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練就公關高手(1 / 3)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良好的企業形象已成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財富。它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寶貴資源。企業經理人無不把推銷企業形象作為經營戰略的重要內容予以高度重視。推銷形象與企業公關密不可分,公關是增強形象亮度、增強公司競爭力的重要工作。經理人既是公司的經營管理者,也是公司的形象大使和公關大使,掌握必備的推銷和公關技巧,恰當處理好企業與政府、與媒體、與員工等各方麵的關係,是經理人重要的基本功。

1. 該炒作時還得炒

企業有了好的產品,有了好的服務,隻要大眾了解,不愁他們不成為企業的忠誠消費者。為了不讓社會大眾與企業有相見恨晚的遺憾,花力氣向社會推銷你的企業是相當必要的。企業不能靠炒作揚名,但該炒作時還得炒。

推銷企業的實質是推銷企業形象,社會大眾接受了某個企業形象,在其心目中具有深刻的印象,他們在購買選擇時,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這一企業的產品。許多知名企業的成功正是在此,正是多年來這些企業一直向大眾推銷其企業形象,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侶。

好的形象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是來之不易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洋貨”的名聲非常壞,戰後,日本企業界的有識之士看到了這一點,努力改變這一形象,可謂用心良苦。索尼公司總裁盛田昭夫為改變日本貨在美國大眾心目中的形象,帶著妻子遷居紐約,組建自己的銷售係統——“美國索尼”,親自掌握產品價格等高度敏感問題,意欲以物美價廉取勝。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現在,“日本製造”這四個字在美國市場所顯現的形象,是良好的和富有競爭力的。

英國勞斯萊斯公司生產的汽車,不管科學技術如何發達,很多零部件仍然是手工製造,每周雖然僅生產30至50部車,試車4周才出廠。然而,勞斯萊斯車所帶來的利潤卻是巨大的。因為“勞斯萊斯”已成為當今世界最有名、最高級、性能最佳汽車的代名詞,這就是榮譽的價值。

一次,英國航空公司波音747客機008號航班因故障延誤,航空公司立即幫助乘客轉乘其他航班,沒想到一位叫大竹田子的日本老婦人非乘英航008號航班不可,該公司隻好單獨為她走一趟。當時該機有353個座位,6名機組人員,15位空姐,一趟飛行共損失10萬美元。而這正是為了維護企業的形象所做出的犧牲。

俗話說“貨賣一張皮”,一語道破了形象的重要性。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經營麵臨的競爭強度空前增大。經理人對企業進行“包裝”,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顯得越來越重要。

通常認為,公司經理的個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業的整體形象,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的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開展全員公關,要求每一個員工為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努力。所以,市場對有較好形象的經理人是“情有獨鍾”的。

然而,有的人對此存有誤解,把它和“以貌取人”劃等號,其實,要求有形象意識,並不一定要刻意去表現什麼,隻要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時刻注意維護企業形象就可以了。若因善小而不為,惡小而為之,肯定不利於個人形象,更別說企業形象的塑造了。

經理人對企業形象的看重,正是他們在商場中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那種視形象如生命的品質往往成為經理人成功的通行證,人們更願意對他們給予信任,並與之合作。

2. 創意CI不是趕時髦

企業形象(CI)是企業形象識別係統(CIS)的簡稱。當CI剛剛出現時,有人說它是一種設計手段,也有人說它是一種經營策略,但無論怎樣,統一的企業形象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

CI策劃在於通過各種信息傳遞手段,借助係統化的企業形象,使社會公眾正確了解企業的經營理念以及產品或服務的品質。CI策劃是企業獲得和保持競爭優勢的有效手段。從價值的角度看,良好的企業形象本身就是一筆無形的資產。

據美國《商業周刊》較為保守的評估,莫裏斯公司的“萬寶路”形象資產值300億美元。也就是說,對於當今世界著名品牌“萬寶路”來說,莫裏斯公司即使不再生產該品牌的香煙,它憑名氣賣“萬寶路”牌的其他產品,同樣可以立即賺回巨額利潤。

