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品牌策劃導航圖02(1 / 3)

\u0017���\u0018W8.品牌租借戰略

利用自己在國內市場的一些優勢,如勞動力成本、經銷渠道、客戶資源等,租借某一國際品牌,使自身優勢與國際品牌巧妙結合起來,借國際品牌的影響力迅速拓展銷售市場,擴大自身的規模和實力,同時也幫助國際品牌登陸中國市場。中威公司就租賃了美國迪士尼公司的米奇妙、史努比、米奇小隊友、卡通天地、芝麻街等品牌,租期為15年,在國內市場獲得了巨大成功,可謂省錢又省力、贏利又得市。

在未來競爭中,中國企業究竟應選擇什麼樣的品牌戰略,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回答,同一個企業在不同的時期甚至針對不同的市場也有不同的選擇。但中國企業在任何時候都必須要恪守的是:市場就是品牌。產品在工廠裏生產,品牌在消費者的頭腦中產生,要牢牢盯緊消費者、買家和市場。隻有贏得了市場,占領了消費者的頭腦才能真正形成中國企業自己的品牌。

9.品牌整合戰略

格蘭仕的名牌發展之路,實際上並不是單純某一要素的成功,而是在有機整合各項優勢,發揮出每一因素的最大潛能而創造出的品牌優勢、價格優勢、管理優勢的結晶。目前在國際市場上,格蘭仕微波爐覆蓋了歐、美、亞、非、大洋五大洲,占有全球市場30%以上份額。格蘭仕無論是生產能力還是銷售數量均居全球第一。據國家權威部門評估,格蘭仕的品牌無形資產已達101億元。分別來看,組合格蘭仕品牌戰略的各個要素並不稀奇:技術戰略、品質戰略、服務戰略、規模戰略、市場戰略等。格蘭仕企業的成功是格蘭仕品牌戰略的成功,而格蘭仕品牌戰略的成功是基於企業各個經營要素的戰略化組合實施的結果。

9. 反其道而行之

落後的公司要想成功地與知名品牌展開競爭,正確的做法就是首先找到導致知名品牌無比強大的優勢,然後站在它的對立麵,向顧客提供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東西,而不是期望做得更好。換句話說,你需要確立針鋒相對的定位戰略。

百事可樂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口可樂是原創,因此是老年人的選擇。百事可樂成功地把自己定位為“年輕人”的可樂,是“新一代的選擇”。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顯著差別就是百事以年輕人為導向。百事越是變得同質化,比如提出“可樂的樂趣”的口號,它就越會喪失它的區隔點。

如果說品牌還具有某些形象性價值,也源自於其定位和識別的明確,從而贏得眾多消費者的購買,形成某種社會或文化現象,然後才附加上了感性利益。例如,可口可樂被認為是美國文化的象征,而百事可樂則代表著新潮與時尚。這是因為,可口可樂是美國最暢銷的商品,百事可樂則吸引了最多年輕人的購買,所以人們才賦予它們某些象征性意義。而並不是反過來,企業可以將一個定位不明、市場影響不大的品牌,主動地塑造成富有某種意義的形象,然後再去帶動暢銷。這裏的前提是,可口可樂代表“(正宗的)可樂”,百事可樂代表“(年輕人的)可樂”,它們識別分明,可以方便地、最多地被消費者所選擇和購買。

由於要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品牌可口可樂競爭,百事可樂一開始是以可口可樂的廉價替用品出現的,它針對可口可樂6.5盎司的包裝展開推廣——“百事可樂真正好,12盎司裝得滿!一分錢,兩分貨,你的飲料百事可樂!”但可口可樂自有對策,其中最簡單有效的便是“封鎖競爭”。百事推出12盎司的罐裝可樂後,可口可樂隨後就撤掉了6.5盎司的產品,推出與百事相似的包裝來封鎖對手,優勢又重回到可口可樂手中。在百事與可口可樂長達100多年的競爭畫卷中,像這樣的短期戰役打了70多年,結果是在這70多年期間,百事可樂曾3次主動上門請求可口可樂收購,但卻遭到拒絕。使百事可樂真正得以快速發展的,是它在20世紀60年代終於發現了導致可口可樂無比強大的原因,那就是可口可樂發明了可樂,被公認為老牌的正宗可樂,它的配方全世界隻有7個人知道,至今仍被鎖在亞特蘭大某個地方的保險櫃裏,它是個富有曆史而地位牢靠的品牌。找到了對手的強勢之後,百事站到了完全相反的一麵,將自己定位為年輕人的可樂,“新一代的選擇”,重新定義可口可樂為“老一輩”的可樂,從此走上了成功之路。

