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有些學校對於畢業班的學生,有所謂畢業旅行津貼。但是有許多人想著,所謂的畢業旅行者,不過讓學生到各地玩玩而已。學校不能拿錢讓他們玩,於是有許多學校,奉了上麵的命令,把這些津貼,都裁撤了。作這種看法者,實在太不知道無形教育的重要。還有人以為,到各處參觀旅行,雖於學生有益,但這種益處,應該由學生自己拿錢去買,不應該由官家免費給與。這種看法,是完全把學生看成他的父親的兒子,而不知學生不但是他的父親的兒子,而又是國家的國民。他是國家的國民,國家是應該教育他的。從前我們說,朝廷養士,現在國家應該養士。
我們若能夠使多數的青年學生,都到過秦皇、漢武的陵寢一次,對於青年精神上的效力,要勝過派許多民族掃墓專使。我們若能夠使多數的青年,都到過孔子的故鄉去一次,對於青年精神上的效力,要勝過舉行多少次的丁祭。我們若能夠使多數的青年,都實際見到政府建設的努力與成績,對於青年精神上的效力,要勝過許多宣傳部的宣傳。
關於上麵所說的後一點,我們有事實為證。我們大家都承認,現在的教育界,比去年平穩的多了。自從本年春季各學校開學以來,我們再不聽見有所謂學潮。在各學校裏,我們也不見學生中間有所謂左右派之爭。我們隻看見各學校都在按部就班地上課,我們隻看見各學生都在循規蹈矩地用功。若拿本年春季各學校的狀況,與去年秋季冬季比較起來,幾乎有所謂天淵的差別。從各學校的狀況看起來,自從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開始,我們幾乎入了一個新世界。我們何以能有像這樣的很好的情形呢?主要的原因可以說是,由於現在的青年,對於政府的對內對外的努力與成績,漸漸認識了。事實勝於雄辯,有事實上的成績,擺在麵前,其感人的力量,勝過不知多少的言語文字上的宣傳。現在教育界的情形,即是一個具體的證明。若是我們能夠用上麵所說的方法,使現在政府所有建設的努力與成績,更能表現出來,則對於青年一定有更好的影響。
平綏鐵路,近二三年來,在春假的時候,有西北考察團的組織。參加的人,自北平到綏遠包頭,共用五六日的時間。在這五六日的時間內,所有來往車票以及食宿、導遊等費統共隻收二十元。今年又加上到百靈廟。因為價錢便宜,去的人很多。在一方麵說,路局作這種貼本生意很不合算,但自國防及教育方麵看,這種辦法是有極大的意義的。我們希望政府及各路局對於這一類的辦法,予以極大的注意。
(選自《三鬆堂全集·第十四卷》中《教育文集》,1970年1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