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與老板共享雙贏02(1 / 3)

世界著名的日本本田公司老板本田宗一郎有一位事業上的好夥伴,名叫藤尺武夫。這兩人被公認為事業上的“好搭檔”,但彼此的性格和所擅長的東西完全不同。本田是一位自由奔放、喋喋不休的人,而藤尺卻是一位說話有條有理,邊想邊講的人。本田負責公司的全麵工作,藤尺專司銷售部門,兩個人從沒有在對方的領域插過嘴。藤尺在經營方麵發揮了非凡的才能,但始終很尊重本田先生,他本人也從來不出風頭。

事業上絕佳的配合,使這兩個人為大家津津樂道,且被視為絕佳的搭檔,這完全是兩人彼此信賴對方的能力,為對方“分憂”而又不幹涉對方領域所形成的。

在日本,還有一對事業上的絕佳搭檔,就是鬆下電器的老板鬆下幸之助及其助手井植歲男。這兩位屬於完全不同的類型。鬆下先生屬於前瞻性的人物,而井植先生則剛好相反。鬆下先生高舉理想的火炬,指出該走的路,井植先生就遵循鬆下指示的方向擬定計劃,然後以非凡的能力將它一步一步實現。

老板與經理人的關係應該如此,如想成為老板的得力助手而受青睞,應該與老板配成搭檔,努力成為他的好夥伴、好助手,替他擔責分憂。以你的力量使老板更有光彩,其終極結果是你也會發出光芒。

8. 討價還價講究技巧

經理人不僅是公司中的一員,而且還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個體。這就決定了經理人不僅要維護自己所在公司的利益,而且還有自己不同於別人的獨特的需求。經理人所扮演的這兩種角色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統一起來的,但是也有不能統一或不能完全統一的時候。有時,經理人在維護公司整體利益的同時,也需要替自己想想,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怎樣與老板講價錢?

要與老板講價錢,首先要弄明白什麼叫“講價錢”。所謂“講價錢”,也就是在做“買賣”時,彼此討價還價的過程。要“講價錢”,首先自己手裏就需要有“籌碼”,這樣才能說服對方,使自己獲利。

與老板講價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尊重老板,時時刻刻都給他應有的尊重,對於老板說的話、下達的每一個命令,下級都要盡心盡力地將之落到實處,而且要將每一件事情辦好,使老板滿意。圓滿完成老板交給的任務,果真如此,就是與老板講價錢的最大“籌碼”。老板的工作需要下級的幫助和支持,沒有這些幫助和支持,老板不可能取得好的經營業績。因此,老板最看重下級的一點,就是下級對自己講的每句話能夠做到“言聽計從”,不“頂牛”、不“抬杠”。如果下級在平時能夠表現出對老板的應有尊重,能夠把老板交辦的事情辦好,那麼,與老板講價錢就容易多了。對於這樣的下級,老板也會心中有數,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怎樣,他準備給你什麼樣的獎勵,他早已有了成算。

在與老板講價錢時,自然要采取完全服從的態度。你盡可以把你的想法和“籌碼”全盤倒出,大談你的理由,也可以與老板進行一番“辯論”,但服從的原則不能忘。如果你在一番艱苦的交涉之後仍不能使老板改變主意,那就最好退一步再說,你可以對他說:“我服從您的決定。這個問題我想得不是很周全,我回去後再考慮一下。”切不可擺出“一決勝負”的架式,非要老板“就範”不可,這樣討價的結果隻能是自己大吃其虧。

與老板講價錢,要不斷增加自己的“籌碼”,除了要將老板交待的工作做好外,還要充實自己的實力。因為實力會給老板帶來利益,實力會影響老板權力的發揮,你實力越強,價值也就越大,自身分量也就越重。另外,謙恭的態度,也是在與老板“講價錢”時需要注意的。

9. 與老板保持距離

如果你的老板對待經理人采取非常民主的方式,他願意聆聽下級的意見,願意與下級溝通交流,並保持良好的上下級關係;如果你的老板性格溫和,待人充滿溫情;如果你的老板非常器重你,經常帶你出席各種社交場合……那麼,你千萬不要得寸進尺。

