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財富運營的理念真經(1 / 3)

理念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有人說,經營理念就是經理人明天的聖經。中國目前確實有非常多的靠暴富發起來的大款和投機者,而缺少具有真知灼見的經營理念和高瞻遠矚的優秀經理人。要想使自己所領導的企業迅速成長,成為行業霸主,成為傲世梟雄,從而實現自己的管理夢想,經理人必須秉持卓越的經營理念,追求企業的價值最大化,以一種永不滿足的追求和出類拔萃的精神,修煉自己的意誌和品質,在磨礪中不斷完善自我。

1. 一切要讓“上帝”滿意

在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中,除了人才以外,另一個關鍵的因素便是公司的“上帝”——顧客。在市場經濟中,“顧客至上”是經理人永恒的信條。無論經營何種公司,顧客都是公司的“衣食父母”。因為他們既是公司的服務對象,也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所以,顧客將最終決定經理人的成功與否。因此,即使在惟利是圖的市場選擇中,人仍是市場中最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員工與顧客,這兩種人的因素都是最值得經理人予以充分關注的。

日本著名企業家上野明有一段名言:“低速增長的時代,也能保持輝煌業績,這並不容易。但是如果經理人掌握獨特的經營哲學,並將其滲透到公司組織的最低層的話,在不景氣時期就會有很強的抵抗力;景氣時期發展起來的能力也會更加出類拔萃。”現代公司的經營理念,就是不斷地創造讓“顧客滿意”的環境和氛圍,以“顧客導向”為中心開展經營活動。因為,隻有贏得了顧客,才能創造出效益,這一點是不言自明的。

現代經理人應該樹立的全方位“顧客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認清需求的真正含義。一個合格的經理人對於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量、需求時間應當做到心中有數,否則,經營中就容易失去顧客、遭遇風險。比如,經理人看到生產自行車成本低、利潤高,就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投資生產自行車,結果造成產品的大量積壓,使公司嚴重虧損。因此經理人應該根據顧客不斷發展的新的需求來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向。

(2)根據各種不同類型顧客的需求來劃分和確定本公司的目標市場。可以按照地理位置、人口因素、消費習慣等標準細分市場,選擇其中最適合本公司的產品和經營方式作為市場目標。

(3)有的放矢地確定特定的顧客群,生產或開發不同顧客群所需要的產品,可以在產品的規格樣式、價格水平、促銷方法等方麵實行區別對待。例如,一家牙膏廠的總經理在確定重點經營產品時,經調查認識到,市場上各種成人牙膏競爭激烈,但兒童牙膏的生產廠家隻有五家,市場潛力大。於是,該廠瞄準兒童這個顧客群,開發出好幾種高級兒童牙膏,一舉獲得成功。

(4)注重對顧客的消費動機和心理的研究,並據之確定和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和方案。在2003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一家航空公司抓住旅遊者最怕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的心理,公開承諾,如果天不作美,連續下了3天以上的雨,凡是參加該航空公司組織的旅遊團的人,都將得到免費旅遊。製定這項規定之前,公司總經理對旅遊者的心理作了調查分析,發現旅遊者有三種心理:

第一,天氣隻有下雨和不下雨兩種情況,不下雨正好旅遊,有雨還能免費;

第二,見識一下是什麼新鮮事,那個公司一定很有特色;

第三,到哪裏旅遊都花錢,何不到這裏來,說不定正好會趕上下3天雨呢。

總經理經過仔細考慮後,決定采用這項策略。結果,不少旅遊者聞訊趕來,這一規定竟使得該公司“十一”黃金周的營業額比春節“黃金周”增加了30%。

(5)樹立特殊的經營風格。一個公司要想真正贏得顧客,就必須有自己的經營個性,為顧客提供獨特的產品和服務,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少我多,人舊我新”。否則,一味地模仿他人的經營方式,在起跑線上就已經慢了一步。

日本的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經常講:“經理要站在顧客的立場做事情。”事實的確如此,無論是從事產品的製造或銷售,任何事業的起點都應該站在使用者的立場上。凡是隨心所欲地去做生意的人,絕不可能在生意場上獲勝。某些百貨公司的服務經常使顧客產生一種“絕不再來”的感受,這可能是經營者本身的個性所致,商場本身也許並未注意到這些現象;但是,顧客對此卻不會多加考慮,隻要對該商場印象不佳就可能絕不再來。因為顧客購物時並非單純購物,他們同時也是在購買一種“感覺”。隻有把顧客的利益真正擺在第一位的商家,才會使顧客在進行購買行為時由衷地得到某種感覺上的滿足。

