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0010l\u0019但行禮的流弊,可以使人專無意識,無目的的,照著這些規矩行,而完全不理會其所根據的人情。有些人把禮當成一套敷衍麵子的虛套,而不把它當成一種行忠恕之道的工具。如此則禮即真成了空洞的虛偽的儀式。如此則通禮者即不是通人情而是通世故。民初人攻擊禮及行禮的人,都完全由此方麵立論。其實這是禮及行禮的流弊,並不是禮及行禮的本義。民初人所要打倒的孔家店的人,亦反對禮及行禮的這一種的流弊。《論語》說:“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朱子《集注》說:“禮必以忠信為質,猶繪事必以粉素為先。”朱子《集注》又引楊氏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苟無其質,禮不虛行。”此即是說,必老實質樸的人,始能不以禮為空洞的虛套而行之。所以必老實質樸的人始可以行禮。老實質樸的人行禮,是以禮為行忠恕之道的工具而行之。如此的行禮是合乎人情。油滑虛偽的人行禮,是以禮為敷衍麵子的虛套而行之。如此的行禮是“老於世故”。

一個主人請客,如某客沒有特別的原因,而不去赴會,則為失禮。專把這種事當成一種失禮看,則又可令人感覺,禮是一種虛偽的空洞的套子。但如一個人自做主人,遇見這種情形,他必心感不快。根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他亦不必“讀禮”,即可知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我住在一個地方,如有朋友來此,立刻來看我,我心裏感覺快樂,他如不來看我,或過許多天才來,我心裏即感覺不快。根據己之所欲,亦施於人的原則,我們如到一個地方,先看朋友,是禮,是合乎人情的行為。《孟子》說沈克到一個地方,過三天才去看孟子。孟子問他:何以不早來?沈克說:“館舍未定。”孟子說:“館舍定,而後始見長者乎?”沈克說:“克有罪。”沈克對於孟子的行為是失禮。專從失禮看,又不免令人感覺,禮是一種虛偽的空洞的套子。但從忠恕之道看,禮不是套子,禮是有根據於人情的。

或可說:講忠恕之道者,都以為人的欲惡是相同的。如人的欲惡是不相同的,則此人之所欲,或為別人之所惡。如此人推其所欲,施於別人,則別人適得其所惡,且不大糟?關於此點,我們說,凡關於人的學問,都是以人的大致相同為出發點。生理學及醫學以為人的生理是大致相同的。心理學以為人的心理是大致相同的。若在這些方麵,每人各絕不相同,則即不能有生理學,醫學,及心理學。孟子說:“口之於味也,有同嗜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如果人的口無同嗜,則即不能有易牙。如果人的目無同美,則即不能有子都,更不能有美術。《孟子》說:“不知足而為屨,我知其不為簣也。”鞋店裏做鞋,雖不知將來穿鞋者之腳的確切的尺寸,但他決不將鞋做成筐子。因為人的腳的確切的尺寸,雖各不相同,然大致總差不多,所以鞋店裏人,雖不必量將來穿鞋者的腳,而他所做的鞋,大致都可以有人穿。由此可見,人在許多方麵,都是大致相同的。講忠恕之道者以為人的欲惡大致相同,是不錯的。有一故事說:某人做官,以長於恭維上司著稱。一日有新總督到任,此人往接。新總督以不喜恭維著稱。此人的同官謂此人:新總督以不喜恭維著稱,你還能恭維他嗎?此人說:有何不能?及總督到,見眾官,即說:本人向不喜恭維,請大家勿以恭維之言進。此人即進曰:“如大帥者,當今能有幾人?”新總督亦為之色喜。此故事頗可說明,人的欲惡是大致相同的。

或可說:人既皆喜阿諛,則行忠恕之道者,亦必將因自己喜阿諛,而知人亦喜阿諛,因此見人無不阿諛。然阿諛何以有時又是不道德的行為,至少亦常是不高尚的行為?於此我們說:人都喜聽好話,這是事實。在相當範圍內,對於人說好話,使其聽著順耳,是行忠恕之道,是合乎人情的。我們於見人時所說的所謂“客氣話”,如“你好哇”“你忙哇”,都是這一類的好話。於人結婚時,我們說:“百年好合。”於人慶壽時,我們說:“壽比南山。”於賀年片上,我們所說的吉祥語,都是這一類的好話。這些話可以使受之者心中快樂,而又於他無害,所以說這些好話是行忠恕之道,是合乎人情的。但如說好話超過相當的範圍,則聽之者或將因此而受害。受害是己所不欲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不說過分的好話,亦是行忠恕之道,亦是合乎人情的。且見人說過分的好話者,其用心往往是對人別有所圖。所以有時是不道德的,至少亦常是不高尚的。所謂阿諛,正是指這種見人說過分的好話的行為而言,所以阿諛有時是不道德的,至少亦是不高尚的。

以上所說的忠恕之道,都是就在平常情形中人與人的關係說。若在特別的情形中,則忠恕之道有時似乎不可行,而實則仍是可行的。例如在平常情形中,我們對於朋友,須說相當的客氣話,好聽話,但有時對於朋友,須勸善規過,勸善規過的話,未必是朋友所愛聽的。如此看,則對於朋友的勸善規過,似乎不合忠恕之道。但這不合不過是表麵上的。我們向來說:“良藥苦口而利於病,忠言逆耳而順於行。”忠言雖逆耳,而於受之者是有利的。有利是己之所欲。己之所欲,亦施於人,所以向人進忠言,亦是行忠恕之道,是合乎人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