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唯親即是以情感的親疏為選人標準。情感是人們對事物的深度體驗,或者說,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深度體驗。情感的體驗是產生情感時自己主觀的感受。這感受是從認識過程產生的。例如,對一個人的情感產生與對他的認識和評價。
人們交往頻繁,有共同的信念,接近的興趣、個性,對問題的深度相同,在思想感情上就融洽,關係就比較密切。當然,情感對認識也會有反作用。例如,某一領導者對某一位求職者接觸較多,彼此感情融洽,往往易產生偏愛。這種偏愛就有可能造成對他產生片麵的認識,對他的行為不能公正評價,隻看到優點,看不到缺點,而無原則地加以選用。
許多人認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觀念是中國文化的特點,這種文化特點導致了人們普遍的近親心理。在近親心理作用下,親情總是大於做人原則。這樣,決策者以血緣關係作為用人的標準,致使組織家族化的傾向。
人事上的近親繁殖,扭曲了用人標準,壓抑了人才成長和能量的釋放,導致山頭林立、內耗嚴重、管理混亂,最後導致組織目標不能實現,組織崩毀。典型的例子是美籍華人王安的電腦王國的覆滅,而泰國華人的正大集團,由於在人事決策中避免了近親繁殖,在劇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其實,“任人唯親”本來沒有什麼不好。你是老板,你想用你的家裏人,這別人管不著。但是常常因為一個企業用的都是家裏人,讓外聘的管理者無法管理,使得企業內部製度渙散,管理混亂,以致造成企業出現一些無法彌補的大問題。所以“任人唯親”要看你用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親”,如果親到足夠對企業用心,那這種“親”還是用得的。
但是如果用的人不是真的“親”,沒事就製造內訌,或是帶走客戶、資金獨立門戶,那對企業來說可是傷筋動骨的大事了。像國內有名的一家企業發生的父子之爭,還有國際上著名的某化妝品公司的兄妹反目,還有許多諸如此類的事情。
◇製度化管理下沒有特殊員工◇
製度化管理要想貫徹到位,必須遵循“法無二出”的原則,不給特殊群體以特殊權力,所有員工必須一視同仁。
特殊員工的存在對製度化建設的影響:
違反了公正原則,打擊了員工積極性
各自為政,企業內耗嚴重
職責不清,工作效率低下
製度難以執行到位,成了空文
員工晉升渠道受阻,導致人才外流
經營成本上升,影響企業發展
所謂上行下效,如果大領導有特權,小領導也會要求特權,這樣一來,人人有特權。如此,製度化便成了空談。
這對企業老板來說無疑是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對於親屬,更要用製度來約束。古代尚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難道到了現代倒可以不予計較了嗎?如像遲到早退一類的小事尚可原諒,但是一旦影響到企業全局的發展,再用製度來約束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