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豐臣秀吉17歲那年,他投靠了織田信長,當時他還叫木下藤吉郎。這家夥雖然長得像猴子,也沒有武士出身,但是腦子靈活,甚至有點滑頭,因為他很活絡,就被安排到了內廷做仆役。別看是個打雜的,卻經常能與信長碰麵。秀吉剛開始的工作就是每天給信長拿拿拖鞋,有空的時候扮演一下猴兒供大家娛樂,時間一長,織田信長發現這“猴子”還是有點能耐的,就提拔他為清州城的包工頭。這活兒可比拿鞋、雜耍棘手多了,好比一個開發商投到了蓋人民大會堂的標,這塊燙手山芋是人人避之不迭,而豐臣秀吉卻做得很成功。他不僅把清州城內裝潢得很華麗,外圍的城堡修得也很堅固,還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財力。信長大加讚賞,破格提拔他為武將。從此他算是一名真正的武士了,雖然依舊沒人瞧得起他。
1568年木下藤吉郎改名為木下秀吉,自從叫了“秀吉”他便開始轉運了。1570年,信長為了擴大領地範圍開始進攻朝倉義景。可才過兩天,信長就收到妹妹的禮物,暗示信長的妹夫淺井長政反了,須趕緊撤離為妙。信長也知道現在朝倉和淺井是準備甕中捉鱉了,必須馬上撤離,一分鍾都耽誤不得!可是這麼多人馬一起撤退,朝倉又不是傻子,他肯定明白是淺井攻來了,當然也會發起進攻,到時候腹背受敵準被活捉,怎麼撤是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德川家康向織田信長建議,留一隊人與朝倉周旋,大部隊則暗中撤退。每個人心裏都清楚這一小隊人是注定有去無回的,大家都低下了頭,生怕被點到名。
“我來墊後!”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木下秀吉。信長感動萬分:“猴子你要是成功了,以後絕不當眾叫你猴子和禿鼠了,我保證!”這空頭支票開得真有水平,不費絲毫就贏得一批死士,況且秀吉就700人馬,朝倉12000人馬,對方還有個碉堡,能活著就是奇跡了,還用得著兌現嗎?還是德川家康慷慨,把手裏的火槍都給了他,還外加幾門火炮。一切準備好後,信長率領大隊人馬悄悄撤了。
信長前腳剛走,秀吉就叫了幾個手下開會,率先發號施令:“七百打一萬肯定是沒戲,咱們先在前麵拚死頂他個把小時,估摸著大軍跑得差不多了,咱們也開溜。”還沒等說“散會”兩字,秀吉手下的“諸葛亮”——竹中半兵衛就開口了:“看來秀吉大人您不想和家人團聚了。”秀吉心下一驚:你還號稱是諸葛亮啊,腦子沒病吧,回家團聚?現在再不跑就馬上身首異處了,你以為那家康給的火槍是AK-47啊。半兵衛微微一笑,接著說:“你現在跑無疑就是告訴敵人,我們撤退了,歡迎追擊!你如果不動,他們根本不知道城外發生了什麼事,等到夜裏你再跑不遲。”秀吉滿腹狐疑地問:“難道朝倉家要夜襲?”半兵衛哈哈大笑說:“他們每天請求的就是信長別來夜襲!”秀吉一想也對,反正橫豎都是死了,就聽你的吧。於是,秀吉白天先派100多人在朝倉家的外圍放放空槍,壯壯聲勢,下午的時候,把火炮拿出來朝著城門猛轟,完全就是一副強攻的架勢。城內的朝倉根本不知道信長已經跑了,又看到對方拚命猛攻,就告訴手下全給我龜縮著,不準出去迎戰!秀吉眾人累了一天,吃完晚飯,夜裏就開溜了。跑的時候帳篷、軍資一律沒動。天一亮,朝倉繼續叫大家打起精神等待淺井家的援軍,心裏卻開始犯嘀咕:這天都亮了,信長怎麼不打了?等啊等,等到花兒都謝了,正午過後,實在是等得心中發毛的朝倉派了幾個偵察兵出去探明情況,才終於明白對方都跑光了,中計了!錯失殺掉信長的良機,朝倉的腸子都悔青了。
秀吉帶著人馬毫發無傷地回到家後,信長終於明白秀吉是個奇才,大加讚賞往死裏誇。可“猴子”這個稱呼估計是叫慣了,始終沒有改過來。自此,秀吉平步青雲,一直做到了山陽軍團總大將。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死後,還在與毛利軍對戰的秀吉立刻從戰場返回討伐叛賊明智光秀,他率領的部隊僅僅用了五天時間便趕完了從中國地區(此處中國指日本關西中部地區)到京都將近200公裏的路程,史稱“中國大返還”,這在日本曆史上也是一大不可思議事件。
1582年6月,火速趕回的豐臣秀吉在天王山大敗明智光秀,光秀逃亡阪本自殺。經此一役,秀吉又拉攏了不少“骨幹”,於是他在織田家的影響力變得很大,再也不是當年那隻被人看扁的“猴子”了。
