具有向總經理挑戰的勇氣!”“總經理辦公室的門,隨時對各位都是開著的……沒有沉不了的船,沒有倒閉不了的公司,一切取決於人的努力,員工用3倍的努力,經理人則應10倍的努力!”土光敏夫說到做到,以身作則,激起了東芝員工的挑戰熱情。每天清晨土光敏夫主持召開各部門負責人會議,會議室往往成為激烈的挑戰與應戰的戰場。“文雅的東芝”、“紳士的東芝”在土光敏夫的手下成為“強有力的東芝”、“勇武的東芝”。一位日本著名的評論家大宅壯一這樣說過:“正當文弱的‘秀才主義’的毒素向全身擴散,巨大的東芝處於危機之中時,土光來到了東芝,提出了挑戰式管理的方針。他對員工們的精神世界產生了激烈的震撼,從而使得沉睡中的東芝變得精神煥發起來。”“東芝的悲劇”終於在土光敏夫手裏結束了。

冒險,競爭,創新,魄力,一起構成了土光敏夫挽救東芝的精神和心理素質。其中,敢於冒險,善於競爭,以迎接挑戰作為主導思想是土光敏夫的創業靈魂。使一個瀕臨倒閉的大公司起死回生,這樣的業績我們不能不敬佩。同樣,土光敏夫的挑戰式經營管理方式,也為當代中國經理人提供了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