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首先以身作則(1 / 1)

柳傳誌在很多場合說過:“企業做什麼事,就怕含含糊糊,製度定了卻不嚴格執行,最害人!”“在某些人的眼裏。開會遲到看起來是再小不過的事情,但是,在聯想,確是不可原諒的事情。聯想的開會遲到罰站製度,二十年來,沒有一個人例外。”

業務員小張,被公司派往聯想集團工作一段時間。第一天,剛進公司的時候,一位部門經理接待了她。寒暄之後,他鄭重地告訴小張說:“你雖然是公司之外的人,但你既然來到本公司,在你工作的這段時間裏,一切就按聯想公司的人員看待,因此也希望你遵守公司的一切規定。”

小張說:“那是自然,入鄉隨俗。這樣大的公司,沒有製度不成席嗎?”

部門經理介紹了一些規定之後,最後提醒小張:“聯想成立以來,有開會遲到罰站的製度,希望你注意。”他的語氣很嚴肅,但小張卻沒有太在意。

一天下午,集團辦公室通知所有中層幹部開會,也包括小張這些駐外業務代表。小張臨時接了個電話,忘了時間。等小張想起來時,已經遲到了三分鍾。她剛走進會場,就發現大家出奇的安靜,這讓她有點不自在。後來看見會場後麵有個座位,她打算輕手輕腳地進去,以免打擾大家。

“請留步,按規定你要罰站一分鍾,就在原地站著吧!”會議主持人站在會議台上,向她認真地說道,小張的臉頓時一片潮紅,隻好原地站著。總算是熬過了世上最難熬的一分鍾,會議主持人說:“時間到了,請回到座位上去。”接著大家繼續開會,就像什麼也沒發生似的,而小張如坐針氈。

會後,部門經理找到她:“小姑娘,罰站的滋味不好受吧!其實你也別太在意了,以後注意就行了,我也罰站過,柳總也曾經罰站過。”“老總也罰站啊?”她有點驚訝。“自從聯想創建後十多年來無一人例外地遵守這個規定。有一次電梯出了故障,柳總被關在裏麵,那時手機還不流行,沒有人知道他被困在電梯裏,他叫了很長時間才有人把他弄出來,他也隻好認罰。‘開會遲到罰站一分鍾’也算是聯想一種獨有的企業文化吧。”部門經理對她說。

柳傳誌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做人要正!柳傳誌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在聯想的“天條”裏,就有一條是“不能有親有疏”,即領導的子女不能進公司。

柳傳誌的兒子柳林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係,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了碩士學位,在聯想投資公司實習了半年。在聯想,高管子女禁止進公司是一條鐵律,柳傳誌不讓他到公司來。因為他擔心,員工的子女們進了公司,再互相結婚,互相結合起來,將來想管也管不了。現在柳林自己單幹做投資業務。女兒柳青,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係,在哈佛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也跟聯想沒有關係。

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倘若不能自律,就無法以德服人、以力禦人。所以好的管理者懂得:要求下級和員工做到的事,自己必須首先做到。柳傳誌從來都是把服從規章製度作為自己也必須做到的事。這樣我們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聯想在柳傳誌的帶領下,由一個隻有20萬元的企業發展為今天有上百億元的大企業,成為中國電子工業的龍頭老大,柳傳誌成為一個具有崇高威望的企業領導人。這一切與他的以身作則和高尚的品格是分不開的。

著名管理學家亨利·艾伯斯說,上級領導的職責是把下級的行為納入一個軌道,有利於實現組織目標。但亨利·艾伯斯沒有告訴我們,如何把下級的行為納入軌道。上麵有關柳傳誌的故事回答了這個問題,它包含兩個步驟:製定統一規範的製度,並強有力地執行它。

如果員工表現優秀並做出貢獻,聯想對他們有提高獎金、提升職務職稱、提供出國學習、工作等方式的獎勵,而對犯錯誤或違反製度的員工給予批評、扣發獎金、退交人事部甚至開除等處罰。

◇領導力來源於以身作則◇

領導不僅是製度的製定者更是一切製度的遵守者、維護者。領導力來源於領導的以身作則。

由於公司的正氣引導和紀律約束,鍛煉和造就了一支紀律嚴明、團結協作、朝氣蓬勃的聯想員工隊伍。正是柳傳誌以身作則,聯想的其他領導人都以他為榜樣,自覺地遵守各種有益於公司發展的“天條”,才使得聯想的事業得以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