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競爭將會優勝劣汰,競爭的過程就是由進步快的“優勝者”去淘汰進步慢的“劣質者”。在企業經營中自然有投機因素,有時候投機還是企業經營獲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一個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常盛不衰,多年保持領先地位,主要依賴於自身的競爭能力。打鐵還得自身硬,經理人要想在市場經濟的舞台上與強手過招,靠僥幸是不行的,惟一的途徑是全麵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1. 競爭讓童話如此殘酷
市場經濟的特點之一就是競爭的激烈與殘酷,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如果經理人把市場競爭看成是風平浪靜的港灣和美妙的童話世界,沒有一點憂患意識,抱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幻想,到頭來隻會碰得頭破血流。
憂患意識是一種饑餓感,有饑餓感的動物常警醒,常常能捕捉到稍縱即逝的機遇,因為資源往往是越稀缺越珍貴。拿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時間的感覺來說,兒童的時間以年為單位,青少年的時間以月為單位,中年的時間以日為單位,老年的時間以小時為單位。兒童不知時間的意義,恨不能一下子成為最有權威的長者;青少年相對富有時間,偏偏看輕時間;中年人感觸時光不再,分外珍重;老年人感受到時間的殘酷,惜時如金。當然也有例外。誌存高遠的青少年,最能顯現出惜時如金的特質;無所事事的中老年人,反而感歎時光難以打發。饑餓感是一種向上的狀態,往往隻垂青奮發上進的人。
混日子的人沒有憂患意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種人往往會表現出一種達觀,一種洞明世事的超然。生存競爭有時能奏出許多變調。在某個群體中,混日子的人還往往有市場,因為他們對許多人不構成威脅。社會環境,有許多不可言明的因素起作用。有時一心為了一個群體,最後卻不容於這個群體;而一旦擺開了混的架勢,不再奮發進取,則往往成為特定群體的平衡力量。一個特定群體,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時間段,往往有完全不同的訴求。有一條可以確定,就是積極進取的人,常常會生出許多困惑與煩惱。
麵對曆史長河,人們由衷地讚美那些推動曆史前進的憂患者。是他們富有犧牲精神的披荊斬棘,福澤蒼生,蔭蔽後人。對做好每一個細節的偏執,使人常處於重壓之下。他們執著的追求,極大地伸展了自己,雖然沒有直接剝奪他人的利益,卻會使他人的活動空間減小,給人在心理上、實際利益上帶來一些負麵影響。因此,使一個群體獲益最大的人常常並不是最受歡迎的人。
那些積極進取而又被容進這個群體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在伸展自己的同時,使這個群體增輝。那些隻有采取混的方式才能被容於這個群體的人,是可憐的。混走的不隻是不勞而獲的收益,還有競爭力的衰竭和意誌力的退化。而且更嚴酷的問題等待著他們:如何麵對人生承諾?如何麵對兒孫?
