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用最小的代價換取人心(2 / 3)

行貴言輕是中國的傳統,用行動來達到感情的溝通,這是最實在的,是領導必須注意的問題,在現代社會中,尤其應該注重其重要價值,感情投資在交際中往往可以以最小的代價換取人心,其收效往往是最大的。

與人交往要以心換心

兵法有雲:“攻心為上”,領導要與下屬交朋友,要做到以心換心。最受下屬歡迎的上司是能理解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的人,隻有這樣的上司才會受下屬的愛戴,也隻有這樣的上司才能使公司上下一心,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共同為公司的發展作出努力。

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在他擔任魏軍統帥時,與士兵同甘共苦,以誠心換得士兵的忠心。有一次,一個士兵身上長了個膿瘡,作為一軍統帥的吳起,竟然親自用嘴為士兵吸吮膿血,全軍上下無不感動,而這個士兵的母親得知這個消息時卻哭了。有人奇怪地問:“你兒子不過是小小的兵卒,將軍親自為他吸膿瘡,你為什麼哭呢?你兒子能得到將軍的厚愛,這是你家的福分哪!”這位母親哭訴道:“這哪裏是在愛我的兒子啊,分明是讓我兒子為他賣命。想當初吳將軍也曾為孩子的父親吸膿血,結果打仗時,他父親格外賣力,衝鋒在前,終於戰死沙場。現在他又這樣對待我的兒子,看來這孩子也活不長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了這樣“愛兵如子”的統帥,部下能不盡心竭力,效命疆場嗎?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上司如果從心底裏尊重下屬、看重下屬,下屬自然會賣力效忠。

有一家日資企業,一天,各部門接到電話,下班之後在貴賓廳召開職工大會。有些人感到很納悶,為什麼放著會議室不去,而是去貴賓廳開會。因為在員工們眼裏,日本人很機靈,甚至有人議論說:“老板又在搞什麼小把戲?”當全廠人陸陸續續地走進貴賓廳時,眼前的一切簡直把他們驚呆了,隻見每張桌子上擺滿了水果、飲料等各類食品。尤其是一名60歲的老門衛,看到眼前的一切,以為走錯了地方,正要離開時正好碰上了老板,老板一看他要走,便畢恭畢敬地把他請了回來。

老板走上講台,恭恭敬敬地向大家行禮,說:“今天,把大夥召集起來,同大夥開一個聊天會。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提問題、講困難,提意見或建議,說工廠的、家裏的事都可以。”

人們看到老板不時地往工人手裏塞蘋果、倒飲料,並微笑著同大夥打招呼,便積極地為工廠出謀劃策。老門衛激動地說:“我這一輩子還是第一次開這樣的會。一個看門的,本來就是在廠門口的,再踢一腳就出門了。老板看得起我們,我們看門的一定要好好幹,看好這個家。”

此後,全廠上下一條心,工人們幹活也更賣勁了,恨不得一天幹上25個小時。

人心都是肉長的,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隻要你付出真心和真情,就會獲得下屬的擁戴和回報,從而促進你在事業上的發展。

與客戶交往,不要隻談交易,要講人情。每個人的生活圈子裏都有一些比較親近、關係比較密切的熟人與朋友。美國的汽車銷售大王喬·吉拉德發現每個人所擁有的熟人與朋友大約都是250人,這就是著名的250定律。

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聯絡是以一種幾何級數來擴張的。無論是善於交際的公關高手,還是內向木訥之人,其周圍都會有一群人,這群人大約250個。而對於生意人來說,這250人正是客戶網的基礎,是財富。

建立良好的客戶網絡,與客戶成為知心朋友。與客戶交往過程中要以誠相待,同客戶交朋友,分擔他的憂愁,分享他的喜悅。他可能會向你介紹他的朋友、他的客戶,這樣,你的客戶隊伍會不斷擴大。

同時,當你在和他談你工作上的困難時,他很可能會主動地幫助你,介紹新的客戶給你認識,或者幫你直接把生意做成,使之成為你永久性的客戶。與客戶交朋友,不要隻談買賣,不談交情,對客戶要關心、愛護和體貼,使買賣雙方不單純是一種商業關係,而是富有“人情味”的,使顧客產生一種親切感,即在得到物質需求滿足的同時,還得到精神情感上的滿足。

美國有位叫瑪麗·凱的女士,曾敘述她買轎車的經曆和感受。她想買一輛黑白相間的轎車,就去汽車店挑選。在第一家汽車店裏,由於推銷員沒有把她當回事,她覺得受到了冷遇,轉身就走了。進了第二家汽車店,推銷員對她十分熱情,向她仔細介紹各種型號汽車的性能與價格,使她感到這位推銷員是真正為她著想。當她偶然談到那天是她的生日時,這位推銷員馬上請她稍候一會兒,15分鍾後,一位秘書拿來一束鮮花,這位推銷員把鮮花送給她,並祝她生日快樂。當時,她感動萬分,覺得那束鮮花的價值超過百萬美元!於是,她毫不猶豫地購買了那位推銷員向她推薦的一輛黃色轎車,而放棄了購買黑白相間轎車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