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時要集思廣益◇
個人的知識總是有限的,所以團隊的生存與發展,不能隻靠領導的“獨斷專行”,而是應該博采眾長,集思廣益,才能使團隊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屹立不倒。
具體操作時,不能批評別人的設想,以防止阻礙創造性設想的提出;可自由發言,暢所欲言,主意越新越好;主意以量生質,主意越多,得到好的設想的可能性就越大;要歡迎綜合與改進,可以發揮別人的設想,或者把幾個人的主意綜合起來產生一個新的設想;會議的氣氛力求輕鬆自由;討論時,要把所有人的設想的大意都記錄下來;另外注意,這種辦法適用於討論比較專門的題目,不能太廣泛。頭腦風暴法在促進發明創造方麵有較好的效果。
(3)谘詢專家法:一個部門出現的問題,諸如經營、生產、員工方麵的問題,由部門主管向各個領域的專家介紹情況並谘詢,然後由專家們實地勘察,提出相應意見。
(4)專題研究法:管理者將需要研究的問題,分成若幹個小專題,把這些專題進行分類以後,交給對此專題有一定專門知識的人去研究,然後對各個專題小組研究的情況進行綜合。這種方法的特點是研究的問題大,挖掘深,分析比較透,但運用時管理者要有較高的綜合能力,否則專題分開以後難以綜合。
3.與智囊團的關係處理
智囊工作非常艱苦,而且是很費腦的工作。我們必須充分地加以尊重。但是,在決策中智囊隻能起輔助的作用,而不能越俎代庖。管理者必須用良好的判斷力去做出決策,必須合理地、恰當地處理好自己與智囊的關係,這樣,才能保證決策的不斷完善。
(1)寬容對待。智囊團的意見,有與管理者想法一致的,也有很多不一致、甚至尖銳對立的。對於與自己不一致的意見,管理者更應當細心傾聽,認真分析,如果真有道理,那就要服從科學和真理,而不要怕丟麵子。
(2)保持獨立。一般來說,智囊團中的專家也是現實社會中的人,也是良莠不齊的,未必都能秉公直言,即便是敢於直言的,他們的意見也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是正確的。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既要善於利用“外腦”,在智囊團工作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同時又要有自己的“頭腦”,牢記自己的立場,不為智囊團所左右。
(3)正確選擇。智囊人物對一個問題的解決會提出多個方案,到底哪個更科學、更合理、更可行,隻有通過比較,權衡利弊,才能得出正確結論。“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然在權衡利弊、比較鑒別時,必須有明確的目標、統一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