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向老板進諫時,一定要使你的論證更為完善。作為經理人一定要注意,你進言的目的是力求使老板采納你的建議,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增強所持觀點的說服力,使自己的想法不斷地成熟、完善,能夠經得起反詰和疑問。有時,老板是需要各種思想火花的啟發的,但更多時候他們需要的是可行的方案和可信的論證,隻有這樣,他才會鄭重權衡利弊,最後作出采納與否的決定。如果你的觀點論證不充分,缺乏有力的論據,漏洞百出,經不起老板三言兩語的詢問,那你的建議隻能被駁回或者需回頭再重做番工作,這實在是得不償失。
其次,要多準備幾套方案。經理人向老板提建議,要既知進,又知退。不能讓領導感到,除了接受你的建議別無選擇。經理人應事先多準備幾套方案,供領導進行選擇。
準備多套方案會增大老板接受你的建議的可能性。因為你的方案中會包含著更多的合理性,較之單一方案更易增大老板接受意見的概率。隻要老板決定采用你的某一方案,或者準備將你的方案進行重新組合,那就表明你的建議真正起作用了。
準備多套方案還會使你顯得做事嚴謹、周密,考慮問題全麵而仔細,從而贏得老板好感。或許在後來的某個時候,他會在準備決策時,把擬定方案的任務交給你去完成。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相信你的思維能力和工作能力。
而更為重要的是,多套方案會給領導提供更多的選擇餘地,使他能夠顯示自己的高明,增強其成就感。對於許多領導來說,都有著認為自己比經理人強的優越心理,有些領導還不斷試圖向下屬證明這一點。多套方案可以使老板不必拘泥於某一特定的方案,他可以換種方式提出其實已包含在你的建議中的方案,他還可以在你的諸多方案中各取所需進行組合,甚至他可以單單選擇某一方案以表現自己的決斷力。但無論如何,你都創造了一個使領導感到自我滿足的機會,這個機會不但有助於你的建議被采納,而且還會使領導對你產生好感。
不同的老板具有不同的個性、習慣和思維方式,對於特定問題,他還可能有著不同的考慮,而這些都有可能決定性地影響著你的建議是否會被采納。因此,經理人要做到“百戰不殆”,就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不僅要學會“胸有良方”,還要學會“對症下藥”。知事固然重要,而知人則更是要中之要,如果你不了解老板的特點,好的建議可能會帶來壞的後果。
有些聰明的經理人在向老板進言時,不是直陳自己的觀點,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容易引起老板的猜疑,尤其是一些氣度狹窄的老板更是如此。在發現老板的決定或決策有錯誤時,他們不直接點破錯誤、失誤之所在,而是用征詢意見的方式,向老板講明其決策、意見本身與實際情況不相吻合的根據,使老板在參考他們所提出的眾多資料時,能自己得出你想要說出的正確結論。
其實,這正是進言的最高藝術,是不諫而諫,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卡耐基曾經說過:“如果你僅僅提出建議,而讓別人自己去得出結論,讓他覺得這個想法是他自己的,這樣不更聰明嗎?”社會學家的研究表明,人們對於自己得出的看法,往往比別人端給他的看法更加堅信不移。因此,我們要想使自己的想法被老板接受,在許多時候應該僅僅提出建議,提供資料,而最後的結論,最好是留給老板自己去得出。這比越俎代庖,硬把自己的意見往老板頭腦裏塞,效果要好上千百倍。
在向老板進言時,不要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要給老板留出一定的時間,對你提出的建議和提供的資料加以思索。人們的思想表現為一個複雜的認識過程,接受或改變一種認識,需要經過肯定、否定的思維矛盾運動,不可能像立竿見影那樣簡單迅速。因此,在提意見時,不能急功近利,要允許老板有一個認識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求之過切。急性病違背了人們的認識規律,超越了老板的認識程度。強迫老板就範,往往欲速則不達,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17. 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老板礙於麵子,有許多不願扮演的角色,有一些不願出麵的事情。老板所管的事情很多,但並不是每一件事情他都願意幹、願意出麵、願意插手,這就需要有一些經理人去幹,去代老板擺平,甚至要出麵護駕,替老板分憂解難,贏得老板的信任。
有些經理人不注意觀察老板願意幹什麼工作、需要回避什麼事情,往往容易得罪老板,惹出麻煩。某日化公司因產品質量問題嚴重,引起社會關注。省電視台記者到該公司采訪時,最先碰到一位部門經理,這位經理怕應對不當承擔不起責任,就對記者推卸說:“我們老板在辦公室,他說了算,有事你找他去吧!”結果,記者闖進老板辦公室,把老板堵了個正著,老板想回避也躲不開了,硬著頭皮接受了采訪。事後,老板得知這位經理人不僅不提前通風報信,還說了那樣一句話,很生氣,很快便炒了他的“魷魚”。