當觀察某個品類的消費者時,你會發現,他們大體上可以被分為兩種:一類人習慣於購買知名品牌,另一類人則恰恰相反。如果你想成為第二品牌,就必須去爭取後者的認同。換言之,將自己定位為與知名品牌對立的品牌,有望把它剩下的生意全部爭取過來。如果老一輩的人喝可口可樂,年輕的人喝百事可樂,那就再沒有人喝皇冠可樂了。然而,太多跟隨品牌都在爭著仿效知名品牌,隻是期望做得“更好”,這種情況在中國的企業非常普遍,但這通常都是個錯誤,甚至是個慢性災難。這種“更好”產品的市場結局,就是靠不時的價格戰來平平庸庸地賴活著。所以,你會看到中國有打不完的價格戰之怪現狀。想做得數一數二,最有力的做法,是找到導致知名品牌強大的地方,然後把自己定位為與知名品牌不同的選擇。如果你比百事可樂還要不幸,被迫要同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聯軍對抗,那又該如何做呢?實際上七喜汽水就陷入了這個僵局之中。他們的確感到驚惶失措,實際上競爭對手越是強大,其弱點也就越是明顯。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強大之處在哪裏呢?就在於兩者都代表了可樂,人們想喝可樂基本上隻會在這兩者中二選其一,而美國人喝的三瓶飲料中,就有兩瓶是可樂,這就是它們的強大之處。可樂飲料的最獨特處就是可樂的主要成分咖啡因,所以聯邦法院規定凡稱為可樂的品類必須含有咖啡因。這樣一來七喜的品牌戰略就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提供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完全相反的東西——不含咖啡因的非可樂。七喜汽水不但憑此大量收複失地,居然還一舉拿下美國飲料第三品牌的桂冠,僅次於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更有趣的是,該戰略打得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陣腳大亂,也顧不得聯邦法院的規定,慌忙推出了自己的“不含咖啡因的可樂”。

香港康富來國際公司,在保健品行業算是個老字號企業了。2000年底的時候,康富來意欲進入龐大的補血品市場,開發出了一個比紅桃K“更好”的產品——康富來補血雞精,準備以“既補血又強身”的定位推向市場。這是一種典型的“競賽”型思維模式,要據此立足市場都很困難,更遑論與知名品牌分庭抗禮。康富來公司調整的策略是:既然導致紅桃K今日成功的原因是“紅桃K補血快”,那麼,在它的對立麵就存在第二品牌,乃至最終取而代之的定位機會——補血持久。當然,以“康富來補血雞精”的名字是承載不了新定位的,重新命名是重新定位中最重要的工作,這就是“血爾口服液”快速崛起的故事。因為它的出現,人們削弱了對紅桃K的購買理由:誰願意買一個快而不持久的補血產品呢?

由上可知,反其道而行之的品牌策略,說簡單是無比簡單,要說容易卻大錯特錯。你必須把對立策略與一味地攻擊知名品牌區別開來。如果你沒有找準知名品牌的弱點而展開競爭,那將是一場災難,即使IBM這樣的財大氣粗者,當它推出複印機來攻擊施樂時,也敗得一塌糊塗。

10. 放棄品牌也是一招

廣東一家小型私營企業,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左右。公司希望通過做品牌擴大市場份額,做國內行業老大。因此每年投入200多萬元做廣告,包括戶外路牌、報紙雜誌、零售終端、促銷活動等,但兩年來效果不理想,經營虧損,公司經理感到很苦惱。

