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與成功是每個經理人的美麗夢想。當今時代為創業者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機會,關鍵是每個人自己能否把握住機會。經理人在年輕時就要定下人生奮鬥的目標,立誌攀上事業的頂峰。一切偉大都源於平凡,艱難險阻不可避免,創業者隻要不怕任何困難和挫折,堅定必勝的信念,就一定能獲得成功。可能你最初擁有的隻是夢想以及毫無根據的自信,但是,所有的成功都是從這裏開始的。
1. 你天生就是賺錢的命
創業,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突破常規,向不可能挑戰。打破傳統觀念與思維方式的束縛,是公司發展與壯大的必要條件。然而,要突破現狀、衝開束縛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維持現狀比較容易,也不會有很多的麻煩。所以,有不少人常常這樣說,“我天生就不是賺錢的料”,好像成功的經理人天生都會做生意一樣。事業尚未開始,就把創業之門自我封閉了。
殊不知,公司經營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必退。如果沒有向不可能的事情挑戰的勇氣,隻想維持現狀,不求進步,不願創新,那麼用不了多久,公司就會走下坡路。
不少家族公司的逐漸敗落就是很好的說明。家族公司的所有者與經營者常常是合二為一,經理人對自己辛苦創業打下的江山看得很重,寧願守著舊攤子吃老本,而不願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因為創業是非常冒險的事。由於缺乏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公司經理的思想固步自封,把傳統經營方式視作不可更改的法寶,這樣公司就不能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不能與社會同步前進。最終的結果隻能是業務不斷萎縮,直至公司倒閉。
因此說,向不可能挑戰是公司發展的靈魂,是公司進入市場的關鍵,更是公司效益增長的動力。創業必須勇於衝破現狀,打破舊傳統的束縛。正所謂,不破不立,隻有先破,才會有所創造。
有這樣一位餐館的女經理,她的經營思維與經營方式頗為獨特。與別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她絲毫不受傳統的約束,見解非常獨到。
一般人開餐館,非常講究對地理位置的挑選,一定要臨街、熱鬧而且交通方便,餐館內裝飾氣氛也多以熱烈、喧嘩為主。而這位女經理開餐館卻沒有因循守舊、按慣例行事。她偏偏將餐廳開在了一條僻靜的小胡同裏,餐廳的裝修也是結構簡樸、平易,沒有絲毫過於修飾的味道。至於餐館的顧客,也不是那些生意人或是熱戀中的情侶,出人意料的是那些即將離婚的夫妻。女經理頗有創意地給餐館起了個名字——話別餐廳。
也許在傳統觀念中人們普遍會認為,但凡離婚的人一定要打個你死我活,不可開交,而且這種打鬧也見不得人,隻能在家裏鬧,惟一的公開表示就是最後到有關部門領取一張離婚證。
然而,這位餐館的女經理卻沒有受傳統觀念的約束,她認為,離婚同結婚一樣,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為離婚吵得不可開交是極端不明智的事;離婚應該通過心平氣和的談判與商討來進行,所以,人們需要有離婚餐廳這樣的地方來平衡一下感情的落差,更需要這樣一個地方來商量離婚後的各種事宜。
於是,女經理以其女人特有的縝密心思和脈脈溫情,開設了這家離婚餐館,用濃濃的人情和平靜的氛圍贏得了人們的信任,補償了婚姻破裂給人們造成的傷害。“話別餐廳”的生意逐漸興隆,這一切都還要歸功於女經理敢於去做多數人都認為是不可能的事。
一家小小餐館的經理,卻具有十足的勇氣去打破傳統觀念與傳統方式的約束。而正是這種向不可能挑戰的思維與意識,為小店帶來了興隆的生意。因此,對於那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來講,公司經營者具有勇於改變現狀、衝破束縛的挑戰精神,更是公司發展的關鍵。