與老板保持適度的距離對你是有好處的。

如果你曾經是或正在成為老板的朋友或哥們兒,你也應該把握好尺度;如果你當著其他人的麵與老板稱兄道弟,以顯示出與老板的特殊關係,那麼這種行為是相當危險的。

老板再民主也需要一定的威嚴,需要一定的老板形象。當眾與老板稱兄道弟隻能降低老板的威信,損害老板的形象,還會導致老板的命令得不到很好的貫徹執行。

當老板發現他的工作越來越難做,而最終他發現是你損壞了他必要的威嚴,那麼,等待你的也許是與你疏遠,或者讓你離開。

有些老板為籠絡人心,喜歡與自己的下級交朋友,特別是一些剛剛當上老板而權力不夠穩定的“小老板”更是如此。但是作為下級的經理人不要太天真,要知道,老板時刻要顯示權威,他要樹立形象,端起他的“老板架子”。再者,一個知道老板太多秘密的人就是老板最忌諱的人。作為上下級關係,還是與老板保持一定距離為好。你不知哪一天因為利害關係,出現裂痕,老板會翻臉不認人,過去的“隱私”反成把柄。找朋友,還是去別處找吧。

當然,你如果能夠同老板交上朋友,這說明你已經能接近你的老板了。不過,這種朋友關係的最佳狀態,是業務上的朋友和工作上的摯友。如果你能穩定老板在公司中的地位,樹立起老板的權威和形象,你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記住,老板重用你決不是為交朋友,而是為了讓你為他服務。

人與人是平等的——這是人們在談到人際關係時的一種普遍觀念。客觀看法是:人與人應該是“平等”的,然而,當人們扮演著一定的社會角色來進行交往時,卻並不總是能夠“平起平坐”的。人在社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就需要樹立起不同的社會形象,為了維護這種社會形象,就不可能總是“平起平坐”。

在飯店裏,服務人員能夠與客人“平起平坐”嗎?顯然不能。在飯店的服務人員當中,早就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客人坐著你站著,客人吃著你看著,客人玩著你幹著。”不管這種說法帶有什麼樣的情緒色彩,你都不能不承認,它的確反映了一個事實:服務人員不可能與客人“平起平坐”。

在公司內部,在老板與經理人之間呢?從“下級服從上級”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是不能“平起平坐”的。在一定意義上說,老板與經理人存在著雇傭關係,這已經把這個不能“平起平坐”的意思,說得再清楚不過了。

總之,無論在“服務人員與客人”的關係中,還是在“老板與經理人”的關係中,如果大家都“平起平坐”,那就不存在“誰為誰服務”和“誰管誰”的問題了,各人的社會形象也就遭到了破壞。

必須清楚的是,人們由於扮演著特定的社會角色,而不能“平起平坐”,這和人與人之間是否平等,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平等,並不意味著總是能夠“平起平坐”,而不能“平起平坐”,也並不意味著不平等。能不能“平起平坐”,這是角色與角色之間的問題;而是不是平等,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在社會生活的許多場合,我們隻要弄清楚一個人所扮演的是什麼樣的社會角色,就知道該如何去跟他打交道了。人們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就有了不同的權利和義務。因此,人們一旦“進入角色”,就往往不能“平起平坐”。

人們所扮演的“角色”,與扮演角色的“人”,既難解難分,又不能混為一談。可是有些人,卻有意無意地總把這二者混為一談。有些經理人,強調“人生而平等”,追求與老板的“平等對話”,對自己看不慣或不滿意的事情據“理”力爭,結果使老板大丟顏麵,威信盡失,而經理人自己也因“犯上”之罪,被老板打入“冷宮”,同樣落得個“顏麵盡失”。

10. 不即不離,不溫不火

生活中常會遇到這種情形:與老板距離遠了,你會覺得老板不了解你,不重用你;與老板距離近了,又會有人議論你“巴結老板”、“溜須拍馬”,有時甚至老板也煩你。很多經理人對此煩惱不已。其實,處理與老板的距離就像炒菜一樣,掌握好了火候,也就不難了。

掌握火候,就是要做到不即不離,不溫不火。

處理好與老板的關係,首先要互相了解。因為不管你多麼有才華,多麼誌向高遠,如果沒有得到老板的重用,也是枉然。因為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喜歡不喜歡,老板對於你的命運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你如果對老板的習慣、方法、嗜好等有所了解的話,那在老板麵前說話就會更得體,工作就會做得更合他的口味。這樣一來,老板自然會賞識你。而你的才華如果能被老板賞識,在適合你做事的時候,他自然會想到你。如果隻知道有你這麼個人,但對你了解不多,你也就沒有機會一顯身手了。

距離太遠,自然看不太清,要敢於和老板接近,真正地了解他。

老板也是人,也食人間煙火,也有七情六欲。他也希望能夠被人理解。他需要別人的接近,這是正常的人際交往,不必擔心因別人議論而不敢接近老板。你如果希望老板喜歡你,看得起你,那麼首先得讓老板看得見你、認得清你。古時許多人寧願做皇帝身邊的小官,而不願到外地做官,現在很多人寧願到上司眼皮底下做小官,能接近上司就是其原因之一。接近老板,可以使自己不會成為“被老板遺忘的角落”。