這地位上去了,姓名當然也得跟著與時俱進,以前做山陽總督時秀吉就給自己換了個姓叫羽柴,全名羽柴秀吉。取“羽柴”是有原因的,“猴子”出身不好,大多數武士都看不起他,尤其是柴田勝家這樣的“高官”根本不屑與農民“猴子”為伍。秀吉也知道自己這時候的力量還無法與其他武士抗衡,為了獲得織田家中最重要的兩個家臣的認可,可能也存在沒事兒過把癮的虛榮心態,他分別取丹羽長秀中的“羽”字和柴田勝家的“柴”字組合成自己的新姓氏好歹招搖了一把。果然,這個“光榮”的姓氏又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消滅明智叛亂後,丹羽長秀看清天下走勢,服服帖帖地做了秀吉的家臣,人生得意莫過於此!相比之下,柴田勝家就不那麼聰明了,鄙視你就是鄙視你,一根筋地鬥到底,最後非但沒有如願奪得日本領導權,還落了個兵敗自殺的下場。
秀吉打敗了柴田就意味著在當時的日本他已是天下無敵,等著他的就是朝廷的分封了。1585年秀吉被朝廷任命為關白(關白為日本古代官職,相當於古代中國的攝政王),一年後就任太政大臣,天皇賜姓豐臣,於是秀吉的姓氏再次與地位並進。擺脫農民身份的願望總算實現了吧?可秀吉仍不滿足,1591年他又自稱太閣,肆無忌憚地暗示他的崇高地位。就這樣豐臣秀吉終於從一個貧困的農戶當上了全日本最高的官員,也成為全日本實際的統治者。
可惜被權力衝昏頭腦的人在晚年往往節操不保。當時的日本正處於重歸統一後的恢複期,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除了想安定還是想安定,可你豐臣秀吉當上太閣才一年就發兵朝鮮,侵略中國,除了打仗還是打仗,永無寧日,這怎能贏得百姓的好口碑呢?
其實,秀吉可能隻是習慣了,他的一生幾乎每天都在跟不同的困難作鬥爭,跟各種不可能作鬥爭。他表現出了日本人的毅力和決心,同時也包含巨大的野心。正因為此,日本傳統的武家政治格局才在秀吉的攪亂下開始鬆動,武士一家獨大的局麵也被徹底打破,統治階層中非武士階級的進入加快了日本近世格局的形成。而也正是由此開始,日本人內心中軍國侵略主義的火種被點燃,逐漸滑向了尊崇暴力的深淵。
“忍者神龜”
日本最後一個幕府——德川幕府曆經了265年,是繼鐮倉、室町幕府和豐臣政權後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殊不知這赫赫有名的幕府的創始人德川家康,在年輕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一個跟著各種強勢人物混吃混喝的馬仔,當時沒有一個人會想到連德川家康都能開幕,更別提由這個家族開創的江戶時代居然一直延續到了明治維新才被推翻。
德川家康有個外號叫“老烏龜”,意思是他命硬能忍,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武士們不是戰死,就是老死,唯獨剩下這隻“老烏龜”慢慢地爬到了日本權力的最高峰。其實忍耐也是一種天賦,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家康算是個人才。有趣的是這個外號還是中國人給他起的,日本人給德川起的外號則是“狸”(老狐狸),覺得此人太過狡猾。
那麼,德川家康是如何耐著性子從“媳婦”熬成“婆”,最終當上全日本大佬的呢?這還得從頭說起。
在家康還是小孩的時候,他們家的領地三河就遭到了織田信長他爸織田信秀的猛烈攻擊。為了能得到鄰居今川義元的援助,鬆平廣忠被迫將自己年僅四歲的兒子竹千代(德川的乳名)送往今川氏做人質。負責護送的是廣忠的嶽父,這位老人家在信秀一千貫永樂錢的誘使下竟中途改道,將竹千代拐賣給了織田家。在這裏,竹千代碰見的第一個同齡人便是吉法師(織田信長),兩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吉法師也成為竹千代生平第一個大哥,直到信長去世。在做人質期間,竹千代明白寄人籬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吉法師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連個“不”字都沒有,其他的很多人質甚至有些看不起他,覺得他沒有身為武士的骨氣,可竹千代心裏明白得跟鏡兒似的——“忍者無敵”,那時候他才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