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時代變化了,也許人心不古了。越來越多的人或者明知故犯,或者為了一時之便,或者“事出無奈”,或者根本就沒有“誠實”的想法,總之,道德良心長出了老繭,出爾反爾成為常規。無論進貨付款,還是收款送貨,如果他們說“盡量按時”、“沒有問題”,心中想的可能是“能兌現更好,不能兌現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次就這樣了,下次再說”。
小事上的輕言虛諾,非常容易習慣成自然,一旦重大的事情臨頭,就不大可能成為忠誠守信的君子了。而真正的商場英傑,都極為重視自己的信譽與名聲。
“船王”包玉剛曾經對人這樣說:“簽訂合同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慣例手續,紙上的合同可以撕毀,但簽訂在心中的合同不能撕毀。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
20世紀50年代,包玉剛還隻是航運界的無名小輩,經營散裝貨輪,噸位小,租金低。60年代中後期,能源運輸需求劇增,包玉剛看準國際航運將出現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就大舉購買油輪,成立環球航運集團,積極投入石油運輸。但是租船的主要客戶——歐美的石油公司卻對華人船隻不屑一顧,包玉剛何許人也,他們聽都沒聽說過,根本談不上合作。
包玉剛是個看準了就決不放棄的人。他憋足了一口氣,一家家地拜訪各石油公司,鄭重許諾如果不能保質保量地將石油運送到目的地,情願接受加倍懲罰。費盡了百般口舌,不屈不撓的包玉剛終於說動了ESSO公司的經理戴維·紐曼,不過,這位小心謹慎的洋經理隻答應租一次,而且是四隻小型油輪。
“隻要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
包玉剛充滿信心。他把這次合同看作環球公司打入國際航運界的聲譽之戰,精心策劃,親自指揮。從計算運送日期到人員配置、調整他一手操持,終於高質量地提前將石油送到了指定港口。
當心中滿是懷疑的洋先生親自看到了東方人的表現,他拉住包玉剛,激動不已地說:“包,中國船好極了!”在戴維·紐曼在激動之餘專為包玉剛舉辦答謝宴會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一位新的船王就要崛起了。
絕對可靠的信譽,成為包玉剛無與倫比的資本。經過短短20年的發展,包玉剛的船隊已經達到了70餘艘,1330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獨立船東,成為了真正的“世界船王”。
有人說,包玉剛對三樣東西最為看重。第一是信譽,第二是信譽,第三還是信譽。是啊,因為永遠無可懷疑的誠信,包玉剛贏得了多少支持啊。
彙豐銀行從60年代起就極力支持包玉剛,不僅擁有包氏企業的大量股份,還吸收他進董事會,成為第一個亞洲人董事,甚至成為副董事長。日本最大的銀行興業銀行,聘請包玉剛擔任曆來由本國人任職的高級顧問。基辛格擔任主席的美國大通銀行委員會,也專為包玉剛留下一席之地。
也許,最直接的支持來自“船王上岸”中的一幕。1989年,不滿足現狀的包玉剛果斷決定投資,“棄船上岸”與著名的英資“怡和”財團爭奪“九龍倉”。其實,早在兩年前,包氏收購的“九龍倉”股票已經超過了怡和公司,但怡和為了奪回九龍倉,利用包玉剛不在香港的機會,突然高價收購,也有許多其他公司紛紛參與,股價飛漲,隻升不降。這時,在香港中環文華閣,包玉剛的手和另一雙巨人的手握在了一起,他就是李嘉誠。經過一番鏖戰,九龍倉宣布,擁有20%股權的包玉剛進入董事會。這標誌著包氏戰勝“怡和”,收購成功。而他所購的九龍倉股票,其中1000萬股,就來自於李嘉誠。
為什麼李嘉誠會慨然以股權相送呢?除了利益,也許還有可歸因於包玉剛重信然諾、果斷豪爽而又穩健紮實的作風吧。
沒有人會否認誠實,會輕視榮譽,但很多人卻做不到真正的言出行隨,言行一致,因為畢竟,誠實並不是法律所要求的。
通過嚴格的道德約束,把道德要求變成絕對的權威,包玉剛的做法確是世之罕見。
13. 對失信者絕不寬容
榮譽就像一張白紙,一經玷汙,很難複原。過分的寬容會使人們喪失對榮譽的珍視。
包玉剛恪守信用,同時對於不講信用的人嫉惡如仇,絕不留情,毫不寬容。
有一次因為朋友極力介紹,包玉剛勉強同意把一艘船租給一位不熟悉的港商,簽約6個月。那位港商為了得到合同,費了千言萬語,“絕對按期歸還”、“一秒也不拖延”等等的保證,說得人不由得不有幾分相信。
事有湊巧,就在租約將要到期的時候,恰逢蘇伊士運河關閉,引起了航運費用飛漲,各家船東的船隻租金也跟著上揚。那位“聰明”的港商打起了小主意,企圖繼續租用包氏的低租金貨船,所以遲遲不將貨船交還,卻向包玉剛打招呼,主動將租金提高一倍,答應預付租金三分之一。
要說租船給誰都是一樣的租,包玉剛隻要順水推舟就行了,還可以額外多收租金。
不!包玉剛眼裏揉不得半點沙子,不講信譽的人,他堅決不予合作。
港商看事情不對,親自送錢上門,苦苦哀求,然而,包氏一副冷冰冰的鐵麵不為所動:“你如果老老實實地把船交還,再和我談租船的事,我會照原價和你再簽一份合同的,現在,你就是把租金再提高10倍,我也不會租給你了!”