CI是一個企業的內在本質最有益、最利於傳播的形式。CI作為科學的係統,包括企業理念識別(MI)、企業行為識別(BI)和企業視覺識別(VI)三大部分。

(1)理念識別。它是企業的經營哲學和企業精神的結合體,它包括以下幾方麵的內涵:一是為了企業的長遠經營與繁榮而確立的戰略目標;二是凝聚企業全部成員精神力量的基礎;三是規範企業全部成員的市場行為和社會行為的基本準則;四是塑造企業形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要素。縱觀世界最為著名的企業,各自都有自己獨到的企業形象。

(2)行為識別。它是企業在其經營理念的指導下,形成一係列的經營行為,由於其在不同的經營理念下形成,經營行為的側重點和具體方法上有別於其他企業。這種行為識別最主要的表現是:企業戰略範圍的策定、經營目標的確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企業管理方法、管理風格的形成、組織機構的設置、科技發展的重點、產品開發的方向、促銷手段的運用、公關活動的範圍和目標等。例如,日本電氣公司在其經營理念指導下,把電腦和通訊作為企業的戰略範圍;這些戰略範圍的策定,完全是企業經營理念的產物。對整個電器行業來說,各有側重的戰略範圍形成了整合的行業規模,相互之間有競爭又有協作,為整個行業的繁榮和參與國際競爭奠定基礎。

(3)視覺識別。視覺識別是在企業經營理念的確立和戰略範圍、經營目標奠定的基礎上,運用視覺傳達設計的方法,根據和一切經營活動有關的媒體要求,設計出係統的識別符號,以刻劃企業的個性,突出企業的精神,目的是使企業內部、社會各界和消費者對企業產生一致的認同感和價值感。視覺識別在樹立企業形象上采用直觀設計上的差別將企業的經營理念和戰略目標充分表現出來,借助各種傳媒,讓社會各界和消費者一目了然地掌握其中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的效果。

今天,CI作為一種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多的企業戰略中得到運用,它是提升企業形象的有效手段,經理人必須學會正確運用。正如和人們的需要一樣,當在物質方麵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後,就需要追求更美麗的一種方式。作為企業也是一樣,在企業經營方麵,初期隻是追求經濟效益,當達到一定的經濟效益後,就要讓自己的企業形象得到社會上的承認,不光是掙錢,更主要的是通過企業形象的典範,使人們在道德上、在文化上達到一個同樣高的水準。這充分說明,作為支撐時代和時代文化進展的企業,CI是不可缺少的。

在市場競爭中,企業經理人總是把提高企業形象看作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麵,企業形象的競爭也是一種心理上的競爭。企業形象對內表現為巨大的內聚力——廣大員工為此而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作不懈的奮鬥,使企業形象日趨完美;對外表現為強大的競爭力——在市場上樹立良好的信譽,經銷商樂意銷售,顧客競相購買。這兩種能力,為當今企業之必需。

CI是整個企業對內對外的形象和市場營銷的基礎,因而對企業策劃和市場策劃也當然要站在CI策劃的角度來考慮。經理人在構思、策劃企業CI的時候,要想到它將來實施、推廣的可能性,而不應局限在某一個局部或某一個框框裏考慮。策劃目的是要解決企業的市場和營銷問題,而不是在學術裏麵繞圈子,這就是策劃的定位。

策劃CI應結合三個方麵來考慮。第一是企業的現狀,企業的現狀是否能夠承受這個策劃是很重要的;第二是市場調查、市場分析的結果;第三,是否對CI的定位賦於一種專業的高度,離開了專業的高度來講CI,就是一種偏頗,不能稱其為真正意義上的CI。

事實上,目前我國的CI策劃基本上都是由廣告公司承攬的。這其中可以看到廣告宣傳在CI策劃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可以看到,我國CI策劃從形式到內容都隻是注重了視覺識別和行為識別的塑造,很少涉及到理念識別。

CI工作不是一般美術設計人員可以完成的,必須要有經營管理等多方麵專業人員的參與。而這正是我國CI策劃沒有進入理念識別的問題所在。當以廣告為基點搞CI時,CI策劃隻能停留在視覺設計的層麵上,由於對理念識別缺少關注,設計本身就有片麵性。隻有把視覺、行為與理念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係統地把握和策劃一個企業的獨特的企業形象。