對危機的警醒是一種憂患意識。在事物發展新的征兆還不明朗的時候,有憂患意識的人常常能先知先覺,從而有常人不能發起的創新。鬆下幸之助把自己的經營方式歸結為危機經營;比爾·蓋茨則是警鍾長鳴:“微軟永遠離破產隻有18個月”。世人看比爾·蓋茨、看李嘉誠,多是戴著成功的光環,他們看自己,永遠是處於一種危機之中。
2. 不想競爭,就別當經理人
成功的經理人本身就是競爭的產物,正是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經理人不斷適應市場需求,不斷改善管理,並提高自己的經營水平。也隻有這樣,公司才能在經理人的帶領下不斷發展壯大,永遠保持著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經理人的競爭觀念不僅要存在於頭腦意識中,更要落實在行動決策中。一個具有強烈競爭觀念的經理人必須勇於積極參與競爭,不放過任何機會,準確而迅速地出擊。同時,經理人還應在公司內部建立一個良好的內部競爭機製,以便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造就公司發展的內部活力。這樣,就可以讓競爭觀念滲透於公司的各個角落。
東北有一家生產電熨鬥的小公司,總經理在參加“廣交會”時,發現自己的產品包裝落後,熨鬥膠木柄的光潔度也不好。於是,他日夜兼程趕回公司,毫不遲疑地組織有關技術人員進行攻關,在極短的時間裏,公司重新設計了包裝,提高了膠木柄的光潔度。當他帶著新產品重返“廣交會”時,許多同行大吃一驚。公司卻憑著新型的產品技壓群芳,定貨量一下躍居同類產品之首。
從這麼一個小小的例子可以看出:公司不論大小,實力不論強弱,隻要公司經理人員勇於積極競爭,迅速出擊、把握機會,公司就可以贏得市場主動。
競爭,對於公司的生存與發展可謂至關重要,隻有在競爭中,公司才能夠不斷開發高新技術,推出新產品。不少成功經理人的一條寶貴經驗就是樹立競爭觀念,引進競爭機製。
上海一家專門生產經營化妝品的公司,以公司員工共同具有競爭意識為基礎,憑著全體員工的努力,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公司發展成了國內化妝品行業中的知名公司。公司總經理說:“一個優柔寡斷的經理人,絕不可能把公司搞好,在現代社會中,需要經理人具有積極競爭的意識和迅速作出決策的魄力。”
這位經理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有一天晚上,夜已經深了,公司的各部門主管幾乎同時接到通知,“外出調查的人員已經回廠,要求大家立即回辦公室開會”。於是,閃電式地市場調查,閃電式地製定方案,在連夜進行著。之後則是全力以赴組織突擊生產、銷售。新產品的迅速上市為公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佳績。
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公司總經理在經營中掌握了一個“四快”要訣,即掌握信息快、分析決策快、試製生產快、產品銷售快。為了能適應市場的變化,保持強有力的競爭狀態,這家化妝品公司的總經理可以率領員工僅用半天時間,將獲取信息、研究分析、拿出方案等一係列工作全部完成。同樣,為了把握住難得的機遇,該公司還可以在一星期內將產品從分析、設計、試製及成批推向市場的工作完成。
積極競爭、抓住機遇、迅速出擊,為公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提供了保障。許多公司都是靠著經理人積極競爭的意識,率領公司員工一步一步奮鬥,才有了後來的成功。
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原則要求經理人在現代化的市場競爭中永遠保持進取的競爭觀念,真正的優秀經理人,不僅是麵對挑戰敢於競爭,更應該主動尋找競爭、參與競爭。這樣,公司才能擁有不懈的生機與活力,保持旺盛的戰鬥力。
當然,公司之間的競爭應該建立在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基礎上,要合法競爭。經理人不僅要敢於競爭,更要善於競爭。經理人的競爭意識不僅要體現在國內市場還要體現在國際市場,不僅體現在產品的質量與數量上,還要體現在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上。所以,經理人的競爭觀念必須要與市場、效益、信息、信譽等觀念緊密相連,使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永遠處於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
