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決策管理:分得清重要事情和緊急事情(1 / 2)

發言之前先調查

調查研究是一個龐大而又係統的工程。調查前,先要有個基本的提綱,明確幾個問題,帶著問題邊調查、邊研究,再調查、再研究。最好是幾個人一起去。調查是發現問題,更是去找問題產生的原因。不管問題的直接或根本原因是什麼、在哪裏,我們總可以從基本的實踐中找到問題產生之所在,通過分析找到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

調查時一定要向被調查者講清調查的目的、解決什麼問題,以便取得理解和支持,千萬不要帶著主觀的觀點和意見去做調查。調查時,要原原本本做記錄,而不是篩選聽到或看到的材料。整理要及時,越快越好,這有利於發現問題。然後分門別類地整理出來,也有利於以後使用。

調查時不但要抓典型,還應該聽取擔當不同角色、處於不同地位的人的意見,而且不要在調查之中表明自己的態度,以免影響被調查者,使事實變形,同時也容易使自己產生某種定勢,封閉了解、理解問題的道路。要把一個地方、一個單位、一個問題研究透徹。

在調查過程中,不但要聽,而且要看。人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事物的理解也就不同,這給人們分析問題帶來了難度。看一看,可以多找到一些問題的啟示點,也可避免被錯誤信息所誤導。

調查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問卷調查、抽樣調查、集體座談以及個別走訪等。在實際運用中,我們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兼聽則明,辯證對待

是非對錯,是相對立的矛盾的統一體。許多是非生出之時興許並無惡意,原本就是指某事而不是對人,或隻對人而不是對事。但在人們“傳遞”信息的過程中,經過許多“傳遞手”無數次無輕重地添油加醋,重施“佐料”,本意變味走調,甚至是非顛倒,黑白混淆。這就需要決策者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的立場,運用敏銳的思維和正確的鑒別力去麵對現實,明辨是非。決策者對是非要善於辨析,不可盲目輕信。是非是非,是是非非。有的是非,說是但又不是,說不是但又是。

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決策者要善於運用辯證法,去做一番調查研究,不可在是非麵前隨波逐流,始終保持自己應有的個性,並從中悟出真諦,這是決策者應十分注意的問題。對是非的真實性問題,如果沒有真憑實據,切忌偏聽偏信,以防節外生枝,激化矛盾,擴大事態,造成不必要的嚴重後果。更重要的是,要對是非能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獨立思考,這樣就容易明辨是非。

2.把握中心,突出重點

決策者的調查研究必須緊緊圍繞著中心工作進行,並通過調查研究推動中心工作,進而推動全局工作的開展。在錯綜複雜的工作中抓住最能影響全局的問題,這是決策者管理好全局工作的前提,也是其圍繞中心工作進行調查研究的前提。決策者要善於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明確各種矛盾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對事物發展的作用;明確哪一種矛盾起主導、決定作用,規定和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即主要矛盾;明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麵和表現形式等,從而在調查研究中把握主攻方向,沿著這一方向開展經常的、係列的、反複的調研。

3.把握全局,細致入微

決策者的調查研究,不總是直接表現為對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也有一些對看似非常細小的問題的調查研究;不總是集中時間和精力進行專題性調研,也有一些隨時隨地的調研;不總是直接對全麵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調查研究,也有一些對具體情況、具體工作的調研。這些調研對決策者把握全局是不可缺少的。

決策者要經常到基層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社情民意;經常到群眾中坐一坐、談一談,體察群眾的疾苦;經常到市場上去轉一轉、聽一聽,感受人們的實際生活。這些看似小事,但它卻體現了管理決策者對群眾的感情。從某種意義上說,決策者在這些活動中進行調研,可能了解到的情況更真實、更具體、更生動,也更能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