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人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想提拔先坐冷板凳。明朝大學士張居正也用“器必試而後知其利鈍,馬必駕而後知其駑良”來說明人應該“試之以事,任之以事”。
有一位老板,看上了一個很有潛質的員工,於是派他到銷售科工作。不久提拔他為科長,讓他分管一攤工作。他表現非常出色,銷售業績逐月上升,老板嘉獎了他,公司上下都看好他,以致所有人都認為他會升職。可是老板卻把他調到無關緊要的倉儲部門工作。
人們認為他可能得罪了老板。可是,這位員工沒有分辯什麼,他自己也猜不出老板的意圖,心中雖有些不快,但仍然任勞任怨地工作,很負責任。老板有時也和他談談工作情況。一年後,這個員工便坐到了部門經理的位置上。後來人們才明白,老板想重用他,一直在觀察考驗他,暗中觀察他在被冷落時候的行為表現。
事實上,升遷太快,沒有足夠的積累知識和經驗的時間,恰恰不利於人才的鍛煉成長。一般來說,一個好的管理人才能夠踏踏實實地在各個部門工作,有相當的時間和經驗,有協調溝通各類人際關係的熟練技巧,有處理應付各種複雜問題的知識、能力。
而晉升太快肯定不利於具備這些技巧、能力,難免顧此失彼,並不利於人才成長。同時,被大家視為上級特別厚愛的人,也容易招致大家的忌妒、不滿,這種風氣甚至會蔓延到整個公司。不管這種心理平衡存在的程度如何,但畢竟會影響大家的士氣,影響工作的正常進行。
而暫時冷落一段時間,尤其可以考察所要培養人員的德行、韌性。看他有沒有事業心、責任心,是不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有心當官,無心幹事;看他有沒有平淡之心,是否急功近利。
作為領導,要悉察下屬在受冷落時抗挫折的能力有多大,幹勁如何,此時是想跳槽還是認識到自己非奮發圖強不可。如果他這樣認為:“有時想想,這實在是最糟的時候。到底要不要離開公司呢?但是,一旦辭了職,又無處可去。我真懷疑人生還有什麼值得努力的事。”
這種心態說明他經不起挫折,常常是稍遇挫折,便銳氣全消,垂頭喪氣,也不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不善於思考與學習,也缺乏“好謀而成”的耐性和修養。
這帶給管理者的忠告是,提拔悠著點,冷落也要有個“度”,有個過渡階段更好。
◇曆練造就人才◇
實踐長才幹,曆練出人才。這是人才成長規律的總結和概括。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才成長的路上絕無坦途。管理者要給員工提供更多的曆練機會,員工也要好好把握,努力提高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