說話、做事絕對可信、可靠,包玉剛的好名聲越來越大,以至於所有的人,在和他打交道的時候都不得不小心謹慎地恪守“信用”的準則了。
對失信者絕不寬客,這並不意味著不講情理。人人都會有失誤的時候,違犯規定,是無可挽回的錯誤,還是不小心產生的過失,這一區別意義重大。
曾任IBM公司總裁的托馬斯·沃特森有則故事。
一位下屬因工作中的失誤使公司損失了1000萬美元,在內疚之餘,他立刻遞交了辭職書。沃特森把這位前途遠大的部下叫到辦公室,衝著他板起麵孔,聲色俱厲地怒吼,“辭職?你想都別想!我在你身上花了1000萬美元的教育費,你以為我這時候會這樣讓你走嗎?”
這個時候,下屬的眼中充盈著激動的淚花,眼淚必將化為日後玩命工作的動力,以報答這一頓“痛罵”。
違犯規定決不姑息,同時允許部下出現失誤,這是每一個經理人應有的健康態度,雖然把握問題的尺度很難,這正是批評藝術的關鍵。
日本新電氣公司經理永守向來以“斥罵”管理公司。用他的話說就是:“經常挨我罵的,是第一流的人才;偶爾挨我罵的,是一般的人才,從來不挨罵的,根本就是廢物。”
由於公司從事的機電設計要經常麵臨失敗,因此公司人員也就經常挨罵。而內心中,永守卻這樣告誡自己:“如果失敗率在30%,根本就可以不予置理;如果達到一半,隻需要提醒;如果超過70%,這才需要痛罵!”
一次,永守對一位年輕的員工大發脾氣,事後想到這個小夥子性格倔強,恐怕會難以承受,就專門把公司裏他的好朋友找來,好像不經意似的說:“那個家夥遭我痛罵一頓,不過他是很有前途的,你應該向他學習啊!”
對下屬從無好臉色的永守,十幾年來堅持每年給每一位職工寫一封信,親自動手,寫上生動活潑的評價,尤其充滿褒獎和鼓勵,甚至在員工增加到了數百人時還仍然堅持。
嚴格,卻不嚴酷;不寬容,卻又不拘束;使人畏懼而不敢違犯,卻又不致“恐怖”到使人無所適從,這就是經理人素質所應當達到的最高境界。
14. 別在品德上跌傷
一個成功的經理人,首先是一個成功的人。良好的道德修養,滲透到經理人生活的一言一行,形成時時處處的嚴格規範,一直影響你的一生。
公司和人一樣,有著自己的品格。奉行不同道德規範,就有不同的行為抉擇。
1982年,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一種名為“泰諾”的解熱鎮痛藥遭人破壞,被摻入了有毒的氰化物,有些消費者在服用後中毒死亡。麵臨這樣的局麵,公司的品格遭到空前的考驗。怎麼辦?
正像許多著名的大公司一樣,強生有自己的根本價值觀和信條,即該公司宗旨。它明白地規範了企業對消費者、社會、員工和股東的責任,以消費者為先,社會、員工次之。
宗旨確實堪稱高尚,但麵臨實際的難題,強生能夠信守嗎?為了消費者的絕對安全考慮,強生公司總經理果斷決定,不惜代價,寧冒經營危機的風險,立刻全麵回收全美各地的“泰諾”,為此耗資2億4千萬美元!
尷尬的局麵順利解決,對強生的全麵聲討變成了一片喝彩。強生不避艱難、信守品格的行為令人敬佩,盡管損失了若幹美元卻意外地大大提高了聲譽,所以,很快就走出陰影而贏利。
在自身利益與法律、道德發生衝突的時候,並不是任何一個企業的經理人都能夠高水平地處理的。許多工廠源源不斷地排放廢氣、汙水,經理人眼看著果木枯死、河流汙濁而無動於衷,這種經理人的形象不正像那種隨地便溺的不講公德者嗎?
有些經理人明明知道自己公司的產品存在缺陷卻百般抵賴,繼續大量炮製,給消費者造成危害。比如,在啤酒瓶爆炸風波最嚴重的時候,某位公司經理為自己辯護,居然大言不慚地講什麼“酒瓶發生爆炸的概率僅為萬分之二”雲雲,他難道不知道,每年幾千萬、上億隻酒瓶出產,萬分之二就意味著幾千人、上萬人受到傷害!對每一位受害者,公司又都是百分之百的凶手,應該百分之百地承擔責任!
有道德的國家就必須有許多有道德的企業,這些企業就必須由有道德的經理人來經營和管理。也許道德、良心和社會公德這些概念,與市場、利潤和掙錢風馬牛不相及。“經商,不就是賺錢嘛!”不講道德的人比有道德的人好像更加理直氣壯,更加得意洋洋。這讓人想起狄更斯筆下的吝嗇鬼,大言不慚地誇耀自己聖誕節不必破財買禮物,因為他沒有一個朋友!
遵循道德準則,也許會感覺不方便,不利於經營,但放眼未來,隻有道德高尚的經理人,才能真正受到社會的推崇,得到社會和員工的支持!
商海逐鹿,每天在發生著多少道德抉擇!經理人,你會做出何種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