這位經理的教訓很深刻,質量出了問題本不是光彩的事,按道理,從為公司著想的角度講,除了應實事求是地講明問題的原因外,還應該維護老板的麵子,替領導分憂,而不該全推到老板一人身上。
一般地講,老板有幾願幾不願,經理人必須心中有數:
(1)老板願意做大事,不願做小事。從理論上講,老板的主要職責是“管”而不是“幹”,是過問“大”事而不拘泥於小事。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小事要由經理人承擔。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老板因為手中有較大的權力、較高的職位,麵子感和權威感較強,做小事在他看來顯然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有損老板領導的形象。比如接電話、組織市場調查等都是老板不願意幹或不願介入太多的。這些事情隻能由經理人分擔了。
(2)老板願做“好人”,而不願做“壞人”。工作中矛盾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老板一般都喜歡由自己充當“好人”,而不想充當得罪別人或有失麵子的“壞人”。有一位著名的老板,人稱“好好先生”,那是因為任何人跟他談任何事情,從來都不會得到否定答案。當然他並非有求必應的“大仙”。碰上他真想合作的對象或他肯出手相幫的人,就會親自出麵,賣個人情。不然的話,一律由他的下屬以各種不同的理由回絕對方,他是不會露麵的。
願當好人,不願演醜角的心理是一種很普遍的老板心理。此時,老板最需要經理人挺身而出,充當馬前卒,替自己演好這場“雙簧”。當然,這是一種較艱難而且出力不討好的任務,一般情況下老板也難以啟齒向經理人明說,隻有靠一些心腹揣測老板的意思然後再去硬著頭皮做。做了,老板心裏有數但不會公開表揚你。如果經理人因為粗心或不看老板的暗示而把他弄得很尷尬,老板肯定會在事後發火。
(3)老板願意領賞,不願受過。聞過則喜的老板固然好,但那樣高素質的人卻寥寥無幾。大多數老板是聞“功”則喜,聞“獎”則喜,鮮有聞過而喜者。在評功論賞時,老板總是喜歡衝在前麵;而犯了錯誤或有了過失之後,許多老板都爭著往後退。此時,老板亟待經理人出來保駕,敢於代老板受過。
代老板受過除了那些原則性或特別嚴重的錯誤外,實際上無可非議。從組織工作整體講,經理人把過失攬到自己身上,有利於維護老板的權威和尊嚴,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從受過的角度講,代老板受過實際上培養了一個人的“義氣”,並使自己在被“冤枉”的過程中提高預防錯誤的能力。結果,因為你替老板分憂解難,贏得了他的信任和感激,以後老板一定會回報你,給你“吃小灶”。
18. 你辦事要讓他放心
做經理人,不但要勤於工作,還要勤於思考,多動腦子,把各項工作做得周到些,圓滿些,讓老板放心。
一般來說,老板比經理人能幹些,問題考慮得周全些。但是老板也是人,而且隻有一個腦子想問題,會有想不周全的地方,甚至有些地方沒有想到,結果導致失誤。這就需要經理人助他一臂之力。
第一,對老板考慮周到的問題,要嚴格按照老板的布置去辦,使老板放心。這本來是沒有問題的,但卻又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許許多多的工作,老板布置得已經相當周密,隻要按老板的吩咐去辦,工作就能做得非常圓滿。但也有例外情況,有相當部分的工作如果沒有老板的督促、檢查,就達不到預期的工作效果。也就是說,光有老板周密的布置是不夠的,這之後還有許多工作需要經理人勞神。如果你的老板在談到你時說:“你辦事,我可以盡管放心。”那簡直是你莫大的光榮。這表明老板對你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已經認可。
第二,對老板考慮不周到的問題,要開動腦筋把事情辦周到些,使老板放心。這一類事情如果沒有辦圓滿,責任當然不在經理人身上。但是,如果你能幫助老板出乎意料地將事情辦圓滿,老板會多麼感激你,喜歡你,並在事後加倍地信任你。有一位老板派經理去外地協調一筆生意,想挽回一筆經濟損失。因他工作太忙,隻簡單交代了幾條原則就讓這位經理出發了。後來,老板想到這個問題太複雜了,還有兩點應該交待的竟忘記了。正當老板心急如焚的時候,這個經理回來了。他告訴老板,對方對這次的處理很滿意,答應以後給予更多的關照。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除了按老板的話向對方說明情況以外,一開始就代表老板向對方過去一段時間給予自己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謝。又說明老板沒親自來的理由,並表示歉意。事情辦得很漂亮,對這樣一個勤於動腦、辦事周到的經理,又有哪位老板不喜歡呢?
