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職場道德守護神(2 / 3)

這就是經理人成功關鍵,他沒有憑借巨大的物質刺激,僅僅是以自己的仁愛之心換得了員工的心。以真情換溫情,為公司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隻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公司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先進的設備,雄厚的資金,高科技的人才;但這些都是外在因素,而更重要的是全體員工凝結在一起的心。這顆心就是公司的精神,公司的靈魂,這顆心是堅強的,它能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但這顆心也是脆弱的,它需要悉心的關懷與愛護,尤其是來自經營者——經理人的仁愛之情。

具有仁愛之心,可以奠定公司的內在基礎,但這份仁愛不應該是隻給予公司的員工,作為經理人,更應該將這份仁愛奉獻給社會,奉獻給廣大的客戶,這不僅能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還可以收獲意料之外的經營效益。優質的服務能夠贏得市場,而經理人的仁愛之情更是能換取成千上萬消費者的心。利與義並非絕對矛盾,它是可以統一的。隻要每一位經理人都具有仁愛之心,他就不僅能成為一個好人,同時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經營者。仁德與獲利可以並存,義與利可以兼收。

太重利而輕義,這是中國經理人道德缺陷對時下中國社會價值體係失衡的折射,也是中國持續了兩千多年的“義利之辯”的又一輪回,它也深刻反映了中國社會從自然經濟、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過程中價值觀念的矛盾與衝突。中國最初的哲學精神是寬容的,最早論及義利關係的哲人之一孔子,似乎從“禮崩樂壞,天下大亂”的社會大動蕩中,天才地猜測到了社會變革背後的利益驅動因素,加之他是一位立身寬厚、講求“中庸之道”的哲學家,所以,他在講“仁義”的同時,並不排斥“利”,他雖有“仿於利……”,但也有“利,亦我所好也”,一定程度上承認利的合理性;墨子兼義利,一度在中國頗有影響:“天下之言,不尊楊,則尊墨”是為“利”尋求合理性的最後一次努力,然而很快就被日漸強大的儒家“倫理”觀念所淹沒,這一時期著名代表是孟子。孟子完全排斥“利”,認為義利不可兼得,故有“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之說,宣揚一種為確立道德倫理秩序“連命都不要了,還要什麼利”的倫理至上主義。從此,中國走向“義利”二元對立的絕對主義迷途,而且基本上是以義代利,言義而不言利。計劃經濟時代將這一對立推向了極至,市場經濟到來,能不能打破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思維定勢,衝破經理人成長的羈絆,將經理人的成功建立在兼顧利與義的合理基礎之上,就成為對新世紀中國經理人的嚴峻挑戰。

3. 不做有錢的“窮人”

作為經理人,將追求經營效益當作自己的一個重要奮鬥目標,這原本是無可非議的。尤其是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繁榮,給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帶來了高度文明。追求利潤的價值目標指向,現實利益主體地位的確立,利益主體間的競爭,這一切因素都充分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市場經濟的發展增強了人們的經濟意識與競爭意識。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就此放棄倫理道義和傳統的優良品德。恰恰相反,重新樹起義利兼容的大旗,重新發揚光大經營道德,這不僅是經理人獨特個性的顯示,更是競爭取勝的法寶。

具備義利兼容的品德,是對每一位經理人提出的根本要求。這不僅是人們的義務,同時更是經理人帶領公司向前發展、不斷壯大的重要保障。

在北京金倫大廈高大建築物上,遠遠望去,就能看見“以德為魂,以人為本”8個大字,這是公司的經營理念。將義與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促進公司的蓬勃發展。在商潮湧動、魚龍混雜的情況下,金倫大廈向廣大顧客做出的承諾是:“金倫送給您的永恒禮物——商品質量”、“金倫使您的購物風險降低為零”。

在金倫大廈的經理層及全體員工中間,牢固樹立了“以德為魂,以人為本”的經營思想,為了兌現承諾,堅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公司有層次地一步一步推出“零風險購物製度群”,並促使它深入人心,影響廣泛久遠。同時在以下幾個方麵采取了具體措施:

一是堅持“賣世界名牌,售華夏精品”的經營特色,既提高了商品的檔次,又為保證商品質量奠定了基礎。

二是嚴把進貨質量關,針對社會中各種吃回扣的弊端,實行了“進貨員風險抵押金製度”、“進貨產品抽驗製”及聯營廠家商品和人員的“質量資格審查製度”。

三是請“消協”坐堂,引“質檢站”入店,嚴格監督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

四是設立“經理巡堂製”和“模擬購物製”,建立起“明查”與“暗訪”的雙重保障體係;