以爭取顧客為中心的經營活動,需要經理人開動腦筋,以敏銳觀察和謙虛求教的態度,透徹了解顧客的需求。因此,一個充滿現代意識的經理人應該學會巧妙地利用人性的特點,在顧客麵前樹立起自己的形象和權威,從而掌握市場的主動權。這就是當代經營管理藝術中的成功之道。要時刻記住:公司經理必須先於普通員工建立起一種“顧客至上”的意識,因為隻有在各層級的經理人員心目中真正有了顧客的地位的時候,公司員工才能形成敬業的精神,才能以全部的真誠和愛心去對待顧客,而這正是公司走向成功的關鍵。

2. 太想賺錢反而賺不來大錢

優秀的經理人,就是以最少的投入為公司贏得最大的經濟利益的人。但是,一個眼中隻盯著賺錢的經理人絕對賺不了大錢。每一個公司都希望生存下去,但僅僅要求生存,境界顯得太低,也並不一定能很好地生存下去。若要使自己的公司在社會上立穩腳跟,必須兼顧公司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才行。

當今時代,一個經濟效益良好的公司必然是具有良好形象的公司。一個誠實守信、合法經營的公司遠比損人利己、坑蒙拐騙的“皮包公司”具有更長久的生命力。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最能給公司帶來經濟效益的便是“信用”二字。具有現代意識的經理人在追求經濟效益時不能不具有信用觀念。信用是經營理念的重要內容,這是時代的要求,一個重信用的商店對顧客的吸引力有多大,這是不言自明的事。並且,激烈的競爭使得在商海中孤軍奮戰的經營方式早已不合時宜,人們更強調攜手合作,共創佳績,嚴守信用是對經理人最起碼的要求。隨著計算機網絡化的發展,商業交易中的各種支付憑證也越來越多,客戶對公司的信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做生意而不守信用,那是經營中的“近視症”,無異於自毀聲譽,自斷財路,正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占了小便宜卻吃了大虧。

英國管理學者羅傑·福爾克說:“世界上最容易損害一個經理威信的,莫過於被人發現他在進行欺騙。”我國古人為了取信於人,曾有過“千金買死馬”的故事。在當代西方國度裏,講求信譽的精明商人,也紛紛力圖做到“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媒體曾報道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年輕的女顧客在美國一家商場閑逛,突然,她的眼睛一亮,立刻喊來售貨小姐,要買一架德國產的正宗名牌貨——斯坦威三角鋼琴。售貨小姐看了一下標價牌,竟然不敢賣。她請來了值班經理,值班經理了解緣由和真相後也婉謝不賣。可顧客毫不讓步,連部門經理出麵斡旋都不為所動。最後,隻好請來了這家商場的總經理。

總經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後當場定奪:賣!按標價賣!而且送貨上門,免費調音,直到滿意為止!

原來,那架價值數千美元的鋼琴,標價牌上竟然少了一個零!很顯然,製作標價牌的工作人員太粗心了。顧客是聰明的,總經理更聰明。他將錯就錯,“一諾千金”,反而極其巧妙地傳播了商店的良好信譽和形象,使得這家商場的生意蒸蒸日上,這也總算是“錯有所值”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而以上例子恰恰說明: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言”是最美的。它不僅可以為你贏來八方客戶、四海賓朋,而且還能樹立起你的美好形象,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生意和資金。

因此,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經理人,絕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產品質量或售後服務等社會效益方麵。人們常常把公司用於改善服務質量如提供售後服務、免費谘詢、加強公共設施建設以及對顧客的額外贈與稱為“感情投資”,這種“感情投資”所帶來的,往往不是直接效益而是間接效益,不是眼前利益而是長遠利益。

經理人追求社會效益的目標,就是要在顧客和貿易夥伴的心目中樹立一個美好形象,從而提高公司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親切感和知名度。應當說,公司為了追求社會效益所進行的“感情投資”,將會為公司帶來難以估量的報償。比如,對於由政府提倡的有利於社會的公益事業和公益活動,公司能夠積極參加。這樣做,一方麵可以加深政府對公司的信賴與支持,另一方麵還可以提高公司的聲譽和知名度,增進顧客對該公司及其產品的認識和好感。可以說,公司聲譽、知名度和責任所帶來的東西,遠比商品本身的利益重大。