第三,對老板沒有想到的問題,要能夠想到。如果老板在場,要及時提醒,引起他的注意;如果老板不在場,更要及時主動地把老板沒有想到的工作做好。比如,有個公司因生產任務緊,老板曾一度忽視了安全防範工作,由於一位部門經理的提醒,及時采取了措施,才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第四,對老板考慮錯誤的地方,要及時幫助糾正。老板的錯誤,不一定要老板自己發現和糾正,聰明能幹的經理人同樣可以發現和糾正老板的錯誤。比如,有位老板提出了不切實際的口號和措施,部門經理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全麵地向他分析了形勢,並建議他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將會出現的問題,使他的頭腦一下子冷靜下來,避免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這也是一種“擔責分憂”,因為這是在為老板減少以後可能出現的麻煩。
有的經理人本來是聰明能幹的,但他們不像上述那些經理人那樣處處讓老板放心。原因之一,是他們的頭腦中存在著不為老板“造資本”的思想。在他們看來,經理人把工作搞好了,老板就可以官運亨通了,得到利益的是老板。這當然是大錯特錯了。為老板擔責分憂,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老板在更大程度上代表著事業,代表著公司的整體利益,為老板擔責分憂,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忠誠於事業,忠誠於公司的整體利益。
19. 好鋼用在刀刃上
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老板埋怨經理人“關鍵時刻掉鏈子”,這樣的經理因為在關鍵時刻不能替老板擔責分憂,反而使他大受其苦,因而受到老板的批評。不能完成老板交給的任務,反而在關鍵時刻使己方先機盡失,這樣的經理也著實令人失望。
在關鍵時刻能夠主動為老板擔責分憂,其情可嘉,但擔責分憂必須建立在自己能力的基礎上,並且必須對任務本身有個客觀的認識。如果光憑一片忠心和熱情,去承擔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任務,那就是犯了大忌。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自討沒趣,甚至付出更為沉痛的代價。
關鍵時刻經理人的表現,不論是好還是壞,都會給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對經理人今後的關係影響至深。
因此,關鍵時刻“露一手”,是贏得老板信任的“妙著”。
這就要求經理人一方麵要善於發現某些關鍵時刻,另一方麵也要善於把某些時刻變為關鍵時刻,善於創造關鍵時刻。也就是說,要善於發現機遇,也要善於創造機遇。一般地講,關鍵時刻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
第一,老板派下難度較大而且影響較大的任務時,做好這樣的工作對老板而言至關重要,經理人應當全力以赴,協助領導圓滿完成任務,不可袖手旁觀,看“哈哈笑”。
第二,其他同事忙於別的事情,人手不足但事情卻很多時,也要多承擔任務,井井有條地把每一件事情都幹得相當出色,老板自然會看在眼裏,喜在心頭,所以不要推卸責任。
第三,遇到意外的突發事件,老板與同事都拿不出辦法時,要冷靜、穩妥地出謀劃策,把問題解決好,表現你的超群才幹。
關鍵時刻伸出你的援助之手,那就再好不過了。這就叫做“雪中送炭千金難買,錦上添花一文不值”。
對關鍵時刻的把握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有的經理人在平時默默無聞,並無什麼突出的表現,但在一些非常關鍵、老板特別關注的場合,他卻能表現得盡善盡美,有的甚至隻不過是“十俗一清”,但同樣受到老板的賞識,這不能不說他是很高明的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