3. 激情靈魂拒絕平庸
人們之所以將商場比作戰場,就是因為在市場經濟社會,充滿了競爭,充滿了風險。通過在市場中的搏擊,現代經理人已經開始逐步地意識到:市場中的規則很類似於競技場上的規則,沒有競爭就沒有個人的成功,也沒有公司的成功,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終難成大器,現代社會的經理人必須具有強烈的競爭觀念。
市場是經理人顯露身手的競技場,隻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經理人才可以分出勝負,決出高下。所有成功的經理人在麵對競爭時,都不應有任何膽怯與退縮,而應以積極進取的態度去參與競爭,並且通過與對手的競爭來發展壯大自己。
與競爭觀念相輔相成的就是經理人還需具備冒險精神。因為在積極參與競爭的過程中,必然要麵臨風險,而且要求經理人有勇氣、有毅力去承擔各種可能發生的風險。
實際上,冒險精神與競爭觀念都是現代經理人的重要特征。在帶領公司奮鬥、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這時,經理人的冒險精神與競爭觀念是公司向前發展不可缺少的動力與保障。如果失去了冒險精神或不具備積極參與競爭的意識,公司也就失去了生機與活力,最終的結果隻能是退出比賽,偃旗息鼓。
因此,現代經理人要具有冒險精神與競爭觀念,這不僅是經理人自身素質的要求,更是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基本保證。
公司在經營發展過程中,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風險,所以要求公司的經理人具有承擔風險的勇氣和魄力。敢於冒險並不等同於魯莽行事,風險的實質就是責任,而責任是建立在科學和智慧的基礎之上,敢於承擔風險反映了經理人的綜合素質。
根據專家的研究,經理人大致分為三種素質類型:一種是謀求大利而不怕風險;一種是不求大利怕冒風險;另一種則介於前二者之間,屬於循規蹈矩者。三種不同類型的經理人對於經營決策的方案會各自采取明顯不同的態度。或許是由於長時期受自然經濟的束縛與影響,不少經理人都缺乏足夠的冒險精神。事實上,風險雖然會給人帶來壓力,但也給人以機遇,給人以刺激。經理人若能準確及時地抓住機遇,則自然能夠在冒險中求得勝利。
市場競爭中有成功也有失敗,做生意有賺錢也會有賠本,風險與成功就像是一對密不可分的孿生兄弟,它是經理人在尋求最大發展目標的過程中與各種難以預料的破壞性因素的較量,也是經理人成長的內在驅動力。
隻要經理人想突破現狀、想打破傳統束縛並希望有所作為,就必然會遇到風險,沒有經曆過風險的經理人不可能是一名成功的經理人。如果一個經理人不求風險隻求微利,那麼就無法得到最大利潤。在很多時候,高風險與高利潤是一致的。
上海奇樂酒店總經理張光北的觀點是:要想幹番事業,就得冒點風險,要是一點風險也不敢承擔,恐怕難有所作為。正是在這種冒險精神的支持下,這位酒店總經理帶領著公司全體員工創出了一個個佳績,經理本人的事業也日益走向輝煌。
奇樂酒店在建立之初,無人敢應聘掛帥,原因就是地理位置荒蕪偏僻,遠離市區,誰也無法保證其經濟效益,風險太大。而這位總經理則看中了酒店雖然偏僻但四周環境優美、風景如畫,可以將住宿、旅遊、度假、休閑結合在一起,綜合開發酒店的功能。
於是,張光北決定抓住這一大好機遇,擔此重任。當然,這在別人看來是冒著極大的風險,但風險的背後卻藏著令人想象不到的商機。接手之後,他將風險化作了創業的動力,以身作則帶領員工努力開拓、積極進取,使得這家酒店在開業後的幾年中利潤連年增長,收益不斷創下新高。
優秀的經理人,不僅要具有勇於冒險的精神,更要有頂著風險並通過踏踏實實的管理工作來化解風險的能力。把握住最佳的機遇,在險中求勝,這是對現代經理人的一項基本要求。
4. 比拚競爭意識的“兩大戰場”
時代呼喚競爭意識,競爭意識根植於經理人追求突破、尋求進步的心理因素中,內化於經理人具有時代特色的開拓精神中。要競爭就要打破不思進取的小富即安心理,要打破傳統的等、靠、要經營模式。經理比拚競爭意識,重在以下兩個方麵:
