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在對抗的關係中占上風(2)(2 / 2)

要成功地運用虛擬示意法,就需要巧妙地把握這兩個步驟,具體方法如下:

(1)要虛得合情合理,讓對方真假難辨

惺惺作態,就是裝模作樣做給對手看的姿態。這種姿態要合情合理。也就是說,不能與現實生活的差距過大。要虛得大致符合當時、當地、當事人的實際狀況。因為人對是非的判斷,靠的是知覺,而知覺的正確與否,依賴於過去實踐的知識和經驗。當對手的虛擬同自己過去實踐的知識和經驗相吻合或一致時,知覺就產生一種認同感,就對對手的虛擬予以理解、認可。前例中,張鬆虛擬的“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操是一位統兵主帥,要寫兵法書籍,難免對前人總結戰爭的經驗有所借鑒。加上他的猜疑心本來就重,當然就會相信了。反過來,如果張鬆虛擬的是“此是我對席所作”,抑或“此是江東孫權所作”,楊修、曹操的知覺,都不會產生認同。因為這與他們的實踐與經驗相差太大。

在論辯中,作為對手,對方總是對你抱有某種程度的戒備與警惕;對你所說的,本能地會產生懷疑。這就更需要在虛擬的合理上下些工夫。有時,不防來一點真真假假,造成一種虛虛實實、實實虛虛的混沌局麵。如張鬆口中的“無名氏”,不說具體,反而讓你覺得莫測高深。這時,對手的知覺是:實亦實,虛亦實。於是,也就自然而然地相信你虛擬的全部內容,而落入圈套。

說虛話技藝圓熟者經常使用“有幾分真”的謊言來使人信以為真,蒙蔽性非常大。

(2)示意要疏而不漏,態度誠懇,表達巧妙

示意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言語。同時,應當借助情感、神態、動作、語調等的幫助。對手對你的虛擬接受程度,取決於對你的示意的感知與理解的深淺。自己的示意越明晰、越確切、越執著、越有誘惑力,對手的感知與理解力就越強,從而導致其產生錯覺的概率也越高。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了孫劉聯合抗曹,在勸說周瑜時,便虛擬出“曹操征伐江南,是為了得到二喬”之說。而為使周瑜深信不疑,其示意就相當細致周密:先是將曹植《銅雀台賦》中的“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鎖殊”,改為“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激起周瑜大怒後,又佯作惶恐之狀,連稱:“失口亂言,死罪,死罪!”待周瑜聯合破曹之意已定之後,再故意勸其“事須三思,免致後悔”。這樣才鞏固了自己所要達到的目的。

因此,可以說,示意是在操縱對手的知覺。虛擬一旦實施,擺在自己麵前的,既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對手的情感,使他對自己建立起足夠的信任,又要竭盡全力維護自己的虛擬,使對手沒有任何懷疑的餘地。要讓對手明白:如果不相信你所說的,那麼,便會給自己帶來麻煩;隻有相信你所說的,自己才能獲得利益。這是將一個充分必要條件的假言推理擺在對手眼前,迫使他隻能作出“相信你所說的”這唯一選擇。

為了使示意更有效還可以利用人們對共同點具有的認同心理,站到對手的角度上,設身處地地為對手的利益說話,使對手感到自己是為他好,雙方的利益是一致的,並適當使用一些緩解對方警惕性的言語。如“事須三思,免致後悔”、“考慮到我們雙方的利益”、“這是人人皆知的”、“早就如此”、“聰明的人都會這樣做”之類。如此,對手的防線最終會崩潰,自覺不自覺地會相信你的虛擬。

有一年在貴陽舉辦的中國國際名酒節上,外省某經貿公司與貴州一酒廠談判,酒廠即成功地運用了此法。該經貿公司欲訂購白酒10噸,但貴州的酒廠如林,名酒如雲,各家競爭激烈,究竟訂哪家的,委實舉棋難定。

他們在與這家酒廠洽談時,對這麼一宗大生意,廠家的代表掩藏起內心的興奮,平靜而又抱歉地說:“對不起,我們今年的貨早已訂完了,已開始訂明年的。如果你們需要,我們設法給你們安排明年早一些的。”對此虛擬,公司當然大感意外:“是嗎?前天你們還在大拉客戶哪!”廠家隨即實施示意技巧,擺出一副赤誠:“商場如戰場嘛,你們是聰明人,會不懂?那是我們的一種策略。眾所周知,我們的酒是根本用不著‘拉’客戶的;更何況過了一天,情況還會不變?這不,今天一清早,廣東一家公司才將今年的最後一批10噸全部訂完。你們可以去問問他們嘛!”此示意果真有效,公司有些急了:“是的,聽說你們的酒好,我們才慕名而來。我們來一趟也不容易,能不能通融一下,先挪給我們一些?”廠家進一步示意,故作難狀。公司更加著急,好話說了一大堆。廠家這才以關懷、同情的口吻說道:“既然你們要與我們長期合作,考慮到我們的長遠利益,我們可以給其他客戶做做工作,每家勻出一點,給你們湊足10噸。”

如此一來,訂貨商大喜,廠家更大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