2. 立誌拚搏不言愁
商場如戰場,經商就如同打仗一樣,需要麵臨各種殘酷無情的競爭。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經營公司要比指揮戰役更為複雜、曲折。因為任何戰爭都會有結束的時候,即使是兩次戰役之間,也會有間歇和喘息的機會,但公司經營所麵臨的競爭卻是永無止境的。因此,對於經理人而言,創業史就是拚搏史。
任何公司都是幹出來的,所以拚搏精神是每一位成功經理人必須具有的。而所謂的拚搏,就是一個人應當性格堅強,勇於實踐,在困難和挫折麵前永遠不喪失勇氣和信心。
許多經理人在自己的實踐過程中已經深刻體會到,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克服了困難就能夠前進,克服不了困難公司就隻有停止不前,甚至有可能徹底失敗。所以,有的經理人總結出了這樣的經驗:“決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拚搏才能勝利,這是創業成功的不二法則。”
廣東一家規模不大的玩具製造公司,剛剛創立不久就與美國的一家公司簽訂了貿易合同。美方將10個新產品的圖紙送到該廠,要求在3個月內交出樣品,以便在當年向全世界各地征求訂貨。按照廣東這家公司當時的生產技術條件來看,每個月隻能安排並完成一個新產品的試製工作。要在3個月內拿出10個新樣品,的確太難了。
於是,有人向公司經理提議,要求向外方提出寬限交貨期。而經理卻毫不動搖,他說:“美國人辦事講時效第一,我們一定要拿下這一單生意,把我們的牌子打出去。”經過挖掘潛力和進一步技術改革,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樣品最終按期交貨並空運美國。經檢驗,質量完全符合國際標準,公司也由此贏得了外方的稱讚和信任,從而在國內外市場上打開了銷路。
勇於拚搏,決不向困難低頭,是經理人的必備素質,更是公司振興壯大的力量保障。當今許多的知名公司和著名經理人,都是憑借著勇於拚搏的精神在激烈競爭中發展起來的。
台灣省塑膠公司總裁王永慶是公司的創始人,在台灣被人稱為“經營之神”。在王永慶的創業過程中,一個最重要的經驗就是敢於拚搏、善於拚搏,不向困難低頭。
20世紀60年代,台灣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加工製造業發展迅速,惟獨塑料工業由於困難重重,無人敢問津,即使是台灣最著名的塑料專家也對此退避三舍。就在人們麵對塑料業這塊“肥肉”不敢下口的時候,在商界隻稱得上是“小字輩”的王永慶挺身站了出來。他力排眾議,籌集了60萬美元,創辦了台灣第一家塑膠公司。
對於王永慶此舉,不少人都認為其太幼稚,是利令智昏。實際上,王永慶這一決策看上去十分莽撞,其實卻是經過周密而理智的分析,深思熟慮後才做出的決定。為了創辦塑膠事業,王永慶請教了許多專家,親自到日本考察,對台灣島內外市場進行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從長遠考慮,塑料工業大有前途。
對於塑料工業的發展步驟與方法,王永慶已是胸有成竹。事實上,能夠做到這一步的,台灣島上並非隻有王永慶一人。但是,與王永慶相比,其他的商家或許在經濟實力上更占優勢,可獨獨缺少了那一種敢於拚搏、誓不低頭的頑強精神。結果自然是眾人錯失良機,一塊令人垂涎的“肥肉”讓王永慶得以獨自享用。經過幾年的奮鬥與拚搏,王永慶的台塑公司終於打開了局麵,在台灣及國際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並占有了一席之地,王永慶也因此而獲得了“台灣塑料大王”、“經營之神”的美譽。
有位經理人曾寫下了這樣的豪言壯語:“我們生命的目標和道路,不是享樂,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動,在每一個明天都要比今天前進一步。”這就是經理人創業時拚搏精神的真實寫照。
在戰場上,講求“狹路相逢勇者勝”,在商場也同樣。經理人在遇到困難與阻礙時,必須勇於拚搏,才能克服困難,進一步發展。如果向困難低頭,放棄了拚搏精神,就難以創造自己輝煌的事業。