第一,競爭意識紮根於心靈深處。
競爭意識其實是一種市場意識的必然衍生物,要走向市場就必然有競爭。作為公司核心階層的經理人群體,如果在心理上缺乏競爭的準備,對競爭的重要性和殘酷性認識不足,就難以在突如其來和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勝利。隻有心中銘記競爭,心裏明白競爭的意義,心底領悟競爭的激烈性,經理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著名的聯想集團,幾十年前創業時的隊伍僅有十幾個人,如今成為“全國老大”的電腦公司,年營業額翻了幾百倍。作為新聯想領軍人物的公司總經理楊懷慶,堅持以“挑戰困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楊懷慶認為:無論是人生、社會,乃至公司的生產線,突破瓶頸才能使公司達到最佳效益,而要突破瓶頸必須挑戰困難,勇於競爭,在關鍵時刻敢於主動出擊,善於抓住機遇;在遭遇失敗時要頑強,在遇到挫折時要心理穩定,沉得住氣,同時講究策略,這樣才能最終走向成功。楊懷慶的哲學正是一種挑戰的哲學,一種競爭的哲學。經理就是要將這樣的競爭意識根植於自己的靈魂深處,貫穿於自己的經營實踐中。
第二,機遇意識時刻駐足心底。
競爭往往是對機遇的競爭,在時空上抓住先機,就能領先對手獲得市場。機遇的競爭最需要的就是時刻在心底確立機遇意識,即使在公司興旺時,經理人也不能絲毫放鬆對自己機遇意識的培養,否則很容易使公司在市場競爭中落伍甚至破產。
美國玻璃界的三巨頭之一克林登玻璃事業公司總經理傑尼爾是一位敢於也善於抓機遇的高手。在一次公司高層領導會議上,討論彩色電視機用的顯像管要不要研究開發並進行生產的問題,由於當時的競爭對手愛恩斯·尹利納公司對此也猶豫不決,加上顯像管需要較高的技術研究費用,會上有一些董事不同意開發,主要理由是承擔的風險過高。傑尼爾還是力排眾議地宣布:“如果我們現在舍不得花錢,轉眼之間我們便會落在人家後麵了,我們必須立即撥款2000萬美元研究開發彩色顯像管!”這筆巨資沒有白費,彩色顯像管後來成為克林登公司的主要贏利項目,他們的彩色顯像管以151美元的價格麵市,比市場平均價格低了10%左右。更重要的是,彩色顯像管的生產,豐富和完善了克林登公司的玻璃係列製品,增強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在這裏,是無時不忘機遇的競爭意識使傑尼爾抓住了機遇,使公司獲得了先機。
無疑,克林登公司總經理的機遇意識源於他的競爭意識和魄力,沒有在競爭中求得優勝的心理準備和心理定向,他不會如此及時地抓住稍縱即逝的商業良機。正所謂,機遇隻垂青於勤奮而又有準備的人。
5. 向“贏”看齊靠策略
在激烈的商戰中,不競爭就會僵化,不進則退,機遇的喪失是無法挽回的損失。
然而,敢於競爭並不意味著盲目競爭、隨意競爭和自不量力地參與競爭,真正的競爭是一種明智的符合實際情況的競爭,競爭一定要講究策略。位於河北保定的樂凱膠片公司是我國著名的彩色膠卷生產地、中國目前最大的感光材料科研和生產基地。但是,近年來,整個中國的彩色膠卷和感光材料行業都受到了來自國外產品的強大衝擊,美國柯達與日本富士是最強勁的競爭對手。日本富士占領了中國感光材料市場的48%,美國柯達公司的市場銷售額在中國也以每年50%的速度遞增,德國的愛克發也加入了競爭。對於樂凱公司來說,國內同行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這種嚴峻的形勢迫使樂凱采取策略,他們除了采取擴大生產規模、壯大自身實力、加強內部管理、挖掘自身潛力、建立健全銷售網絡、加大銷售力度等辦法外,還在競爭中采取“避實就虛”的策略,注意拓展國外市場,在科研方麵加大開發力度,利用股市加強融資。這些措施都已經見成效,近幾年樂凱彩色膠卷在國外的銷售量穩步上升。尤其是樂凱被柯達控股,實現了與國外巨頭的“強強聯合”,這是麵臨強手如林的市場競爭,而采取的經營策略。盡管被控股後的樂凱在前“狼”、後“虎”的競爭氛圍中還麵臨許多挑戰,但是,隻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在競爭中采取合理的策略,樂凱定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