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三個男人一台戲(2 / 2)

想當年歌舞伎遭禁,武士平民各個階層都強烈反對,其人氣可想而知。這樣一個唱唱跳跳的娛樂節目為什麼能夠成為日本全民心中的普適藝術呢?它所憑借的當然不是俊美男演員的色相,而是把握住了藝術的靈魂。歌舞伎的內容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講述貴族和武士生活的,一類是講述普通老百姓生活的。這就決定了任何階層都可以在這種藝術形式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立場,或許還可以從中發現自己的影子,產生共鳴。

歌舞伎的劇目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義大夫狂言”。“狂言”就是指故事,該劇目改編自“人形淨琉璃”(現在多稱其為“文樂”),“淨琉璃”其實就是在三味線(一種彈撥樂器,即中國的三弦,大約在16世紀後期從中國傳到日本)伴奏下的說唱,唱的內容一般都是故事。“義大夫”就是改編“文樂”的那個藝人的名字,說白了“義大夫狂言”就是說唱講故事。第二種叫做“時代物狂言”,是一種借古諷今的曆史劇。第三種是“世話物狂言”,大多描寫民間愛情故事,日語漢字“世話”本來有照顧和看管的意思,後被用來表現愛人之間的愛護。第四種是“所作事狂言”,所講的內容就是告誡人們要忠君愛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世界每天都在翻新,藝術也得與時俱進,如果幾千年來都隻是維持上述幾種劇目必然會遭時代淘汰。日本歌舞伎就做得很好,雖然隨著流行文化的興起和藝術形式的多樣化,能理解並喜愛歌舞伎的日本年輕人越來越少,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日本人依舊很喜愛和尊重這類節目。部分女子(必須是未婚女性)還成立了寶塚劇,跟歌舞伎類似,區別隻在於必須全為女性演出。現在隻要到日本旅行,遊客都會觀看這兩個劇種,就像老外來中國看京劇一樣,不一定要看懂,全圖一個熱鬧。有趣的是現在寶塚劇更受歡迎。一個小小的變通就給了日本歌舞伎繼續鮮活下去的精神保證,同樣作為傳統國粹藝術的中國京劇是否能在歌舞伎身上得到一點啟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