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是最好的運用(1 / 1)

製度化管理並不意味著死板與僵化,如果製度的剛性與管理的柔性不能有效結合,企業製度很難發揮最大的效益。

春秋時期,晉國有位叫李離的獄官。有一次,在審理一件案子時,李離由於誤聽了下屬的一麵之詞,結果將一個犯人錯判致死。後來案情真相大白後,李離決定以死贖罪。

晉國國君很看重李離,就勸說他:“官有貴賤,罰有輕重。這件案子主要錯在下麵的辦事人員,又不是你的過錯。”李離回答道:“作為國家的獄官,要保證國家法律的公正。既然我犯了錯,就違反了製定的法律。為了保證以後法律的有效實行,我不能打破這個規矩。”說完之後,李離就伏劍自殺。

製度的建立,是為了保證企業日常管理的規範。有製度,就要執行。企業的管理中,保證製度的剛性是根本。李離以死贖罪,體現了其對國家法律製度的剛性支持。晉國法律得到了有效維護,晉國的國力也因此大為增強。

然而製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時代與環境發生變化,製度本身也要隨之變化。

有一位軍官到炮兵部隊視察士兵的訓練情況,在操場上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個士兵站在大炮底下,一動也不動。軍官走到他的麵前,問:你站在著幹什麼?這位士兵敬了軍禮後,大聲地回答:報告長官,這是我的崗位。軍官感到奇怪,沒聽說大炮底下要站個人啊,就又問:誰命令你站在這裏的。士兵的回答是:炮兵操練手冊上就是這樣規定的。

軍官感到更為不解,就命人找來炮兵操練手冊。原來,這個手冊的內容沒有與時俱進,其製定的規定還是遵循著馬拉大炮時代的規則。在那個年代了,大炮都是放在馬車上,發炮時,士兵需要站在大炮底下死死把住馬車不要滑行,防止馬車在大炮的後坐力作用下位置發生變化,增加下次瞄準的時間。

顯然現在的大炮已經不是在馬車上了,這一規定已經不合時宜。這個故事體現出製度的天然缺陷。企業與企業環境總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變化的,製度也得適應這個變化,才能發揮好作用。因此,管理者必須時刻注意企業的規章製度,發現不切實際或不合情理的要及時糾正。一個好的規章製度,必然是不斷修改不斷完善的。製度要順應變化,這也要求管理者在企業管理上要具有靈活性。

2001年8月,清華同方在將產品打入西安大學校園時,遇到了一個問題:所配的部分產品零件與當地的環境不匹配。技術人員卻無法予以更換,因為公司有“不允許使用其他企業零部件”的規定。如需解決,還要向總部報告,總部又要花時間去評估和研究。這樣耗費大量時間,致使當地客戶怨聲不少。

這時,負責當地市場的一位公司副總,當機立斷,下令打破原有規定,用其他企業的零部件代替部分不匹配產品,問題很快得以解決。這位副總及時調整了公司的管理製度,表麵看似乎是打破了製度的剛性,實際上靈活的管理手段,更好地維護了製度。

◇剛性製度,靈活應用◇

凡事變則通,通則久,過度僵化的製度可能導致企業失敗,因為企業無法靈活地應對外界環境變化。

太極告訴我們,世界無不變之理。製度是人製定的,也會產生盲點,隨著時空的變化及經驗的累積,要靠人不斷地修改、提升。

靈活應用製度的有效方式

1.通過製度安排,為每個管理崗位充分授權

2.避免官僚主義,減少審批環節和流程

3.營造一種創新和改善的文化

4.提升收集內外部信息傳遞和處理的效率

5.學習並運用新知識,了解最新發展趨勢

清華同方規定“不允許使用其他企業的零部件”,其目的是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防止各地的售後服務部門用質量差的零部件損害顧客的利益。因此,這個製度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維護顧客利益。而對製度的調整,更能有效確保目標的實現,管理上的靈活性就與製度的剛性得到完美的結合。

對於製度的剛性與管理的靈活性,管理者在企業管理中要注意兩點:一是製度應該讓執行者有一定的自主權,使其能夠按照製度的目標來處理某些例外情況,這也是管理的“例外原則”的精義所在;二是要讓製度的執行者對企業的理念有深刻的認識,為了企業的理念,能夠靈活地處理例外情況。清華同方的那位副總對事件的處理,就充分體現了他對公司理念的認同,而不是“死守”條文,不知變通。

任何製度都是有條件的,因而就要求管理者在實際操作中,要懂得靈活運用。近於義的守信,近於恭的守禮,遵守尺度又不失靈活度,這就是《論語》裏,告訴管理製定與執行管理製度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