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類比敬告。即以兩種事物具有的某一相似點作比,暗示警告對方言行的失當,使之明白自己的不滿。例如,A公司的經理在一次業務談判中,受到了B公司工作人員的頂撞。他氣衝衝地給B公司的經理打電話說:“如果你們不向我保證,撤銷上次那個蠻橫無禮的工作人員的職務,那麼,顯然是沒有和我公司達成協議的誠意。”B公司的經理聽了微微一笑說:“經理先生,對於工作人員的態度問題,是批評教育還是撤職處理,完全是我們公司的內部事務,無須向貴公司作什麼保證。這就同我們並不要求你們的董事會一定要撤換與我公司工作人員有過衝突的經理的職務,才算是你們具有與我們達成協議的誠意一樣。”A公司的經理頓時啞口無言。在這裏,B公司的經理就很好地使用了類比敬告的技巧。雖然說A、B兩公司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有一點卻是相似的,即A、B兩公司對工作人員或經理的處分完全是各公司內部的事務,與對方有沒有誠意無關。B公司的經理就是抓住了這一相似點作比,從而敬告對方所提要求的過分和無理,表達了對態度蠻橫的A公司經理的不滿。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這種技巧表達不滿的語氣也較明顯,但它畢竟不像“直言相告”技巧那樣帶有警告的成分,所以稱之為“類比敬告”,而不是“類比警告”。
③柔性敲打。有些女孩子喜歡動不動就生男友的氣,以顯示自己有個性。如果這個女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是兄長的嬌妹妹,就更是不能容忍別人對她的不滿。有些癡情的男孩子因為自己的某句話引起女友的不快,生怕得罪自己的“公主”,會忙不迭地賠禮道歉,更有甚者會貶低自己,請求原諒,以示對戀人的忠貞。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某局長的千金小徐和本單位的小李談戀愛時,總是顯示出某種優越感,因為小李是農家子弟,大學畢業分在局裏做科員,沒有什麼靠山。有一次小徐到小李家做客,對小李家人的一些生活習慣總是流露出看不順眼的情緒,並不時在小李耳邊嘀嘀咕咕。吃過晚飯她把小姑子使喚得團團轉,又是叫燒水又是讓拿擦腳布什麼的。小李看在眼裏很不是滋味。他借機笑著對妹妹說:“要當師傅先學徒弟嘛!你現在加緊培訓一下也好,等將來你嫁到別人家裏,也好擺起師傅的架子來。”小李這麼一說,小徐當時似乎聽出了什麼,過後不得不在小李麵前表示自己有些過分。小李不失時機地用“要當師傅先學徒弟”的俗話來提醒小徐,避免了直接衝突。這樣做的結果是,即使對方當時略有不滿,過後也會有所感悟的。
④幽默提醒。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有時利用幽默表達一下對對方的不滿,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有這樣一則小幽默:在飯店,一位喜歡挑剔的女人點了一份煎雞蛋。她對女侍者說:“蛋白要全熟,但蛋黃要全生,必須還能流動。不要用太多的油去煎,鹽要少放,加點胡椒。還有,一定要是一個鄉下的母雞生的新鮮蛋。”
“請問一下,”女侍者溫柔地說,“那母雞的名字叫阿珍,可合你心意?”
在這則小幽默中,女侍者使用的就是幽默提醒的技巧。麵對愛挑剔的女顧客,女侍者沒有直接表達對對方所提苛刻要求的不滿,卻是按照對方的思路,提出一個更為荒唐可笑的問題提醒對方:你的要求太過分了,我們無法滿足。從而幽默地表達了對這位女顧客的不滿。
另外,對懷有惡意之人,自不必拚個魚死網破,打動草叢驚走這條蛇就可以自衛;那些粗魯的家夥冒犯你,隻需敲響山石嚇跑老虎便可及時收手。置人於死地之事最好不做,做一個可方可圓之人,方能立足於世。
情境交流,無聲勝有聲
人的交際活動,總是在一定的場合中進行的。有些交際場合,一經人的有意選擇與設計,便形成了特定的情境。一景、一物、一支歌、一幅畫等,便能滲透著交際者的意圖,具有鮮明的情境意義,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人的交際活動,為交際的主體服務。
情境在交際中雖然表達的是一種弦外音、畫外意,但其表意功能還是十分鮮明的,並且具有多方麵的用途,無論是政治、軍事方麵,還是商貿或日常生活方麵,用得好,常能收到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