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東土偷渡客(3 / 3)

但古人說話常常喜歡“語焉不詳”,以極其精練的語言告訴後人:你懂的!可惜隻有白居易懂了,我們卻不甚明白。1930年代,大作家俞平伯通過對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及陳鴻《長恨歌傳》的大量研究指出楊貴妃很有可能在馬嵬坡事變中存活了下來。他認為如果隻寫“長恨”,寫到馬嵬坡兵變就可以了,何必後麵畫蛇添足再去假設楊貴妃當了女道士,又何必寫下“遂教方士殷尋覓”,到處去尋找楊貴妃的下落呢?至於為什麼讓方士去找也是有講究的,因為秦代以後人們普遍認為隻有方士才有能力東渡日本,徐福就是個例子。同時俞平伯還舉出“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便是當年唐玄宗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卻找不到的遺憾。

日本學者南宮博也曾在《馬嵬事變和楊貴妃生死之謎》中解釋說,白居易詩“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同樣證明了楊貴妃並沒有死,因為碧落指蒼天,黃泉指地獄,兩處都找不到楊貴妃,不正是說她還在人間嗎?而這也是為什麼“長恨”的根本原因,恨彼此活著卻永生無法相見!後麵那句“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中的海上仙山就是指日本,受徐福影響,古人習慣把四麵環海的日本當做仙境之地,常年積雪的富士山煙霧繚繞更顯其虛無縹緲。

有了專家學者們的理論支持,日本人的腰杆立馬挺直了,紛紛跳出來說自己就是楊貴妃的後代,玉環姐倒成了日本人的國母了?!就連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不忘插一腳,拿出族譜對著電視機前的觀眾申明:我才是楊貴妃真正的後裔。

如果說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真的,那麼明明被賜死,還陳屍於天井的玉環姐是怎麼在眾目睽睽下逃脫的呢?這簡直就是一部懸疑劇。楊貴妃若果真沒死,那麼隻有兩種可能:一是當時在佛堂縊殺貴妃的內侍沒讓她氣絕身亡,隻是暫時的昏厥休克,這個人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無意;二是在佛堂被縊殺的並非楊貴妃本人,而是與她形體相似的宮女,打扮成貴妃的樣子後蒙騙過了將士,要知道,就算貴妃被賜死,將士也不可能近距離查看貴妃的容貌,所以“替身”也不是沒有可能。再者楊貴妃平時待人寬厚,宮中侍從都對她感恩戴德,遭遇不幸設法救援應在情理之中,加上李瑁和高力士平素與玉環的關係,代為掩飾及協助她脫身也是極有可能的。

那麼,得以死裏逃生的楊貴妃是如何東渡到日本的呢?一說當時安史之亂爆發,皇帝都逃亡了,日本遣唐使當然也要趕緊跑回國保命,在逃難之路上恰巧遇到了楊貴妃便順道將其救回日本了。眾所周知,當時日本極度崇拜大唐盛世,什麼都仿照唐朝的,這次真的從唐朝來個傾國傾城的美女,而且不是走穴,是常駐!所以日本人都被玉環姐給Hold住了,據說連天皇都表示願意讓位,玉環姐得以繼續享受貴妃般的待遇,在奈良直到終老。當然,也有說是唐玄宗派人秘密護送她東渡日本,在山口縣久津港登陸後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至今日本當地的二尊院中還有楊貴妃的墳墓,該村也被稱為“楊貴妃之鄉”。還有說得更玄的是楊貴妃稍稍緩過氣來後被人救了,救她的人打造了一隻空櫨舟,在舟裏放了可以吃上幾個月的糧食,然後推到海裏任其漂流,漂到哪兒算哪兒。“空櫨”就是沒有船槳的船,這船沒有槳就從中國漂流到了日本簡直就是一個神話,況且既然挽救了人家的性命就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唄,豈有再讓她“任其漂流”的道理,顯然不合邏輯。

但不論是哪一種猜測,日本國民對楊貴妃的喜愛確是事實。日本民間傳說:楊貴妃與其兄楊國忠的兒媳徐氏、孫子楊歡一行於安史之亂後第三年在日本山口登陸。她不僅受到了孝謙女天皇的熱情接待,還協助天皇平息了一場日本宮廷政變。她的有關事例被寫進日本的“物語”。日本一種叫“川柳”的詼諧短詩也有歌頌楊貴妃的篇章,至今日本仍有不少人能夠用地方曲調歌唱出來,詩句大意是說:這個世界上最值得愛的兩個人就是克裏奧佩特拉和楊貴妃,前者是古埃及豔後,後者就是中國唐代的絕色佳人,日本人對玉環姐的癡心與崇拜可以說是五體投地了,從某種角度而言,這或許就是楊貴妃後半生的神話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