五是公布“總經理熱線電話”、設立“顧客賜教獎”,旨在讓所有顧客共同監督。

一係列的措施,最終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要實現義與利的最佳兼容。正是由於公司總經理具備了義利兼顧的品德,所以才能帶領公司在開業5年的時間裏,每年以銷售額遞增98%的速度迅速發展起來。

由此可見,義利兼容不僅是普通的商業道德的體現,更是經理人的一種獨特個性與優良品質的充分表現,也是經理人良好素質的具體體現,更是當今市場經濟大潮中,經理人參與競爭、積極向上、永遠進取的堅實基礎。因此,義利兼容的品質,是對眾多經理人提出的根本要求,其實質內容就是,經理人必須具備優秀而具特色的品質,再加上卓越的才能和永不言敗的精神,這樣,經理人才有能力率領整個團隊在激烈的商戰中,不斷壯大,永遠向前。

4. 得人心者贏市場

孟子在論述君王治理天下時曾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用於資本主義的政黨競爭,是政客爭取公眾的擁護而贏得選舉的關鍵。因為現代社會政黨競爭的重要遊戲規則是:首先,知公眾所好所惡;其次,透過公眾的需求去知己知彼;然後,比對手更好地滿足公眾;最後,善於把雙方的短長向公眾宣傳。其最終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贏得民心。這個遊戲規則用在市場競爭中也同樣如此。

說起市場競爭,人們習慣就想起“知己知彼”這類論述兩軍相爭的話,隻不過,市場競爭中的“知己知彼”,是指隻有你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滿足公眾(消費者),才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知己知彼放在競爭的視野中,不同於戰爭中對相爭雙方做客觀分析,而是要透過公眾的需求這個中介去觀察雙方的優劣。競爭的一方需要明白的是:對手在哪些方麵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自己能不能學習、模仿;哪些方麵還沒有滿足,自己能不能針對這些缺陷改進。他行“仁政”,你比他更好地行“仁政”,他對顧客施恩惠,你比他施更多的恩惠,你才可能反客為主,後來居上。

日本豐田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準備進軍美國小汽車市場,把早就成功進入美國的西德“甲殼蟲”車作為競爭對手。豐田透過公眾去知彼,通過市場調查發現,甲殼蟲滿足了美國消費者希望價格低廉、耗油量少、維修方便、便於停車和超車等需求;但甲殼蟲還不夠“美國化”。豐田的產品戰略就是盡量學習、模仿對手之長,又彌補、超越對手之短。推出一種新的轎車,比甲殼蟲還省油、還小巧輕便;並以美國車為模型進行改良使之小型化,內部的扶手、腿部活動空間,正好設計得適合美國人的長胳膊長腿。於是,這種新車很快建立起品牌信譽,搶走了西德轎車的不少市場。

這裏,人們或許能概括出豐田汽車競爭獲勝的幾點重要“遊戲規則”。首先,了解汽車消費者需求的所惡;其次,透過消費者的需求去了解競爭對手;再次,比對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最後,把雙方的優劣短長向市場公布和宣傳。

市場競爭看似是競爭者雙方的較量,但必須切實考慮到第三方——消費者的反應,一味與對手廝殺,忽視了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就陷入了“惡性競爭”;隻考慮如何打敗對手,而不管采取的手段能否被公眾接受,最終結果也會失去市場。百事可樂的含糖量比可口可樂多9%,有些美國人喜歡更甜的百事。當百事可樂銷量猛增時,可口可樂急於反擊,在1985年匆忙做出一項決定:突然宣布改變已有99年曆史的配方,推出更甜的新可樂。誰知新可樂上市引起軒然大波,許多美國人從小就飲可口可樂,它蘊含的情感象征、消費者的自我形象以及過去的回憶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而且,可口可樂也反複宣傳:“隻有可口可樂,才是真正可樂!”即隻有它自己是“正宗貨”、“地道貨”,其他可樂都是模仿。改變傳統配方嚴重動搖了它在人們心理上“真正可樂”的地位,損害了消費者對它的情感依戀。盡管做了大量工作,新可樂上市仍是一場慘敗。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教訓。

5. 先賺人心,後賺金錢

提起商海弄潮的經理人,人們很容易想到“奸商”一詞,更有“無商不奸”的說法。在人們傳統的概念中,商人從來都是狡猾奸詐的,見利忘義,惟利是圖。而事實上,所謂經理人,必須是先做一個成功的人,然後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