經過市場調查,他驚訝地發現,90%以上的消費者說不出他們正在使用的這類日用五金產品的品牌名稱,在購買這類產品時一般也不關心品牌。這種消費者對所使用產品的品牌關注情況被稱作“品牌關注度”。對於不同的產品,消費者的品牌關注度是不同的,買小汽車關注品牌,買塊手帕為什麼不關注品牌?因為小汽車價值大而手帕價值小;買飲料關注品牌,買個拖把為什麼不關注品牌?因為飲料雖然價值低但經常消費,飲料質量關係到健康但不易鑒別,拖把則較耐用而且質量較易鑒別。

經理人創業起步很艱難,在產品開發、生產製造、市場開拓上都得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財力。創品牌同樣是一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長期艱苦勞動。一些經理人不顧自身的實際,一味爭創名牌,適得其反、得不償失,品牌如“流星”一般,加速了企業的滅亡。因此,企業經理人不妨選擇放棄品牌戰略,以價格優勢構築自己的市場地位。

適合放棄品牌戰略的中小型企業一是從事機械製造、中間部件製造的企業,難以形成“產品差別”,用戶對產品的品牌要求並不高;二是質量難以統一保證和衡量,或消費者對質量要求不高、無需進行特別辨認的企業,如電力、礦石、製鐵等公司;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從事接觸的商品,不需要特別的專業知識就能夠辨別真假、好壞,如衣服、食品等。

我國消費者的主體仍是廣大的工薪階層和農民,物美價廉的商品則是他們的首要選擇。實施放棄品牌戰略的企業的產品,往往會受到他們的歡迎,因為這些產品售價低廉。據資料分析,同樣質量的商品,采取放棄品牌戰略的企業可降低售價20%~40%,通過大批量生產,薄利多銷,同樣也能為企業贏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溫州相當多的企業采取放棄品牌戰略獲得成功就是最好的佐證。

應當看到,放棄品牌本身也是一種品牌策略,它不是要企業永遠拋開品牌,更不是對品牌的否定,而是要中國企業先將遠大的夢想暫時放在一邊,踏踏實實把自己做大做強,以積蓄可以實現夢想的力量。

由於不同行業不同產品消費者的品牌關注度不同,決定了品牌對產品銷售的拉力差別很大。日用小五金產品價值低,不經常購買,屬低值耐用品,而且產品質量較易鑒別,消費者購買時對品牌的關注程度不高,決定購買的主要因素是方便性、產品外觀質感、價格以及售貨員的誘導,把有限的資金投入戶外路牌、報紙雜誌、促銷活動是不合適的。

一個企業要不要做品牌,怎麼做品牌,經理人注意研究消費者的品牌關注度很重要。家電產品的品牌關注度較高,但農村消費群體和城市消費群體對家電產品的品牌關注度就差別很大,1998年以來雜牌洗衣機就是依靠價格優勢戰勝了知名企業的品牌優勢,搶占了大片農村市場,其他家電產品也有類似情況。因此,在家電產品城市市場基本飽和而向農村市場轉移時,即使是知名家電企業也會受到新的挑戰,在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知名家電企業的優勢是品牌,但農村消費者目前對家電產品的價格關注度高於品牌關注度。

發達國家消費者的品牌意識高於發展中國家,但在發達國家的超市裏大量的普通日用消費品廠家品牌在淡化,甚至沒有生產廠商的品牌而代之以商家的品牌。原因何在?品牌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很高,不僅廠商要為此付出高昂成本,而且消費者關注品牌也要為此付出成本、時間和精力。品牌從本質上來說是生產廠商對消費者做出的產品質量承諾的契約,當產品本身價值較低,質量較易鑒別,或者細微的質量差異對產品使用價值並無大礙,也就是說消費者對品牌關注所付出的成本大於這種關注所帶來的收益時,消費者就會放棄交易時對品牌的關注。

當然,那些品牌關注度不高的行業也不是就不要做品牌,而是品牌的投入數額、傳播方式應有所不同。這些行業往往產品本身就是最主要的品牌載體,因此,設計一個好的標誌、基本顏色、外觀質感、產品包裝、終端展示非常重要,而這些正是品牌的基本元素。另外,這些產品雖然消費者品牌認知度不高,但渠道經銷商的品牌認知度仍然是很高的,增大對渠道的品牌投入,注重經銷商的品牌忠誠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