CI是企業用來規整企業形象的利器,正確地把握CI戰略,有效合理地運用CI手段,對企業經營而言至關重要。對經理人來說,有效的CI創意與策劃活動,不僅需要一定的時間及完備的技術手段,更需要有正確的觀念。

3. 雕琢你的CI設計

CI對中國經理人來說並不陌生。它於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90年代盛行開來,曾幫助一些國內企業騰飛起來。

有些人說CI是一種方法,也有人說CI是一種手段,其實CI首先是一種經營策略。美國著名的營銷專家雷德教授認為,作為一個經理人,給自己的定位是:要擁有卓越的經營信條,要能恪守信條,同時又要有隨時能改變這些信條的勇氣,這就是他的CI設計理念。

任何企業的經營都需要一種經營策略,人們現在一談到CI總是同企業聯係在一起,這是因為企業更需要經營策略。企業要生產產品,從原料到市場,僅提高產品質量是不夠的。在當今這個商品過剩的社會,消費者從追求物質本身的價值,逐漸過渡到重視對自身和社會存在意義的信息價值的追求,起作用的並不是商品本身的價值,而是附加價值,是人們相對欲望所產生的價值。企業在實現自身的生存價值之外,還要實現社會價值。這就要通過整體識別係統設計來提高企業的價值來滿足消費者需求。這個信息要通過媒體來傳播。CI就是提高這種信息的經營戰略,所以,CI是企業經營策略與傳播文化的共同產物。

在中國,一些企業經理人還處於CI的啟蒙階段,隻顧產品質量而無視企業形象宣傳,以為“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到了“酒香的店家到處是”的時代,你該怎麼辦呢?所以,經理人的素質對導入CI的影響重大。CI是一個企業的承諾,使消費者根據對企業形象的印象來購買商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是這樣,CI必將在中國企業一步步進入國際市場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國經理人要向美國“耐克”公司學習,利用品牌這一無形資產;要向“麥當勞”學習,學習它是怎樣將企業形象統一化並轉變成一種信息價值的。

CI在中國企業中具有特色的發展可以是:不一定所有的企業和機構都必須導入CI,也沒有必要等到我國企業整體水平達到CI層次,隻要企業發展態勢良好,就可實施,像海爾集團就已導入CI戰略,走向世界市場。在國家宏觀角度要完善市場法則,為企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的政治製度下,企業導入CI是誰早誰晚的事,和中國“先富後富”的道理是一樣的。圍繞自身生存價值服務,這是中國CI發展的又一特色。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逐步在企業中導入CI是一個試驗性的過程,就像中國的經濟特區一樣,它們的成功會帶動其他部分的發展。

4. 打造連鎖俏形象

連鎖經營是實現零售業現代化最直接的途徑之一。居民收入的增加,家庭結構的小型化,職業婦女的增加等因素,將促使以方便性著稱的連鎖商店蓬勃發展。連鎖經營的商品種類有了很大突破,從日常用品、文具、藥品、鞋帽、衣服,到家用電器、辦公用品等。連鎖商店涉及超市、便利店、專賣店等多個行業。

世界第一快餐品牌麥當勞,至今在世界各地已擁有近1.3萬家店麵,每年仍以很快的速度不斷增加。所有加入者都知道他們所花的一切費用都很值得,因為他們不但買下了產品,還有品牌、商標,更重要的是他們同時買下了整個企業形象和生財之道,這種資產價值無法估量。所以有人這樣說,“現代企業出售的不是商品而是企業形象”,連鎖店對此感受更深。

連鎖店的形象策劃和營建並不僅僅是連鎖店總部的事情,更需要各個分店經理的努力和維護。研究如何吸引顧客進入自己的商店,而不是其他商店,應是分店經理及所有員工必須盡力的。

連鎖店的形象比一般商店更具整體性。連鎖店獨有的特征,諸如地域分布廣泛,商品服務同質、便利、快捷等,使連鎖店更易樹立企業形象,尤其是其知名度的建立。在廣告學中有這樣一個論斷:一個廣告反複在觀眾眼裏出現三次,就足以讓人留下印象。那麼,連鎖店在客觀上也具備了提示顧客存在的功效。然而知名度並不代表良好的企業形象,美譽度的營建是個更長期的過程,僅靠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宣傳是不夠的。連鎖店的形象要靠各個分店共同支撐。好的評價有利於連鎖店整體形象的提升,各分店均可受益;而一個分店的失誤,會使所有的連鎖店成員受連累。所以連鎖店應更講求企業形象的塑造。