3. 在夾縫中找到搖錢樹
經理人創業成功與否,重在把握好機遇。要善於分析和認清形勢,抓住有利於己方的時機,發展、壯大自己,特別是在當今市場變幻莫測的情況下,許多機會稍縱即逝,麵對突如而來的機會,經理人若不能果斷地下定決心,往往就要貽誤戰機,甚至帶來終身的遺憾,因此,在分析經營環境諸多因素的時候,經理人應善於尋找發展的機會,從而駕馭機遇、把握機遇、利用機遇,達到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最終目標。
美國著名的酒業大王、億萬富翁史密斯·巴尼創業的成功,就得益於他把握創業機遇的能力。巴尼創業初期,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得知由於穀物緊張,釀酒廠不準用穀物釀酒的信息後,預測到“威士忌”酒馬上要成缺門貨,於是馬上以每股90美元的價格,買了5500股美國釀酒廠的股票,並擁有5500桶的烈性“威士忌”酒,巴尼不失時機地把酒改成瓶裝後賣出去。結果,買酒的人排成長隊,5500桶酒轉眼間就賣掉2500桶,正當他想一鼓作氣把剩下的酒全部賣光時,一位來訪的化學工程師告訴他,如果“威士忌”酒摻上80%的廉價土豆酒精,數量可以增加5倍,而且這種混合酒的味道也不錯。巴尼在腦子裏飛快地做了一番計算,如果這樣一混合,他剩下的3000桶酒就能變成15000桶。巴尼立即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買下了一家倒閉的甜酒廠,並把它改成土豆酒精廠。沒過多久,這種混合酒製成了,巴尼給這種酒取名“金市”商標。結果,商店前麵又排起了買酒的長隊。巴尼的巨大成功,關鍵在於他正確分析了形勢,並抓住了時機。
市場機遇對於所有經理人來說,不帶任何傾向性,而是機會均等的。即使處在劣勢的位置,如果看得準,謀劃得高,及時抓住有利時機,同樣可以取得好的創業效果。瑞典有一家名叫“填空檔”的公司,創業時的總經理海格爾隻知道要創業,並不知道從何下手,他就想出了一個主意,就填補市場的空檔,所以給公司取名“填空檔”公司。海格爾的特點就是非常注意了解顧客購物趨向和哪些商品在市場上緊俏,看準“空檔”後馬上著手經營。而當其他公司也開始經營同樣商品時,他又轉而經營其他填空檔的走俏產品。他運用自身靈活多變的優勢,根據市場變化趨勢,抓住了市場變化中的一次稍縱即逝的機會,使企業在競爭中始終處於有利位置。
經理人在具有機遇意識的同時,要注意分清機遇的性質,哪些機遇是可以利用的,哪些不是真正的機遇,不能見“機會”就上。如果草率做出決定,往往會走入誤區。如美國一位汽車公司總經理,看到西班牙市場缺少一種家用旅行轎車,就將通用汽車公司生產的“諾瓦”牌汽車引進西班牙進行生產和銷售,由於“諾瓦”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不走”,因而導致了這種汽車在西班牙及使用西班牙語的拉丁美洲各國備受冷落,難以打開銷路。中國某公司總經理在考察意大利市場時,意外地發現外國的幹電池在意市場上比較走俏,遂決定向意大利市場出口“白象”牌電池,結果久銷未動,後來一谘詢,才知白象雖然在泰國、印度等國是被當作神物看待的,但到了西歐,白象卻意味著累贅而無用的東西,如此誰還願購買呢?中國的茶葉與香水曆來在歐洲市場上有很好的銷路,中國一家企業生產了一種香水,取名“百愛神”,中文表達雅致,沒有任何毛病,但其標簽上的英文字母組合的名稱,在英語中卻隻表示“毒藥或毒殺”,因此在打開歐洲國家市場時屢遭碰壁,這樣的香水,外國人誰敢使用?可見,創業時抓住市場機遇與對市場進行冷靜分析,兩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
4. 闖過最艱難的時刻
若要問經理人創業初期最艱難的是什麼,那就是信息不靈,兩眼一摸黑,空有一腔豪情壯誌,不知道賺錢的機遇在哪裏,也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努力。