但凡事都會矯枉過正,接近老板也要有個“度”,要做到不即不離。

經理人與老板在公司中的地位畢竟不是平等的。過從甚密就會產生平等化的東西,這些東西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讓你栽跟頭;距離太近就會產生一些不利於你的影響。

因為距離太近,老板就會把你看得一清二楚,自然你的缺點也讓老板一覽無餘。並不是說要掩蓋缺點,而是不知你哪個缺點會觸了老板的“神經”,把你的優點一並抹殺。

過分接近的表示,不僅同事看不過眼,老板也會覺得不自在。倒茶讓座,陪著聊聊天,這是人之常情。可事無巨細地往前湊,就不足取了。有一位女經理,經常幫助老板洗衣服,時間一長,流言蜚語不絕於耳,連這位老板也有些受不了。

還有一種接近的方式會讓老板生厭,那就是不分場合和不論什麼事情地接近。有些下級做一項工作,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去請示,弄得老板什麼事情都要為你操心,替你拿主意。時間一長,老板就會認為你這人什麼都幹不了,這樣一來,下次的機會可就不屬於你了。能自己解決的事情就自己想辦法,既減輕了老板的負擔,又鍛煉了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老板欣賞的是這樣的下屬。

接近老板有三個方法,一是工作接近,一是生活接近,一是思想溝通。不論哪種接近,都有其必要性,但一旦超過一定的“度”,就會好事變成壞事,適得其反,貽害多多。

11. 鋒芒不可太露

要和老板搞好關係,就要在老板麵前發揮出你的才能,但不可過於鋒芒畢露。

每個人都有潛能,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但如果沒人了解你的才能,別人看你就像一張白紙,文章做得好壞就看你的發揮了。

因此,要想懷才而遇,就需要才華外露。不露,就沒人知道你有某種才能。不了解你,老板就沒法重用你、提拔你。如果你把本事隱藏起來,時日一久,老板就會認為你是無能之輩,不再理你了。

你還要適時地為自己做些廣告。這個道理你隻要看看當今社會鋪天蓋地的廣告就會明白。“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遠離我們了,這是一個能人輩出的時代,以往的一些老觀念應該改變了,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公司裏。曾有位作家戲謔地說,現在有本事的人比驢還多。你不表現,還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久而久之,你就淹沒於無形了。

但是,才華外露並不等於鋒芒畢露。

在老板麵前展現才華並沒有錯,可是要掌握一個“度”,掌握一種方式方法,是“鋒芒畢露”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麵”?

“露”要掌握時機,不可亂“露”。時勢造英雄,如果公司裏有一項業務,老板和其他同事都無力承擔,隻有你一人較為熟悉,那麼你就可以乘機“露”一手。

“露”還要看你的老板是怎樣的人。老板開明,他會因你外露的才能而重用你。但不要以為每個老板都是開明的,如果你在嫉賢妒能的老板麵前“露”一手,就得注意點方法。你若是忘乎所以,“露”起來沒完,那就像在武大郎的燒餅店裏表演烙餅技術一樣,你要走背運了。

有些老板不願意把風采和才華俱勝於自己的人留在身邊,因為他們要防著別人會取而代之,在這樣的老板麵前鋒芒畢露而走背運的例子比比皆是。經理人隻有善於隱其鋒芒,才能與老板和睦相處。

一位業務冒尖的業務經理張先生,所寫的材料接二連三出現明顯錯誤,讓一直存心找他麻煩的老板終於有了狠狠教訓他一頓的機會,張先生隻能唯唯諾諾。

次數多了,大家習慣了,但不久同事們發現,老板跟張先生也開始討論問題,還有說有笑起來,以前的緊張關係漸漸化解。

有人好奇,悄悄問張先生是怎麼回事。張先生一笑,說,我同老板其實沒有任何私人恩怨,他不是壞人,隻不過好為人師,喜歡讓下級尊重他。但我一向好強,經常堅持自己的意見,而且事實證明是對的,這使老板對我無法像對待其他人那樣隨意,雙方變得很拘謹,時間一長沒有交流,便形成一些成見。有誤會又沒有機會解釋,令關係越來越差。要解開這個結,必須首先讓老板感覺到他的權威,雙方回到應處的位置。其實,我在材料裏出現的錯誤也無傷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