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忠恕01(1 / 3)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裏仁》)朱子《集注》說:“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夫子之一理渾然而泛應曲當,譬則天地之至誠無息,而無物各得其所也。……蓋至誠無息者,道之體也。萬殊之所以一本也。萬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萬殊也。由此觀之,一以貫之之實可見矣。”照朱子的講法,有天地的忠恕,有聖人的忠恕,有學者的忠恕。《語錄》說:“天地是一個無心的忠恕,聖人是一個無為的忠恕,學者是一個著力的忠恕。學者之忠恕,方正定是忠恕。”

先就天地的忠恕說,照朱子的說法,天地之至誠無息,便是天地的忠;萬物各得其所,便是天地的恕。忠是道之體,恕是道之用。朱子《集注》引程子說:“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忠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恕也。”亦是就天地的忠恕說。朱子《集注》又引程子說:“忠者無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體,恕者用,大本達道也。”照宋明道學家的看法,宇宙是一個道德的宇宙。它本身是道德的,沒有一點不道德的或非道德的成分在內。因此它是無妄。因其是無妄,所以是誠。《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周濂溪《通書》亦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此所謂誠亦是宇宙的誠,不是人的誠。程朱所說天地的忠,亦是無妄,亦是誠。從宇宙的忠,誠,無妄的“體”,發出來萬事萬物;這些萬事萬物的發出,即是天地的“恕”。恕是推己及人。萬物各得其所,似乎是天地的推己及人,所以說是天地的恕。宋明道學家以為宇宙的主動者是道德的理性,所以他們的形上學中多用道德學中的名詞。海格爾以為宇宙的主動者是理智的理性,所以他的形上學中多用邏輯學中的名詞。宋明道學家的形上學與道德學混。海格爾的形上學與邏輯學混。

就聖人的忠恕說,照朱子的講法,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朱子《語錄》說:“盡己隻是盡自己之心,不要有一毫不盡。如為人謀一事,須直與他說,這事合做與否。若不合做,則直與說,這事決然不可為。不可說道,這事恐也不可做,或做也不妨,此便是不盡。”《語錄》又說:“聖人是因我這裏有那意思,便去及人。因我之饑寒,便見得天下之饑寒,自然恁地去及他。賢人以下,知道我是要恁地想人亦要恁地,而今不可不教他恁地,便是推己及物,隻是爭個自然與不自然。”照朱子的說法,推己及人是恕,推己及人,須盡自己之心是忠。如自己願吃飽,亦願別人吃飽是恕。如自己願吃十分飽,則亦願別人吃十分飽是忠。聖人由己自然及人,更不必有意地“推”,此是無為的忠恕。學者則須有意地推,此是著力的忠恕。然說及忠恕時,我們所著重者,正是有意地推。所以說:“學者之忠恕,才是正定的忠恕。”

我們於以下所講的,是朱子所謂學者的忠恕一類的。照我們的講法,忠恕一方麵是實行道德的方法,一方麵是一種普通“待人接物”的方法。

先說忠恕二字的意義。恕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論語》上有明文的。所以對於恕字的意義,不必再有爭論。《論語》上雖常說忠,但究竟什麼是忠,則並未說明。《論語》上常有人“問仁”“問孝”,但沒有人問忠。照朱子的講法,“推己及人”是恕,竭盡自己的心去及人是忠。照這一方麵說,恕是主,忠是所以行乎恕者。但照朱子所謂天地的忠恕類推,則又似乎是:盡己以誠實無妄是忠,推己及人是恕。人必須先有誠實無妄之忠,然後可有推己及人之恕。照這一方麵說,忠是主,恕是所以行乎忠者。無論從哪一方麵說,忠恕俱不是平等的。他這種說法,是否合乎孔門的忠恕的原意,我們現在不論。我們現在並不打算對於孔門所謂忠恕的原意,作曆史的研究。朱子的說法,可以認為是他自己的一種說法。

照我們的看法,在朱子的這種說法裏,推己為恕,固然無問題,但盡己為忠,似乎應該補充為:“盡己為人”為忠。若隻盡己而不為人,則不是普通所謂忠的意義。曾子說:“為人謀而不忠乎?”盡自己的力量為人謀是忠,否則是不忠。但若為自己謀,則無論盡己與否,俱不發生忠不忠的問題。我們現在說:人必須忠於職守。一個人的職守,都是他為國家,為社會,或為他人,所做的事。對於這些事可有忠或不忠的問題。但一人為他自己所做的事,則不是職守,他對於做這些事,亦不發生忠或不忠的問題。譬如一個人替銀行管錢。管錢是他的職守,管得好是忠於職守,管得不好是不忠於職守。但如一個人管他自己的錢,則管錢不是職守,管得好或不好,不發生忠或不忠的問題。所以照普通所謂忠的意義,我們必須說“盡己為人”謂忠。

忠孝之忠,專指盡己以事君說。盡己事君,盡己為君辦事,是忠,因事君或為君辦事,亦是為人辦事。在舊日的社會中,為君辦事,是為人辦事中之最重要者,所以忠有時專指盡己以事君說。此忠即忠孝之忠。關於此點,我們於《新事論·原忠孝》篇中,有詳細的討論。

怎麼樣才算是盡己為人呢?為人做事,必須如為自己做事一樣,方可算是盡己為人。人為他自己做事,沒有不盡心竭力的。他若為別人做事,亦如為他自己做事一樣地盡心竭力,他願意把他自己的一種事,做到怎樣,他為別人做一種事,亦做到怎樣,這便是盡己為人。

所以忠有照己之所欲以待人的意思。我們可以說:己之所欲,亦施於人,是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恕。忠恕都是推己及人,不過忠是就推己及人的積極方麵說,恕是就推己及人的消極方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