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意思是說:未開戰而在廟算中就認為會勝利的,是因為具備的製勝條件多;未開戰而在廟算中就認為不能勝利的,是具備的製勝條件少。孫子的這句話點出了成功決策的關鍵因素:戰略決策者所麵臨的問題不是他的組織明天應該做什麼,而是我們今天必須為不確定的未來做哪些準備。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略規劃並不涉及未來的決定,它所牽涉的隻是目前決策的未來性。決策隻發生在目前。但目前的決策決定著未來的走向。
在1984年,本田技術研究所曾麵臨一次倒閉的危機,本田投下巨資增加設備,原本受歡迎的公司的商品銷路卻大減。種種困難,迫使本田公司難以負荷。在這種情況下,本田卻宣布要參加國際摩托車賽,並宣稱要製造第一流的摩托車,爭取拿世界冠軍。
這個決策在當時業內人士看來,簡直是一個天大玩笑。就連本田內部的人也覺得管理者一定是被目前的窘境逼瘋了。殊不知,本田的負責人有著自己清晰的算盤。他期望這種決策能夠為未來稱霸全球摩托市場贏得先機。
這個決策出台後,激發了本田職工的奮進之心。有一部分員工認為這種決策使得他們精神振奮,雖然以他們當時的技術來說,還無法同歐洲相比,但是,這種挑戰燃起了他們衝天的信心。沒有任何人是不可戰勝的,隻要甘於鑽研,甘於付出。
本田負責人自己以身作則,為了研究開發技術,改良摩托車性能,不分晝夜,取消假日,每天都到公司努力工作,或許是他的敬業精神感動了員工,員工們個個精神抖擻,忘我工作,終於如期製造出第一流的摩托車參賽,並取得了驕人的戰績,本田公司也因此一舉成名。
◇決策者一定要有超前思維◇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古話說明,做任何事,事先具有準備和預見是成敗的關鍵。要想具有正確的預見,就必須具備超前思維。
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上,企業領導者隻有想在了他人前麵,才能做在他人前麵,才能把握先機,獲得發展,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決策為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這就需要決策管理者具有超前意識。超前意識是一種以將來可能出現的狀況麵對現實進行彈性調整的意識。它可以創造前景進行預測性思考,可以使我們調整現實事物的發展方向,從而幫助我們製訂正確的計劃和目標並實施正確的決策。
“二戰”時期,美國有家規模不大的縫紉機工廠,由於“二戰”影響,生意非常蕭條。工廠廠主湯姆看到戰時除了軍火生意外,百業凋零,但是軍火生意卻與自己無緣。於是,他把目光轉向未來市場,一番思索後他告訴兒子保羅:“我們的縫紉機廠需要轉產改行。”保羅奇怪地問他:“改成什麼?”湯姆說:“改成生產殘疾人使用的小輪椅。”盡管當時很不理解,不過保羅還是遵照父親的意思辦了。一番設備改造後,工廠生產的一批批輪椅問世了。
正如湯姆所預想的,很多在戰爭中受傷致殘的人都紛紛前來購買輪椅。工廠生產的產品不但在美國本土熱銷,連許多外國人也來購買。保羅看到工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實力也越來越強,非常高興。但是在滿心歡喜之餘,他不禁又向湯姆請教:“戰爭馬上就要結束了,如果繼續大量生產輪椅,其需求量可能已經很少了。那麼未來的幾十年裏,市場又會有什麼需求呢?”
湯姆胸有成竹地笑了笑,反問兒子說:“戰爭結束了,人們的想法是什麼呢?”“人們已經厭惡透了戰爭,大家都希望戰後能過上安定美好的生活。”湯姆點點頭,進一步指點兒子:“那麼,美好的生活靠什麼呢?要靠健康的體魄。將來人們會把健康的體魄作為主要追求目標。因此,我們要準備生產健身器。”
一番改造後,生產輪椅的機械流水線被改造成了生產健身器的流水線。剛開始幾年,工廠的銷售情況並不好。這時老湯姆已經去世了,但保羅堅信父親的超前思維,依舊繼續生產健身器材。十幾年的時間,健身器材開始大量走俏,不久就成為暢銷貨。當時美國隻有保羅這一家健身器材工廠,所以保羅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產品的產量和品種,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保羅躋身到了億萬富翁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