經理人對事物、信息的識別能力對公司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生產日光燈啟輝器的鋁皮是一種微利的生意,幾乎沒有什麼廠家會特意去製造這樣的東西。但是浙江的一個小公司就專門生產這樣的鋁皮,並占有了國內市場80%的份額,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公司的效益不錯。1990年北京舉辦亞運會時,南方一家小廠獲準生產有亞運會標誌的小旗子,他們一共生產了幾億麵這樣的旗幟,利潤可想而知。
機會在哪裏?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擁有豐富信息的人。商海洶湧,行情瞬息萬變,經理人在獲得一定數量的信息之後,需要對看上去撲朔迷離的商情做出冷靜的判斷,從而抓住白駒過隙般一閃而逝的機會。冷靜正確的判斷總是建立在掌握大量全麵的資料之上的。但是,掌握信息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樣,掌握信息和判斷之間就有一個時間差,矛盾就出現了:怎樣對信息進行準確判斷以助自己創業成功呢?
第一,要善於篩選信息。當今時代,各種信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在這個各種信息撲麵而來的信息爆炸時代,經理人要及時獲得最需要的信息,需要獨具慧眼,進行甄別和選擇。經理人要善於對信息進行正確識別,穿透表麵的現象而把握事物的本質。曾經有這樣一個人所共知的例子,一個製造鞋子的公司派一個職員去一個小島上調查,這個職員發現島上的人都沒有穿鞋,便認為鞋子在島上肯定沒有銷路。第二個職員做調查之後,得出的結論認為,島上的人沒有穿鞋,鞋子的銷路會很好。第三個職員在仔細調查的基礎上,還調查了居民的收入、島上的氣候,做出了一個比較中肯的結論,認為島上的居民需要鞋子,並且有能力買得起鞋子,並大致估摸了鞋子的數量。在這三條信息中,毫無疑問,公司經理要篩選掉前麵兩條信息而選擇最後一條信息。俗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同樣的信息,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初始反應和看法,就是經理人之間的看法也不盡一致。這與經理人的學識、能力、經驗和直覺有關係。
第二,要學會分析加工信息。經過信息的收集和篩選階段,經理人需要把信息“標準化”,把枯燥的文字、數字轉化成可供決策的內容。這是一個富於創造性的技能。仍然以上麵的例子來講,公司經理在選擇了第三條信息之後,根據獲得信息的內涵,需要做出一係列的決策,如生產鞋子的數量、產品的樣式和價格等等。這種轉化看上去似乎是模糊的,不是有章可循的,但卻存在著內在的規律性,對信息的加工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經理人的水平。
在上海舉辦東亞運動會時,生產體育產品的康威公司讚助了本屆東亞運動會,中國獲獎運動員穿康威運動服領獎,康威也因此名聲鵲起。而本來在國內很有名氣的生產體育服裝的某知名公司,認為東亞運動會是區域性體育比賽,讚助商不會有什麼利益,沒有過多地加以注意,遂放棄了這個機會,結果一個疏忽無意中壯大了一個競爭對手。一條同樣的信息,兩家公司對此分析不同,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現代社會,獲取信息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困難的是從大量的信息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抓住信息背後隱藏著的商機,這樣方顯示經理人的才華。
福特公司副總經理李·雅科卡在離開福特時對繼任者說:“菲爾,你的毛病就在於讀過哈佛,那兒的教授們教你在取得所有事實之後采取行動,你已經掌握95%的事實,而為了取得最後的5%,還要再花費半年的時間。等你半年後掌握了5%,你的事實已經過時了,因為市場行情已經發生了變化,生活的真諦就在於此——掌握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