在計算機行業,IBM曾經受到世界上無數競爭對手的挑戰,而仍能以其良好的服務和聲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許多顧客一聽到IBM的名字就產生了信賴感和高質量感,願意付更多的錢來購買它的產品。因為顧客購買的不僅僅是機器本身,同時還買到了“滿意”和“信賴”。

3. 信譽是本,也是術

誠實守信,一直是中國人非常崇尚的一種美德。而在如今的市場競爭大潮中,求信不僅僅是經理人一種道德體現,還是經理人的力量所在,更是公司發展壯大的重要保障。

產品有價值,而生產經營者的信用、信譽則是無價之寶,而且這種無形資產的價值要比有形資產的價值更寶貴、更難得。因此有人將信譽比作是經理人的第二生命。公司的發展需要多方麵的因素,不像少數人認為的“隻要擁有了資金與技術就萬事俱備了”。許多時候,經理人的信譽會對公司發展的前途以及獲取成功的可能性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公司對消費者講求信用,維護自己的產品信譽,這是吸引消費者並獲得信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采用各種手法欺騙顧客,可能會得逞一時,但終究不能成大氣候,而顧客最多隻會上當受騙一次,卻不會永遠被蒙蔽。所以,優秀的經理人應該將維護公司信譽放在首位,以良好的信譽謀求發展。

1980年,一家製藥公司率先在全國宣布實行“產品五包”,也就是在原來“三包”的基礎上增加了“包產品降價和被淘汰的損失”。誰料想,就在“五包”剛對外宣布不久,國家衛生部門就頒布了淘汰100多種藥物的決定。於是,要求退貨、賠償的信函像雪片般飛到了公司,許多剛剛進入市場的藥品被退了回來。更有甚者,半年之後,全國又有130多種藥品調價,這對公司無疑是雪上加霜。

僅僅半年時間,公司就將損失上百萬元的巨額資金,如果隻為了堅守自己的承諾,維持公司的良好信譽,這樣做究竟值不值?大家議論紛紛、眾說不一。但總經理堅守承諾,絕不食言。以後事實的發展很快就做出了回答,眾多客戶深為公司恪守信用的精神所折服,當年就追加訂單600多萬元。同時,全國各地的公司業務員蜂擁而至,公司不但沒賠,還狠狠地賺了一筆。

建立並維護良好的信譽,對公司來講具有長遠的效益。作為經理人,必須要有寬廣的胸懷、長遠的目光,不能隻被眼前的小利所蒙蔽,而忽視了公司未來的發展前途。甚至在有些時候,為了長久的利益而作出短暫的讓利與犧牲都是應該的,這才是優秀經理人所應具備的胸襟與氣度。

信譽是公司的第二生命,是公司的興旺之本。“重合同、守信用”是公司進行正常經營活動的重要保證,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隻有“重合同,守信用”,公司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對於私營公司或中小型公司而言,物質基礎、技術力量的薄弱或許很難在短時間內有較大的改觀,但是講信用、建立良好信譽卻是經理人能夠做到的,也是必須做到的。公司規模較小,經濟實力不雄厚,自然會影響公司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這時則必須通過良好的信譽來彌補原有的不足。

誠實守信是中國人固有的美德,更是當代經理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作為經理人,在經營管理公司時,必須要實事求是,把工作搞得紮紮實實。

4. 抓住需求思維

在中國企業,一個時髦的口號是“以市場為導向”,其實,這句話隻說對了一半,在資源短缺、客戶短缺而產品過剩、商品積壓的時代,消費者持幣觀望,企業生產舉步維艱,企業發展戰略轉為“以市場為導向”,並沒有徹底改變企業的被動局麵。原因很簡單,因為顧客需求的變化超前於企業的變化,走在了產品之先。僅一個日本索尼公司,每年就推出1萬多種改進技術後的新產品,消費者能不期待明天的產品會更好嗎?能不將手裏的錢袋捂得更緊嗎?當然,有時他們也會發生偶爾的“衝動”,在一種或某些產品的喧囂中發生“購買錯誤”,但企業千萬不能將這種“購買錯誤”作為市場需求的信號,否則,它帶給企業和市場的將是負麵影響,使市場和企業產生錯覺,最後讓企業和市場一起找不到感覺。

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生產什麼,市場上就賣什麼,顧客當然就得買什麼。到了市場經濟時代,顧客不買什麼,市場上就不銷售什麼,企業就不能生產什麼……顧客的位置,變得愈來愈重要了,重要到企業決策、市場行為、品牌戰略等等,都要緊緊地圍繞著顧客來做。顧客,是一個大“吸盤”,將產品流、貨幣流通過顧客流牢牢地吸附在一起;顧客,更像一個大“蛛網”,裏三層外三層地箍在一起,足可以不斷地吃掉任何“上網”的企業及其產品。