連鎖店形象設計可以理解為在某種設計思想指導下的一種策略性運作。它取決於設計者對連鎖店經營類型、市場開拓模式、經營者向消費者試圖傳達的特定的經營理念、連鎖店企業經營風格等方麵的了解,以及將這種了解轉化為實際操作的能力。

連鎖經營企業的形象設計有以下方法:

(1)是對連鎖企業進行較為全麵的調查,以了解連鎖店形象設計的總體狀況、社會各界對現有連鎖店形象的反映。連鎖店形象調查涉及如下三個方麵:一是連鎖店形象設計實施狀況,包括導入企業形象設計的企業數目、企業形象導入程度、企業形象的設計風格、設計特色與潮流;二是消費者對與本企業有競爭關係的同類企業形象的評價,根據本企業的行業特色,選擇主要競爭對手的企業形象進行全方位的解剖,了解消費者對其形象設計的基本評價,包括是否反映了行業特色,是否體現了形象個體性的要求,對消費者購買行為是否能產生有效的影響;三是從業者對同類企業形象的評價,與消費者對企業形象的評價相比,從業者的評價更具有理性色彩,對本企業形象的設計具有更強的參考價值,具體內容與對消費者的調查基本相同。

(2)確定企業的經營理念,這是設計企業形象的活的靈魂。如薩姆·沃爾頓在創立沃爾瑪折扣商店時,提出了以最低廉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適用和合格商品的經營理念,與之相配套,在形象設計過程中,派生出一係列的具體戰略:全方位的低價格,不斷降低流通費用,服務親切務必使顧客滿意,店員入股增強職工對企業的親和力,大力利用高新技術等。日本最大的加盟體係達斯金集團提出了以感謝心、反省心、願望心服務顧客的經營理念,與之相配套建立了以“精神修行”活動為特征的企業經營實踐。

有必要強調的是,企業經營理念的確定必須注意確定企業獨特的個性以及這種個性所具有的可操作性。個性可從民族性、企業性體現,不能“食洋不化”,一味照搬,而無論是照搬國外還是國內都是不可取的。可操作性表現在與國內現有發展水平相適應,與企業的經營能力及實施能力相結合。按照上述兩點要求,上海華聯超市的理念設計有明顯的特色,“我的華聯,我的家”——向消費者傳達了一種獨特的家庭氛圍與持久的親和力。

(3)企業形象的具體設計與調整。這是將前述兩個步驟的有關內容轉為實際操作並具體落實的關鍵。可考慮由專業設計人員及企業內部人員共同組成形象設計小組,先進行總體設計,形成初步思路後交由企業內部員工、形象設計專家組織委員會討論,經過修改後,編製相關工作手冊,組織具體落實。

5. 推銷形象8大功法

如何向社會推銷企業形象,是經理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以下是一些著名企業推銷自身形象的公共謀略,由此可以看到他們是怎樣選擇獨特的角度來推銷企業的,希望能對經理人在推銷企業形象時有所啟迪。

1.揭短經營法

美國亨利食品加工工業公司總經理亨利·霍金先生在宣傳自已產品的時候,認為如果不敢把主要的缺點公布於眾,那就不能取得公眾的信任,也建立不了良好的企業形象。於是,他把化驗鑒定中關於食品配方起保鮮作用的添加劑有毒的結果公布於眾,並誠懇地說,“劑量雖然不大,但長期食用,對身體有害,刪除添加劑,又會影響食品的保存時間,所以奉勸大家要少食用”。他實事求是的宣傳,導致所有從事食品加工的老板聯合起來抵製亨利公司產品,使亨利一度到了麵臨倒閉的邊緣。但由於亨利·霍金先生真的是為消費者著想,不僅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很快他的產品在市場上就成了人們放心的熱門貨,在很短的時間裏企業便恢複了元氣,生產和銷售規模擴大了數倍。霍金先生因此一舉登上了美國食品加工業的第一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