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目標應考慮的因素(1 / 1)

影響目標設定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政治因素。各個國家的基本國策不容更改,但國際與國內情勢時時在變化,目標的設定需因地製宜、因事製宜、因時製宜。

2.社會因素。任何一個企業都是社會係統的一環,而不是孤立體,個人更無法離群自立。因此任何企業措施都需考慮社會化的目標,也就是說目標也應符合社會的利益。

3.經濟因素。如何考量經濟因素,運用有限資源,設定適當的目標至關重要。經濟生活是人類活動的基因,政治僅是達到經濟目的時所用的手段。政治活動大多偏重於經濟方麵,每一條措施常會包含著重要的經濟因素和意義,同時政治也多受經濟條件的限製和影響。

4.技術因素。目標的設定對各種技術因素都要考慮。自18世紀產業革命以來,隨著工商業的發達與科學的進步,各種生產、製造、管理等方法技術不斷進步。而技術水平與社會基礎、經濟發展都有密切的關係。例如,電子計算機對企業管理均有莫大的便利與功效,但是由於缺乏普遍了解,技術運用不夠熟練,基礎資料不切實際等技術問題,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形成欲速則不達的現象。

有效目標的設置是目標管理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共同商討,確定目標。這是一個暫時的、可以改變的預案。這個預定的目標,既可以由主管提出,再同員工討論;也可以由員工提出,再由主管批準。無論采用哪種方式,目標必須共同商量確定,而且,主管必須根據部門的使命和長遠戰略,估計客觀環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2.重新審議,職責分工。目標管理要求每一個分目標都有確定的責任主體,因此預設目標之後需要重新審視現有的部門結構,根據新的分解目標進行調整,明確目標責任者和協調關係。

3.明確規劃,協調一致。在確定員工的目標之前,主管首先要明確部門的規劃和目標,然後才有可能商定下級的分目標。在討論中主管要尊重員工,平等待人,耐心傾聽員工的意見,幫助下級建立與部門目標相一致的支持性目標。

分目標要具體、量化,便於評估;要分清輕重緩急,以免顧此失彼;既要有挑戰性,又要有實現的可能性。每個員工的分目標要同其他部門員工的分目標協調一致,共同支持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

◇設定目標前的六問◇

多數企業設定的目標往往是願望而非具體計劃,從而也導致看似很有目標,到最後卻沒有實現。因此企業在設定目標之初就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企業在設定目標前的六問

1.實現目標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2.實現目標的具體方法和措施是什麼?

3.實現目標所需的資源和條件是否具備?

4.實現目標需要付出多少人力、物力和財力?

5.實現目標過程中會遇到多少阻力和困難?

6.實現目標的環境是否具備,不具備該如何創造環境?

目標不明確

努力再多也是勞而無功

目標沒有定好,今天這個目標,明天目標又變了,以前的努力全白費。所以,努力之前,選定好目標。

4.配置權力,責權統一。分目標製定後,要賦予員工相應的資源配置權力,實現責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