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z�各學校又快要放暑假了。用什麼方法,可以使各學校的學生,在暑假中,能得到一種教育,一種在學校課堂上,實驗室中,所得不到的教育?
我們現在太注重有形的教育了。例如教學生讀書,做實驗,聽講等,都是所謂有形的教育。有形的教育,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所謂教育者,卻並不隻限於此。另外有一種所謂無形的教育。這種教育,並不靠學生讀書、聽講,而隻用另外一種方法,使學生潛移默化,改過遷善,而不自知。大概關於知識方麵的教育是非用有形的教育不可的;至於關於道德方麵的教育,若專靠有形的教育,恐怕是不能有什麼功效的。“聲色之化民末也。”這是一句老話,但卻是一個真理。嚴格說起來,我們不能隻“教”人,使他成為道德的;我們還要“化”人,使他成為道德的。青年學生,平日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大部分是有形的教育,在暑假中間我們應該與他們以機會,教他們受一點他們平日在學校裏所不能受的無形教育。
愛國是一種道德。要想教一個人能愛國,不但需要教他知道他應該愛國,而且需使他有愛國的性格。教人知道他應該愛國,這是可以用有形的教育方法作的。我們可教他記住許多關於愛國的格言,可以給他講許多關於愛國的故事。但專靠這些,是否能使他有愛國的性格,很是一個問題。性格是要“養”成的。在曆史上,我們看見有許多把四書五經讀得翻滾爛熟的人,到後來成了亂臣賊子。就他們的知識說,他們何嚐不知他們應該做忠臣孝子?不過他們隻有那個知識,而沒有忠臣孝子的性格,所以一到了緊要關頭,他們即作出他們也知道他們所不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要想教我們的青年愛國,最好的方法,是把他們的國之可愛的地方,直放在他們的眼前,教他們的眼,真看見他們的國之可愛。現在的中國人,對於中國的知識,實在是太少了。他可以到過紐約、倫敦,而沒有到過南京、北平。他可以到過羅馬、雅典,而沒有到過西安、洛陽。他可以遊過歐美的名山,而沒有上過泰華。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怎麼能教他不說,外國什麼東西,都比中國好?我們怎麼能教他,對於中國,能自他的忠誠,油然而發出一種愛護之心,而不能自已?
從這些地方著眼,我想,我們政府,應該於各學校放暑假的時候,調集許多列車,讓各地方的學生,坐著往各地方去看。能夠完全免費最好,即不能完全免費,也隻收一種名義上的票價。並且派各項專家領導他們,將所見到的東西,臨時講解給他們聽。讓他們到河南、陝西,教他們想象商、周、漢、唐之盛。讓他們到山東,看看孔子、孟子的故鄉。讓他們到長江以南各地,看看政府現在的建設。到一個地方,看到令人興起的事情,讓他們隨便歌,讓他們隨便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