傳統的行銷管理像一座金字塔,經理人總是擔心塔尖是否牢固,比如市場份額的擴大是否有“不到位”的狀況,廣告是否被過濾掉,銷售網點是否被排擠掉,產品是否被其他廠家替代掉等等。經理人恰恰忽略了顧客的反應,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顧客已經“棄暗投明”?如果出現這種結果,實際上經理人沒有對顧客表現出足夠的重視和關注。

日本豐田公司堅持從顧客的需求入手,創造了一種“倒流程”生產模式。他們一反生產汽車時的正常流程,從最後一道工序開始往前推。這種做法的好處起碼有三點:一是實現了所有工序上的所有部件“零次品”,例如輪胎之前是輪框,輪框的前麵是車軸,再前麵是發動機……生產出來的每一個產品,都能絕對保證質量;二是實現了“零庫存”,不講存量,沒有積壓,節省了成本;三是擴大了銷售,由於全部生產部門都是以市場訂單為“第一道”工序,全都把焦點聚集在市場銷售部門的市場開發和銷售水平上,就必然形成一種非常先進和科學的管理方式,建立了一種優質高效的企業運行機製。

這種“倒流程”生產方式,就是經營理念的改變,它好比一座倒過來的金字塔,將那塔尖指向到客戶、顧客和消費者那裏,一竿子插到底,再也沒有什麼猶疑!這種已經在發達國家行之有效的經營理念,一旦登陸中國市場,其帶來的衝擊波將使中國企業產生新的強烈震蕩,經理人的思維模式不得不變市場導向為顧客導向。

5. 練好內功求生存

經營公司就如同建造高樓大廈,經理人則是建築師。具備腳踏實地、作風穩健的素質,是對一名合格經理人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公司得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保障。一幢摩天大樓的興建,需要有堅實牢固的基礎;而一個公司的蓬勃發展,更需要有實實在在的根基。沒有基礎的公司,就好像建在沙灘上的建築,經不起任何風吹浪打,稍有風浪就必然會被摧毀。

不少經理人都知道,公司的發展需要具有進取精神。然而,凡事不可操之過急,想達成遠大的目標不能一蹴而就。不考慮自身的實力狀況,單純為了擴大而擴大,這是許多經理人容易犯的錯誤。擴大並不一定就是好的,也並不一定可以促進公司發展。畢竟,在沙地上不能建造樓閣,在學跑之前最好是先學會走。

在公司穩紮穩打、建立基礎的時候,更重要的是打下堅實的質量基礎,質量是公司經營成敗最關鍵因素。

競爭是公司經營管理的強製性目標,而質量則是獲得競爭成功的關鍵因素和必要條件。沒有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公司就沒有強大的競爭力。

質量就是生命,這是對經理人經營理念的要求,同時也是市場經濟優勝劣汰法則的必然結果。在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製下,公司的生存與發展取決於它所提供產品的過硬的質量,高質量產品自然會在競爭的過程中脫穎而出。

對經理人而言,一個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樹立質量觀念,在公司的經營決策與經營管理活動中要實實在在地付出辛勤勞動,以過硬的質量來謀求生存與發展。要保證產品與服務的高質量,經理人必須做到:

(1)不拘泥於眼前的蠅頭小利,而以對顧客、對用戶負責為宗旨;

(2)不應付、糊弄顧客或用戶,而是真誠地提高質量;

(3)在與同行的競爭中,不投機取巧,而是在改進質量、提高質量上下功夫;

(4)加強內部管理,防患於未然,嚴格各項規章製度和操作工藝;

(5)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而要不斷地追求卓越,永遠使質量處於不斷提高的動態之中。

經理人擁有強烈的質量觀念,對公司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個公司要想保持競爭中的有利地位,其產品和服務必須有獨到之處,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質量。對質量的高度重視和不遺餘力的追求,是檢驗經理人經營理念正確與否的標誌。

廣東一家小型服裝公司的教訓或許就是一個典型事例。1999年,這家服裝廠曾經接受了日本一家公司的4000多件外套的來料加工任務。然而,由於生產管理經驗的不足和技術水平低等問題,使得加工任務中有一半的產品質量不合格,被迫重新返工,這一來一回造成的損失將近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