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在上級與下屬相處的關係中,有時候,一個小小的關懷、一句親切的問候、一次恰到好處的激勵,就會讓人受寵若驚,就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換取人心。
關心和體貼是最好的方法
傑弗遜說:“天下至樂,莫過於對我欣賞的人表達敬意。”人是有豐富感情的動物,作為領導,關心和體貼下屬是對下屬最好的激勵方式之一。
領導對下屬的長處和優點表示欣賞和肯定,僅憑幾句口頭上的激勵之詞是不夠的,還要有實際行動,也就是要關心和體貼下屬,讓他覺得受到了尊重和愛護,覺得在領導心目中自己一直都是一個重要角色,這樣才能激勵下屬對工作更加努力,對你更加尊重,死心塌地地與你共處。
激勵是交際中必不可少之物,但如果僅限於口頭上的隻言片語,下屬就會懷疑領導的誠意和價值,而一點一滴的關心和體貼的實際行動則是最樸實、最真誠、最珍貴的激勵和肯定,領導一次例行的激勵可能幾天就被自己拋之腦後,但對於下屬來說,卻長久銘記於心,甚至終生難忘。
在以人為中心的現代社會裏,單純的上下級關係正在逐漸被摒棄。在高效率、快節奏的生活中,人道主義更受人們的青睞,關心人才、愛護和珍惜人才、尊重人才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風尚。在領導與下屬之間滲入個人友誼和感情的因素,對開展領導工作很有益處,這種方法會使領導成為一個輕鬆的權威。
關心和體貼下屬是對下屬的最好激勵形式之一,在下列場合中,收效更佳。
第一,記住下屬的生日,以適當的方式祝賀。
現代人都習慣過生日,在生日這一天,一般都是和知心朋友一塊祝賀。聰明細心的領導會抓住機會,見縫插針,加入慶祝的行列。也許下屬當時並不太在意,但是當他換了生活環境或領導的時候,他就會回憶起曾得到的祝賀和讚美。
要給下屬慶祝生日,可以發點獎金、買個蛋糕、請吃頓飯、送一束花等,效果都會很好。如果乘機再加上幾句美言對下屬的功績表示激勵,則更會錦上添花。
第二,關心下屬的身體健康,下屬住院要親自探望。
一位普通的下屬住院了,領導親自去探望,說出了一句心裏話:“平時你在的時候,沒感覺你作了多少貢獻,而今你病了,就感覺工作無頭緒,忙手忙腳的,你趕快把病養好了,否則我這個頭兒不好當!”一些領導不注意這個環節,其實下屬在醫院裏已經翹首以待領導的探望,如果領導不去,下屬心裏可能就會這樣嘀咕:“平時工作辛辛苦苦,任勞任怨經常得到領導表揚,現在病倒了,領導就把我給忘了。”心裏會很難過。
領導的探望很重要,這樣做使你在下屬心中的權威地位穩定,甚至提高,從而有利於今後的工作,加上下屬對你平時的行為是有目共睹的,當他們看到你給別人溫暖時,心中自然會對你更加敬畏。
第三,關心下屬的家庭和生活。
幸福和睦的家庭、充實富足的生活是幹好工作的基本保證。如果一個下屬夫妻分居兩地,鬧離婚,或者生活拮據,領導卻視而不見,那麼再好的激勵之語對下屬也無異於老虎掛念珠——假慈悲。
有個公司,職工和領導大部分都是單身漢或家在外地,就是這些人把公司的業務搞得紅紅火火、蒸蒸日上。該公司的領導沒有隻限於嘴上誇誇其談、唾沫橫飛的空頭讚美,而是注意到職工吃飯不方便,整天泡方便麵或買快餐,胃口不好,就辦了一個自助餐廳,解決了這個問題。
從這個小事例中我們可以窺見一斑,作為領導,在激勵的同時,應該急下屬所急,解決一些實際生活問題,這就是對他們的最大的激勵。當下屬們在餐廳裏安心地吃飯時,心中肯定感激領導的一番良苦用心。
第四,注意抓住歡迎和送別的機會。
調換下屬是領導常常碰到的事情,沒有心計的領導總是認為不就是換個人嗎?來去自由,願去就去,願來就來,不必拘泥於禮節,搞那些形同虛無的儀式。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善於體貼關心下屬的領導和那些語言“巨人”型的領導也不同。當一個新下屬來到時,語言“巨人”型的領導會過來這樣說:“小劉,你是北大的高才生,我們這兒虧待不了你的,趕快收拾一下辦公桌,準備上馬!”而有心計的領導則會預先讓人把一切收拾好,而後才說:“小劉啊,大家都很歡迎你來與我們同甘共苦,東西都給你準備好了,你看還有什麼不夠的東西,盡管提出來。”一樣的歡迎,前者華而不實,空泛無物,沒有一點體貼的味道;後者沒有一個恭維之詞,但領導的激勵早已落在無聲的行動上。隻在一語之間,就分出了高下。
下屬調走也如此,彼此相處一段時間,自然會有某個好的合作成績,也會有一些雞毛蒜皮的隔閡。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幾件讓對方滿意的事,以表達挽留的態度和惜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