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與戒懼(1 / 2)

我們對日抗戰,到下月7日,已經整整五年。起初世界上的人不一定都了解,這是曆史上一件非常偉大的事。即我們本國的人亦不見得都有這種了解。但自歐洲戰爭發生以來,我們眼見,有許多國家,都不抵抗而亡國。還有號稱第一等的強國,抵抗不數十日而即土崩瓦解。於是世界上的人,以及我們自己,才都了解我們的數年血戰,確非易事。“不怕不識貨,隻怕貨比貨”。世界上識貨的人,是很少的。但於貨比貨之後,雖不識貨的人,亦可以看出貨的高下。

不過還有些人,以為中國之所以能持久抗戰,並不是由於中國的能力大,而是由於日本的能力小。有許多軍事觀察家,總以為日本陸軍,並沒有與真正現代化的軍隊打過仗,所以對於它的真正力量,總是懷疑。但自太平洋戰事發生以後,日本在南洋的進展打破了他們這種懷疑。在英美在南洋失敗的時候,我們又有長沙會戰的大捷。於是世界上的人,才都了解我們的數年的抗戰,實是難能可貴。

他們對於中國的力量,才有真正的認識,就是我們對於我們自己的力量,亦才有真正的認識。

別人對於我們的認識,並不算是特別重要。隻要我們真有力量,別人遲早總會認識的。特別重要的是,我們對於我們自己的認識。中國與西洋接觸,近百年來,國人始則妄自尊大,繼則妄自菲薄。四年多的抗戰。我們對於我們自己的力量,有真正的認識。清末民初以來,妄自菲薄的殖民地人的心理,才算逐漸廓清。民族自尊心及自信心,才算逐漸恢複。這是這次抗戰的最大的收獲。

但是人往往如醉漢,“扶得東來又倒西”,人必須有自尊心及自信心,但不可有自滿心。自尊、自信與自滿,頗相似而實不同。不自暴不自棄,相信“彼人也,我亦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這是自尊心。不自暴自棄,相信“有誌竟成”,這是自信心。未成而自以為已成,成一成而卻不求再成,這是自滿心。有自信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有自滿心是失敗的充足條件。這就是說,有自信心的人做事雖不一定能成功,但自暴自棄的人,根本不打算做什麼事,當然亦說不到成功。一個人做事失敗,雖不必由於有自滿心,但有自滿心的人,做事一定要失敗。我們經過將及五年的抗戰,恢複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但同時大部分的人亦不知不覺地有了自滿心。“滿招損”。這次我軍從緬甸撤退,恐怕與“滿招損”不無關係。當然我軍所以撤退,其他的原因,一定很多。不過其中的一個,恐怕就是“滿招損”。

本來這次我國出兵緬甸在中國近代曆史中,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舊說:兵是國威。這一句話的意義,我們現在深切了解。軍隊出國,揚威於國外,是中國近來稀有的事。國人大都以此自滿,開往緬甸的軍人也都自覺他們所負的曆史的使命,也頗以此自滿。外國的報紙也都說:中國的軍隊,都是經過許多戰役,富有經驗,必能予侵略者以很大的打擊。中國的軍人亦自覺他們與日本打了將及五年,對於日本常用的戰術,知之甚熟,到緬甸足可以應付裕如。

但是世界上的事,往往有這一種情形。那就是:你如開始自以為不能應付裕如,你到後來倒可以應付裕如;你如開始自以為已能應付裕如,你到後來倒是不能應付裕如。因為你開始自以為不能應付裕如,你必謹慎小心,努力以求應付裕如,所以到後來你倒可以應付裕如。但如你開始即自以為已能應付裕如,你必不求應付裕如。你不求應付裕如,所以到後來你倒不能應付裕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