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成績單
通過這次的反蘇我氏行動,中大兄皇子憑借其堂堂相貌和不凡身手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他的謀略膽識、果斷決策也令人欽佩,於是皇極天皇想要讓位給中大兄以示嘉獎,畢竟坐在這個位子上是需要有一定魄力的人的。中大兄心花怒放,躍躍欲試,可還是忍住了沒當場一口應承下來,因為他要回來請教一下他的“智多星”中臣鐮足。中臣果然勸說:“你現在繼承皇位是十分不妥的,且不說會不會有人誤認為你是在逼宮,就說你的舅舅輕太子和哥哥古人皇子依然健在,你怎麼可以越俎代庖呢?”中臣不愧比中大兄年長12歲,這一招真高!中大兄讓位,不僅在朝堂上平白賺得謙遜之美名,獲得人心,而且眾所周知輕太子本就是懦弱之人,再憑他倆往日的交情,他當天皇,攝政是輕而易舉。再者,長輩當天皇,也好絕了你古人兄貪戀皇位寶座的念想,可謂一石三鳥。
中大兄皇子也是個聰明人,言聽計從,上奏皇極天皇讓輕太子繼承大統,天皇準奏,可誰知這位輕太子倒也有自知之明,直接來了句:我不幹,這天皇幹著憋屈,還是讓給古人吧。結果古人皇子比他更絕,直接跑到飛鳥寺,出家了!“天皇”這個日本人看來如此神聖的寶座在這個時候竟成了燙手的山芋,輕太子到底是宅心仁厚,國家總不能沒有天皇吧?隻好硬著頭皮即位,後世稱孝德天皇,果真貼切。再回頭想想中臣的千謀萬算,又是否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可笑、可歎。
輕太子當上了天皇,中大兄則如願以償地做起了儲君。遙想當年,輕太子怎麼說也是反蘇我集團的一員,甚至更早結識中臣鐮足,別忘了中大兄還是他介紹給中臣認識的。再加上他的宅心仁厚,弱是弱了點,但這麼多年下來身邊也集合了不少從唐朝回來的留學生、改革派。現在趕跑了蘇我氏的勢力,天皇的地位也算是鞏固一點了,朝堂上的位置又空出不少,這幫人自然要踴躍表現。於是,這滿朝文武就開始了繼推古改革後日本曆史上的又一次改革,而這次改革對日本曆史影響之大僅次於日後我們耳熟能詳的明治維新和戰後重建,曆史上稱為“大化改新”。
這個“大化”是日本有史以來首次建立的年號。年號這種東西我們見多了,可日本以前紀年都是用天皇的名號來著,他們還是頭一次聽從唐朝學成回國的“海龜”們說起,於是“山寨”之路由此興起。接下來的一係列改革措施也無不效法唐朝,頗具“中國風”,清單如下:
(1)廢除土地私有,統統歸國家所有,所謂公地;老百姓也是國家的,所謂公民。
(2)劃分國內地區,有首都、有畿內、有國,國下設郡,郡下設裏。
(3)整頓軍事交通,各級官員的任免權也收歸中央,不許私相授受。
(4)統一出錢出力,分到田的交田租,分到活兒的出力氣。
這些都是646年新政府頒布的《改新之詔》的主要內容,中央終於得到了整頓,集權式的官僚體製有所加強,財政也順便得到了清理。農民自從有了土地,幹活也有勁了,一心想著奔小康;可奴隸主們就不這麼認為了,想當初中大兄和蘇我鬥得你死我活的時候,那些奴隸主們根本漠不關心,對他們而言,無非一朝天子一朝臣罷了,誰料新政府一上台這麼個折騰,便紛紛想起了昔日蘇我的好。最可憐的還要數已經做了和尚的古人,硬是被這幫豪強攛掇著做了“虎皮”,思起凡俗來。可畢竟大化改新才是時代潮流的寵兒,古人集團的反潮流抗爭注定是out了,隻一戰就落了個消失殆盡的下場,而古人的腦袋也在此役中搬了家。
經此一戰,太子中大兄可算是清醒了,原來“階級敵人”無時無刻不在身邊蟄伏著謀劃複辟,為了鞏固大化改新的初步成果,他又設計除掉了自己的嶽父大人蘇我石川,誰讓你姓蘇我呢?防人之心不可無啊,寧可錯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太子妃得知自己父親被莫須有害死,氣到吐血,不久也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